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王翠兰

淮安市肿瘤医院淮安市淮安医院 223200

【摘 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方法:挑选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被选取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本文将利用分组对比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进行组间比较可知,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00%)高于研究组(10.00%),P﹥0.05;且对照组出院时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5.67±0.61)、血清总胆固醇指标(3.27±0.43)、纤维蛋白原水平(2.54±0.35)和平均高(4.13±0.57)、低切全血粘度(8.14±0.79)指标均低于研究组[(5.04±0.64)、(2.85±0.39)、(2.31±0.32)、(3.72±0.39)、(7.32±0.82)],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且患者各项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着显著的改善,护理效果较佳,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血栓;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的肢体慢性缺血行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出现跛行、缺血性静息痛、非愈合性溃疡和组织缺损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表明,中高年人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发人群,且患者多便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另有研究表明,存在家族病史的患者患该疾病的概率较正常人高2-6左右[1]。在本文中会采用分组比较的方式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请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40例在我院采用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蟹治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18年1月-2019年2月)进行本项研究,为方便研究的进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两组。在研究组中,男11例,占比55.00%,女9例,占比45.00%;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7.93±8.62)岁;其中左下肢病变患者13例、右下肢病变患者7例。对照组中,男9例,占比45.00%,女11例,占比55.00%;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8.04±8.17)岁;其中左下肢病变患者11例、右下肢病变患者9例。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变位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无意义,P﹥0.05,符合本文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其中包含病房清洁、生命体征监测、问题解答和用药指导等。

1.2.2围手术期护理

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首先,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当向患者进行手术流程的讲解,着重讲述手术的安全性,在提高患者对于手术了解的同时疏导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以便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其次,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当陪伴患者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和检查工作,且在准备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不断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励,避免患者紧张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再次,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结果的通报,平复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最后,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穿刺点的护理工作,及时进行包扎和换药,一旦穿刺点出现血肿或渗血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并且,患者在穿刺完成后四十八小时内应当保持全程加压包扎,以避免动脉鞘管出现位置变动。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身体护理,定时帮助患者进行按摩和翻身工作,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出现肌肉萎缩或压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还可以辅助患者进行患肢锻炼,直至患者可以自行下床行走[2]。

1.3 评定标准

记录所有被选取对象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该数据在整理归纳后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对所有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检测,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高低切全血粘度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高、低切全血粘度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学软件为SPSS 23.0)处理,以(x±s)表示患者出院时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高低切全血粘度数据,利用n(患者例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表达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后发现,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1)。

2.1 患者出院时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

患者出院时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后发现,研究组出院时平均高、低切全血粘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也略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管腔内介入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适应症广、治疗效果优异和创伤小等优点,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但是,动脉鞘管的置入会对患者的动脉壁造成一定的损害,且患者因其疾病的限制动脉会出现严重的血凝症状,这就造成了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血栓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二次损害。因此,如何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对于采用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通过在术前和出院时这段时间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教等方式降低患者的术前紧张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在术后则通过生命体征监控、并发症护理和肢体锻炼方案的制定保障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且患者各项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着显著的改善,护理效果较佳,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先利,李碧,郭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1035-1037.

[2]钱金芳,陈晓莉,吴安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7-838.

[3]徐阳,齐玉春,王华, 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0):766-768.

论文作者:王翠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王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