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论文_陈赛

【摘要】目的 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经单双病号分组,各27例,对照组仅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HDRS评分、HAMA评分、FIM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DRS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有良好的影响,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能有效提高机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训练;特殊护理;急性脑梗死;心身功能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流阻塞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且脑梗死后通常伴随着感觉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进而极易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而康复训练是当前脑梗死患者预后康复常用的一种手段,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但不同时间给予康复训练的效果不尽相同。此研究选取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其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详细流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经单双病号分组,各27例,对照组年龄42—75岁,平均(54.81±6.09)岁;其中男女比例33:21;研究组年龄40—73岁,平均(53.94±6.17)岁;其中男女比例35:19。组间差异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即①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症状无进展24h后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内容:良好肢体姿势摆放、床上翻身训练、爬行与爬位训练、跪行与跪位训练、坐位训练(协助坐起、单独坐起、床上坐位、椅子坐位、坐位平衡)、站立与站起训练、身体转移训练、步行训练、提高身体反应技能与克服痉挛训练、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饮食训练、个人卫生自理训练、穿衣脱衣训练、学习自助工具使用、交流画板使用、与他人沟通训练、洗澡等);②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24h管理原则,制定个性化病房延伸康复训练方案,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体康复训练内容:Bobath握手、桥式运动(双桥)、床上坐起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间接训练(舌操、唇操、颊肌运动、喉上提)、直接训练(体位选择、食物选择)、代偿性训练(空吞咽、侧方吞咽、点头样吞咽)、手眼协调性训练、肢体肌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ADL训练(如厕、床椅转移等)。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超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相同,主要内容:①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认真倾听患者述说,主动鼓励、安慰患者,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脑梗死知识、药物规律使用重要性、不良习惯危害性等;②体位护理:协助患者调整至健侧卧位,经健侧口角缓慢给予流食,避免假性麻痹致使进食呛咳,每隔2—3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针对偏瘫者,需清洁、按摩受压皮肤,避免感染;③饮食护理:严格控制食物中蛋白质量、热量、胆固醇量,叮嘱患者每天饮水1500—2000ml,禁止食用坚硬食物、过热食物、粗糙食物,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防止便秘;④并发症护理:配合医生完成蛋白质代谢、糖代谢、渗透量、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等检测以及CT复查,确定患者脑水肿、颅内出血等情况,且护理人员需仔细查看各种心律失常图形,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观察患者瞳孔、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皮肤黏膜、消化道、鼻腔,了解是否存在出血可能性,每隔15—30min巡视1次,避免颅内出血。

1.3 评析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1],评分越高,即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明显;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功能恢复状况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2],其中包括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总分12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结果输入SPSS19.0软件,表示计量资料用(±s),行t检验,P<0.05,两组差异成立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HDRS评分、HAMA评分、FIM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DRS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卒中,待脑血管血流阻塞后,患者脑组织会出现缺氧缺血症状,进而导致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多需要在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症状无进展数小时后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主被动训练,减少脑出血的发生,积极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但不同康复训练时间具有不同的效果[3]。实验显示,两组护理前HDRS评分、HAMA评分、FIM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DRS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有助于患者心身功能恢复,这是因为超早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多具有代偿与功能自然恢复能力,此时行康复训练能充分调动脑神经细胞信号传导功能,促使大脑组织积极反馈,促进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提高神经冗余细胞发挥代偿功能,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特殊护理,能及时预防脑水肿、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缩短康复时期。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好,可有效提高机体运动与认知功能,能及时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有助于维持健康身心状态,值得推广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彭秀丽.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改善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4):104-106.

[2] 张青杰, 胡昔权, 张丽颖, 等. 超早期和早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33(09):11-16.

[3] 朱丽娟, 何文静, 张小莺, 等.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1):160-162.

论文作者:陈赛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论文_陈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