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玉玄春

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玉玄春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建筑行业如火如荼。此种情况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要求也就十分高,本文主要论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研究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问题

1.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

1.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1.3基础轴线位移标高出现偏差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2提高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沿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水平代表了施工生产经营能力的综合水平表现。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多,这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应该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工程,认真和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在我们开工前要检查此时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工作,是否保证工程质量。应在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上建立制度化控制并且坚持实施。对于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业人员来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保证工序的合格,使得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施工是否按照图纸来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误差是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等,必须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在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特点,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对生产要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目视管理原则,要求他们施工现场必须穿戴标志服。正式职工也同样要求,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2.2加强建筑基础工程的测量控制。

工程测量贯穿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始终,并且在建筑工程的运营阶段也离不开工程测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基础工程测量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影响它的因素也多,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同时确保资金的投入,实施好质量保证措施;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首要的任务是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要结合建筑基础工程的现场情况,依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为根据,使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和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同时处于整个建筑场地的最中间。主轴线确定后用导线测量法对方格网中的各点进行严格的复核;正确制定工程建筑物定位的精度要求;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测量工作事前控制原则,事前质量控制要充分发挥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建筑基础工程测量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支行,创造性地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测量之中。

目前,建筑逐渐向高层和超高层发展,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测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测量质量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需求,尽快尽早的引进先进又实用的测量仪器,以便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测量质量;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建筑基础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错误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测量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测量的质量。

2.3加强底板防水层施工

2.3.1底板防水层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对卷材若有划伤,应立即修补;施工人员不得穿带钉硬底鞋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温度应掌握在5-30℃之间,防水层凝固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在此期间不应上人踩踏。

2.3.2底板防水层释放技术

在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后,用经纬仪放出基础底板四周的边线,在基础四周砌240mm厚的砖胎模,砖胎模采用Mu10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然后并用1:3水泥砂浆对其内侧进行抹灰,将胎模和基础底板及胎模的转角处抹成钝角或圆角。在抹灰砂浆达到七成干以后再作防水层。该工程地下抗渗等级为0.6MPa,选用1.5厚丙烯酸酯防水卷材柔性防水材料作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应邀请有关单位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2.4 加强地基局部处理与加固

2.4.1松土坑的处理。如果基槽里有松土坑的时候,应该要先清除这些松土坑,将其挖除,挖到老土即可,对这些坑进行回填的时候需要选用和坑内老土的压缩性差不多的涂料。当地下水水位比较高或者是坑内有水的时候,则需要进行防潮层下方的钢筋砖圈梁或混凝土圈梁,总之是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

2.4.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如果基槽内存在砖井或土井,应该要将其进行回填,回填材料要根据井底的土壤压缩性来进行选择,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在填完井内之后需要将砖圈进行拆除,剩余砖圈不能超过 1 米,用绘图分层夯实到底,灰土采用 3 比 7 的配比。需要注意的是,井直径大于 1 米 5 的时候,需要对上部结构进行强化处理。

2.4.3局部范围的硬土处理。如果基槽内含有一些硬物或者说是土质偏硬则需要进行挖除,然后进行回填,回填的方式和上面两种方式一样,目的是避免不均匀沉降。

2.4.4“橡皮土”的处理。施工中有些土壤站在上面有一种松软颤动的感觉,而且经过夯实机夯实之后还是如此,主要是因为这类土壤粘性大、含水量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对其进行挖除处理然后用砂石进行回填。

2.4.5对地基的加固有很多的方式,具体选用何种则需要根据当前的工程特点、地域环境以及施工设备来进行综合选择,通常都是采用灰土垫的方式。

3结束语

影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形成的危害也不相同,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建设工程基础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志驹. 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策略[J]. 河南科技,2010

论文作者:玉玄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玉玄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