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建筑施工中如果选择了不合理的施工材料就会对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等带来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影响力,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严格控制和检测,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地铁建筑施工质量。为此,在建设施工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施工材料;检测;管理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建筑企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除了提高自身的建筑水平之外,还应该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从根本上确保良好的建筑工程质量。修建完工的建筑物经常出现一些屋顶漏水、墙体倾斜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施工材料等,建筑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的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分布和使用功能,可以将建筑材料分为建筑主体施工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
1.建筑材料检测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开展之前,为了更好地确保各项施工材料的质量,首先。要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该项工作不仅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并且可以充分反映现阶段市场及政府部门对建筑材料质量监管的真实情况[1]。在这一基础上,如果工程监管方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劣质建筑工程项目的出现。另一方面,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工作能力的提升,对提高施工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对建筑材料的科研、技术研发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2.建筑施工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材料检测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筑质量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机构从规模和数量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建筑机构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却没有让检测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检测机构存在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造成建筑材料检测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检测机构重视数量建设却不重视质量建设。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分布范围广,但检测质量效果令人堪忧,大多数检测机构设备陈旧,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难以确保检测结构的科学性;第二,缺乏专业的建材检测人员。虽然我国在建材检测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仍然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操作人员,专业的建材检测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三,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缺乏规范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科学的企业运作理念。建材检测行业应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立监督检验室,实际的监督检测工作流于形式,政府监管部门没有对检查机构作出规范性与合理性的规定,部分建材检测企业依托相关检测部门,没有形成科学的企业运作理念。
2.2新材料的质量检测效果差
新材料质量检测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上的新材料换汤不换药,施工材料生产商只是对材料某一方面的性能进行改进,施工单位因为不了解新材料的性能,缺乏新材料的施工经验。导致操作时出现新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新材料进入市场周期短,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的检测,而施工单位也难以确定新材料的使用性能与检查标准。对于新材料的检测缺乏权威的评价标准,导致检测结果难以作为质量控制管理的依据。
2.3材料检测的的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建筑材料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抽样检查不及时,致使建筑材料漏检,施工单位在使用的漏检或者半成品状态下的建筑材料,为建筑的的安全留下了安全隐患。施工现场需要检测的建筑材料名目种类繁多,施工单位往往随意堆放建筑材料,给检测工作带来困难。若在施工建筑材料抽样方法使用不当,抽检数量少,抽样检测的结果则没有代表性[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施工材料检测管理策略研究
3.1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前进行检测,入场后需做好质量管控工作
在建筑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材料流经的相关部门必须提供相应的质量合格检测证明文件,要求文中必须注明建筑施工材料的真实数量、尺寸、形态、结构以及出厂日期等。进行该部分信息的核对时,必须逐一进行比对,杜绝“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一旦出现报告指标与材料实际参数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将该部分材料单独隔离出来进行复验。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再次检验,确保其与工程施工标准及要求相吻合。
3.2定期开展专业人员检测能力及素质提升培训
作为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工作人员,要确保建筑材料检测质量,必须不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实验室检验能力。此时,作为工程检测单位,应定期针对材料检测人员的检验水平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还要定期结合检验工作开展内容及时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在进行材料质量检验室骨干人才的评定时,需要综合其从业经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激发员工个人对在检验事业中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
3.3注重构建完善的施工材料检测系统
在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施工材料检测系统是重点工作内容。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检测数据以及检测报告等数据均能很好地实现施工团队内部共享。在这一前提下,为了确保工程的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检测程序推进相应的材料检测工作[2]。
3.4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误差的控制力度
进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时,为了高度避免检测误差问题的出现,选择材料检测方法时,要精确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工作。例如,检测建筑水泥凝结时间时,必须严格等待水泥混凝土全部凝结后,记录水泥的实际稳定性参数及强度参数等。另一方面,在检测过程中,要做好检测误差管控工作,要求参与工作的检测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避免人为失误造成检验误差问题。
3.5做好材料的取样试样工作,注意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
检测取样的材料需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能够代表施工材料的整体性能。检测人员应对不同批次的同种材料进行随机抽取。例如,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多种型号不同的钢材,要求检测人员截取同一型号钢筋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取样部位也可以采用此方法。在检测建筑施工材料的过程中,不同的检测环境会影响检测结果。在相关部门规定的检测标准钟,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温度与湿度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中规定,在试体成型时,检测的环境温度应在20℃±2℃,相对湿度需>50%,试体还未拆模时,养护温度在20℃±2℃,相对湿度>90%,若在水中,试体的温度需控制在20℃±1℃。
结论
简而言之,在现代化建设期间,不仅需要注重、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多样化的需求,还应注重对建筑功能化水平作业的提升,尤其是施工细节的管理。在这一基础上,应从建筑材料的选用阶段开始,全程进行施工材料质量把控,因此,检测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成本投入、技术应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工程材料检测系统还有待健全和完善,并由后续专业人员加以改进,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改进工作开展提供参考[3]。
参考文献
[1]俞建飞.浅析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及监控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
[2]林燕.施工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8,29(9):33.
[3]葛江.建筑保温节能材料检测中的问题和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8(2).
论文作者:张华,贺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施工材料论文; 工作论文; 材料论文; 新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