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测量近二十年发展的述评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中国论文,近二十年论文,心理测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自从1905年比奈和西蒙发表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以来,心理测量的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心理测量的研究一方面以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为基石,对心理品质、心理过程的理解逐步加深;另一方面,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带动心理测量方法学的发展,人们对测量误差的控制和估计手段进一步提高,国际心理测量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国内心理测验工作也在长足发展,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心理测验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实用价值。
最近,我们查阅了1979年以来公开出版的心理学刊物[1], 粗略统计,截止97年底,我国心理测量工作者已经修订和编制的心理测验量表(包括评定量表)达一百几十种。由于我们拥有文献有限,因此统计的数量肯定比实际要少得多。下面拟对我们所掌握的量表修订与编制情况作一介绍,并加以分析评论。
1 近二十年来心理测验量表发展概况评述
根据功能,大致可将现有各种量表分成4类: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能力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这种分类只是相对的,有些量表的功能包括多方面,为便于分析,以下的评述主要从这四方面进行。
1.1
目前国内修订的智力量表主要集中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测验上。已修订完成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主要有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6—16岁)、 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3—6岁)。瑞文测验主要是瑞文测验联合型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这两个测验现已有不少的版本,如农村版、城市版、全国常模、上海等地区常模等。
这些著名量表的常模区域化工作正在扩大,测验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版本。
1.2 在各种功能的量表中,以智力、人格测验量表发展得较为完善。智力量表出现了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被试群体的许多形式。有个体测验量表,团体测验量表;有些量表既可以用于个别测验,又可用于团体测验;有文字测验量表,又有非语言文字测验量表等。
人格测验量表中,有成套的人格测验量表,还有许多测量某一微观人格特质的测验。成套人格测验量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艾森克个性(人格)问卷(简称EPQ,成人版、适合7—16岁的儿童版);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简称MMPI)、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简称16PF,适合初三年级以上)、卡特尔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CPQ,适合8—14岁,全国常模,)、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简称CPAI)、专门为特殊儿童编制的人格量表有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他评法,)等。
测量某一微观人格特质的测验多是近年来发展的,适合于心理学具体领域的研究,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自尊量表,自我描述问卷,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简称I—E)等。
1.3 在收集到的能力测验量表中,包括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各种特殊能力测验。其中,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能力测验量表占的比重较大。学习能力测验量表主要有:希—内学习能力测验(中国聋人常模和3—18岁常模)、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能力诊断量表、阅读测验、学生学习动机归因量表、初中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自陈式)、学习适应性和提高学习能力因素分析诊断(6—18岁)、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等。
现阶段的特殊能力测验量表,大多是应用于职业选择和职业兴趣调查的量表。主要有:Holland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职业兴趣调查表、 OPT职业体验测验、工作知觉量表、 军队汽车驾驶员职业适宜性测验(全国常模)、机械能力成套测验、自我职业选择测验(简称SDS)等。
1.4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用于心理发展和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这些神经心理测验有日渐分化、细化的趋势,它们与医学结合,考察人们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近年来量表编制的热点之一。
1.5 近年来儿童心理量表发展很快。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 到1997年为止,各类专门为儿童修订与编制的心理测验量表总计已达60余种,在整个心理测验量表中占了很大比重。我国现有儿童心理测验量表涵盖的面比较广,涉及测量人格、神经心理、智力、一般能力倾向、特殊能力倾向等诸多心理品质和过程。其中,用于儿童智能测验的量表约占半数。据美国学校心理学家戴维特(David.L.W )等在其著作中介绍,常用于儿童的心理测验大约有70多个。[2]与此对照, 可见我国儿童心理测验量表的修订、编制和研究工作已经较为成熟。
1.6 根据公开资料,1998 年以前国内自编测验的形式绝大部分是问卷形式,文字形式。像非文字智力量表(少数民族常模,龚跃先等编)、言语测听材料(中科院心理所沈哗等编)这样的非语言文字问卷以及投射问卷十分少见。这显得目前国内心理测验的编制方法有些单一华。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最近几年里,自编与修订的评定量表数量明显增多。它们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这些为数不少的评定量表现在看来似乎使用范围不广,影响力还不够大。另外,虽然在文献上并不多见有关人事测评的测验,但有迹象表明近年来这类测验的编制也是一个热点,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引人注目的使用。
从上述概况介绍中可以看出,我国心理测量工作者已经修订和编制了大量的心理测验量表。这些量表代表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心理测量工作者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它们现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短短的二十年时间,我们走完了西方心理测验百年的发展历程。
2 两点思考
2.1 三个层次的心理量表
我们根据各种量表的不同深度,把它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那些测量较抽象的、整合性较强的心理特质的量表,这些量表的制定必须建立在所测心理量已有广泛的研究、透彻的了解和完备的理论基础之上。如智力量表、人格量表。这类量表中目前使用较多、影响较大的仍是那些引进修订完成的国外著名心理测验,如:韦克斯勒成套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内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等。促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些著名测验都是世界公认的,它是经过反复研究编制而成,它内在的合理性不言而明。(2 )修订这些量表的绝大多数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他们的学术造诣及他们修订量表标准化过程的严谨令人信服。(3)这些量表是较早引进我国的, 有些还是全国许多单位共同协作修订完成的,对它们的作用、性能已有了全面的了解。就目前而言,国内自编这类量表的数量太少,它们的编制过程本身特别复杂,往往需要多单位的协作,因此难以达成。但令心理测量工作者们最感兴趣、觉得最有使用价值的还是这类量表。中国心理测量要想取得国际影响力,必须在编制有深度的、本土化的量表上下功夫。
第二层次,是一些对较具体的心理特质进行测量的心理测验量表。如自尊测验、学业成就动机量表、阅读测验等。它们适合于心理学具体领域的研究,有较强的针对性。这些量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收集整理已修订、编制量表的机构,使用者可能会在选用时觉得像大海捞针一样缺乏选择的标准,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哪些量表可以适用于自己的研究和工作。在此,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制定规则,要求各地修订或编制心理测验量表必须向有关机构登记并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修订或编制量表,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使用者选用合适的测验量表。
第三层次,是相当数量的心理评定量表。近年来,随着心理测验工作向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拓展,修订编制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评定量表逐渐增多,有评定人们身心健康程度、学业成就、工作成就、交往能力、应激能力等各方面的量表。评定量表与心理测验在性质上没有绝对界限。它的使用较成套心理测验相对简单方便,但是它的标准化程度一般不如心理测验,信度和效度也没有心理测验那样经过严格考验。
心理测验量表是一种探索人心理活动与现象的工具。对大多数心理学工作者来说选取一个适合于他研究目的的测量工具,是他所关心的问题。当然,现在许多心理测验工作者在关心心理测验理论的发展和测验技术提高的同时,已经非常重视心理测验量表使用的社会效果。因此,一些心理测量学家断言:“心理测验必然会向着一个新的阶段——心理评价发展”。也就是说,心理测验的结果要与其它非测验得来的信息一起加以整合考虑,才能对被测试者做出完整的、公正的心理评价。
2.2 修订与编制量表的问题
国内现在使用的量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修订量表与自编量表。西方心理测验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后,逐渐在中国得到了认可和广泛的应用。经修订的许多西方著名量表现已在我国教育、医学、人事等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说,修订国外著名的成形量表,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已有的工作经验,这对国内心理测验研究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指出的是心理测量工作者要树立版权意识,修订国外量表,必须购买版权。
修订量表主要涉及跨文化修订、构造与翻译问题。跨文化改造心理测量工具需要修订已有项目、构造新项目,这实质上是构造一种既有跨文化普遍性,又有特定文化具体内容的测量工具的过程。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西方心理测验在中国的应用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语言体系的差异,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引进的西方测验中的项目未必都具有跨文化普遍性,并且很容易遗漏了中国文化中认为有意义的现象与行为特征。而且,在某社会文化背景下编制的测验在该背景下施测有令人满意的构想效度,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使用却未必都有适用性。为此,再次提醒心理学工作者慎重引进、认真修订国外心理量表。
西方心理测验应用于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究底,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想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消除文化差异,二是积极编制中国自己的心理测验。[3] 目前,国际社会内信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历史角度看是在逐渐缩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文化差异在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因此,编制中国自己的心理测验必不可少。自编量表的优点在于它完全在中国文化情景下设定,因此有可能避免上述应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应性。
国内自编心理测验量表最重要的问题是规范编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至少不能忽略以下两点:(1 )不能背离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2)心理测验量表的编制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一般说来, 现在自编量表的测量理论基础不离CTT、IRT、GT三大理论,这三大理论是当今主流。经典测验理论对测验的分析直观、具体、适用性广;概化理论对测验的宏观分析能力强,适用于测验分析研究;项目反应理论在控制测验编制质量上,原理科学、计量精确,有广泛的发展前途。
现在,绝大多数心理测验工作者编制的量表是比较规范的,但量表的使用目前还有不够严肃之处。比如滥用量表、对测验结果妄做评价、测试人员缺乏心理测验专业知识等等。希望管理层能尽快制定有效措施,制止类似影响心理测验健康发展的现象。
3 小结
总之,近二十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研究者们编制、修订了大量的测验工具,心理测量方法学取得新的进展,心理测验的社会效益不断扩大,心理与教育学界再次掀起了心理测验的热潮。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和心理测量技术毕竟有限,中国的心理测验编制工作艰巨异常,短时期内不可能取得完满成功。可喜的是“海峡两岸教育与心理测量学术研讨会”传来信息:两岸学者表示,要共同努力编制出适合我们中华民族使用,并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测验工具,[4]使中国的心理测验工作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