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数据到RDF数据的框架实现_rdf论文

Web数据到RDF数据的框架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据论文,框架论文,Web论文,RDF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02

       1 引言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采用不同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关联数据是一种简单的语义网实现技术,可以将多种数据开放并连接在一起,允许用户发现、关联、描述并再利用各种数据,它使互联网迈出了向语义网(Semantic Web)进化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及政府部门都对外开放其数据,并与其他机构发布的数据关联,实现跨数据库的数据交换,范围涉及多媒体、文献出版、生命科学、地理信息等。美国、英国、巴西、新西兰等国家也逐渐将政府信息(涵盖卫生、农业、税务、教育等方面)发布成可重用的关联数据。因此,“文档的网络”(the Web of Document),向“数据的网络”(the Web of Data)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1]。

       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为Web资源描述提供了一种通用框架,即通过“资源-属性-值”的三元组形式描述Web上的各种资源。它以一种机器可理解的方式被表示出来,提供了Web数据集成的元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相对于其他数据形式,RDF数据具有易控制、易扩展、易综合以及高包容性和可交换性等特点。通过RDF的帮助,Web可以实现一系列应用,如可以更有效地发现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分级与过滤Web的内容,建立信任机制,实现智能浏览和语义Web等[2-4]。

       目前,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转为RDF数据,即RDB2RDF的研究较多,主要有D2R(http://d2rq.org/d2r-server)、R2RML(http://www.w3.org/TR/r2rml)。实现方法主要是通过映射文件(Mapping File),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依据相互之间的关系映射成RDF三元组数据[5-6]。RDB2RDF的映射方式主要适用于企业和机构进行内部数据的RDF转换,但是在制定映射文件时,必须获取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并对数据结构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对于Web数据转换,一般不太可能获取其数据结构以及访问权限,因此RDB2RDF不太适合Web数据的RDF结构化。

       当然,也存在一些将Web数据转为RDF数据的方法,如:Apache Marmotta LDClient(http://marmotta.apache.org)和Apache Any23(http://any23.apache.org)。这些方法主要以提供API为主,需要用户从逻辑层的角度自行转换Web数据,不仅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而且还需要熟悉语义网络及关联数据的相关技术,使用门槛较高。本文则从应用层的角度出发,试图对Web数据的转换机制进行封装,使用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模板设置就可以实现对Web数据的RDF结构化。

       2 系统框架设计

       2.1 W2R转换框架

       目前流行的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络开源框架主要有Jena(http://jena.apache.org)和Sesame(http://www.penrdf.org),本文提出的W2R转换框架后台采用Jena框架,可以集成到Java应用中,作为数据转换接口实现Web数据的RDF结构化[7-9]。转换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W2R转换框架

      

       图2 系统本体设计

       具体转换流程如下:

       (1)通过Get或者Post方法从网络页面(Web Page)中获取HTML源文件。

       (2)制定系统本体,根据Web页面元素从本体中抽取相应属性构成抓取模板,即TTL文件。

       (3)数据转换方面采用自行研发的W2R转换引擎。该引擎根据TTL映射模板,从HTML源文件中抽取所需字段信息,并将信息转换为RDF三元组格式进行持久化存储。

       (4)数据的持久化存储采用Triple Store数据库,这里选用Virtuoso数据库(http://www.openlinksw.com/),该数据库不仅支持RDF数据管理,同时还针对RDF数据提供SPARQL访问节点。

       2.2 本体知识属性的扩展

       类似于RDB2RDF,Web数据的RDF结构化同样需要映射文件,W2R框架的映射文件主要由系统结构本体中的相关属性组成。本文的系统结构本体如图2所示,主要涉及4个类:期刊(Journal)、文献(Article)、作者(Author)以及组织机构(Organization),当然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类,如基金类、主题词类等。

       项目设计本体时,主要是在采用已有的开放词表的基础上,扩展一些私有词表,这里采用的开放本体词表主要有dct(dcterms)、foaf、wgs84_post、bibo等。而cba词表则为扩展的私有词表,这些词表的属性暂称为知识属性,用于描述不同对象间的知识结构。系统结构本体在设计时,建议尽可能采用开放本体词表,这样可以方便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关联与复用。对于私有词表,可以通过owl:sameAs建立与其他开放本体词表属性的连接关系,实现与其他系统之间数据的关联。

       2.3 系统结构属性的设计

       系统的结构本体除了定义的知识属性外,还包括一些用于系统框架的底层结构,即结构属性。这些结构属性,主要是以W2R词表为主的底层词表。

       (1)w2r:graph,目标Graph(图),用来进行Named Graph的数据存储。从页面转换后的数据将被存储到定义的Graph中,每个模板至少有一个Graph。

       例如:[]w2r:graph bibo:Journal,表示将抓取的数据存储到Journal Graph中。

       (2)w2r:target,指向页面中目标采集区域。

       (3)w2r:mode,抓取模式,与w2r:target结合使用,表明在哪个目标域中进行模式抓取,这里的模式分为solo(单例)和repeat(循环)。其中,solo为单例抓取,主要用于单个文献、单个期刊信息的抓取;repeat为循环采集,主要用于某个期刊中所有文献列表的抓取。

       (4)w2r:merge,用于信息合并、增量采集,可以定义多个合并因子。

       例如:[]w2r:merge“%%ISSN%%,%%TITLE%%”,表示根据期刊“ISSN号”和“标题”这两个因子进行不同数据源之间文献信息的合并。

       (5)w2r:refer,指定引用对象,获取对象的主语。

       例如:[]w2r:refer“%%dcterms:title%%”,表示根据标题获取资源主语。与w2r:merge区别在于,w2r:refer仅获取资源主语,而w2r:merge获取主语后,还与资源中的信息进行合并操作。

       (6)w2r:uniPattern,用于定义主语生成规则。当该属性为空时,则为空节点BNode,RDF数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空节点,空节点只能内部识别,不能用于数据之间的关联。

       例如:[]w2r:uniPattern“%%uuid%%”,表示生成的主语采用UUID唯一码进行标识。

       (7)w2r:rules,用于定义推理规则,与w2r:graph结合使用,表明在哪个Graph中应用推理规则。

       例如:[]w2r:rules“%%rule2%%,%%rule6%%”;w2r:graph graph:Journal,表示在期刊Graph中采用规则2和规则6共同推理。

       2.4 W2R转换引擎

       系统本体设计好后,可以通过W2R转换引擎实现HTML数据的RDF结构化。W2R引擎接口如图3所示。

      

       图3 W2R转换引擎

       具体操作如下:

       (1)GraphMap的实现。每个模板可以有一个或多个Graph,每个主语节点只能有一个Graph。转换时,根据模板中不同主语所拥有的w2r:graph属性,进行Graph的匹配。如果该主语节点没有w2r:graph属性,则需要寻找上一层父节点的Graph,即该主语节点是其他主语节点中对象属性的宾语。

       (2)SubjectMap的实现。该操作主要完成所有主语的实例化。实例化根据该主语节点中的w2r:uniPattern属性生成。如果某个节点中没有w2r:uniPattern属性,则该主语为空节点。

       (3)PredicateMap和ObjectMap的实现。谓语属性分为两类,数据属性和对象属性。当判断到该谓语属性是数据属性时,从模板中获取该属性对应的宾语格式,并从HTML中进行宾语的实例化;当该谓语属性是对象属性时,根据引用关系从SubjectMap中选取实例化后的主语。PredicateMap和实例化后的ObjectMap组成PredicateObjectMap对,并与SubjectMap实例化的主语一起构成三元组Triples。

       (4)TriplesMap的实现。在步骤(3)中,已经完成Triples的转换,本步骤则完成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当采集完一篇页面数据后,可以将转换后的所有RDF数据放置到内存模型MemoryModel中,待所有的数据都采集结束,统一写入数据库中,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库的频繁读写操作。

       3 采集模板制定

       系统结构设计和实现后,可以通过对本体属性元素的随意组合,定义所需目标页面元素的抓取模板。页面元素的分析,主要通过Jsoup(http://jsoup.org/)实现,Jsoup是一款Java的HTML解析器,可直接解析某个URL地址、HTML文本内容。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省力的API,可通过DOM、CSS以及类似于jQuery的操作方法读取和操作数据。对于不同的数据源,可以定义不同的采集模板,这里的模板主要采用TTL数据格式,以期刊采集为例,模板由以下块信息段组成:

       (1)@prefix段定义了期刊采集中使用的词表前缀。

      

       (2)host:template段定义抓取模板自身的信息段,该段信息不写人数据库。

      

       该段指明文件类型为“期刊模板”,除此以外,系统还支持“文献模板”。模板的制定和选择主要根据实际的Web页面结构进行设计,如想获取专家学者的个人信息,可以指定“专家模板”进行采集。该段还指明了抓取的目标域,即从HTML的div.left节点抓取信息。抓取模式为“单例solo”。w2r:target和w2r:mode为W2R框架的底层结构属性。

       (3)host:journal段定义期刊信息段,产生的RDF数据将存入目标Graph中,即属性w2r:graph所对应的宾语值。

      

       该段指明需要抓取的期刊信息:期刊名(:title)、主办单位(:sponsor)、周期(:period)、语种(:language)、开本(:size)、ISSN(bibo:issn)、CN(:cn)、邮发代号(:pdc)等信息。其中,:sponsor为对象属性,用于连接期刊和主办单位,w2r:uniPattern和w2r:graph为W2R框架的底层结构属性。

       (4)host:organization段定义期刊主办单位信息段。

      

       该段简单指明了期刊主办单位的基本信息(主办单位)。需要注意的是本信息段没有单独制定数据需要存储的目标Graph,即不含w2r:graph属性,因此主办单位信息将与期刊信息存储在同一Graph中。当然也可以为本信息段单独指定w2r:graph属性,如graph:Organization,将主办单位信息存储到组织机构Graph中。

       4 转换效果评估

       本文提出的W2R转换框架可以根据需要构建多个基于RDF数据的应用系统。图4为构建的文献数据库期刊管理系统,其中的期刊为Web数据RDF格式化的显示结果,可以在“模板管理”菜单中制定不同的抓取模板以及数据的采集和整合规则。抓取后的期刊RDF三元组数据存储到Virtuoso数据库中,页面显示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以“癌症进展”为例,数据库中的RDF三元组如表1所示。

      

       图4 文献数据库期刊管理系统

       对期刊的Web数据进行RDF结构化后,可以进行RDF三元组数据的发布。关联数据的发布方式有很多种[10-11],如采用Fuseki发布TDB中的数据[12];采用Pubby(http://wif05-03.informatik.tmimannheim.de/pubby)构建关联数据的SPAROL端点;采用RDFa语义标识HTML数据等[13]。本文采用Virtuoso进行RDF三元组数据的存储,因此可以直接利用Virtuoso自带的SPARQL端点,无需进行其他配置。然而,RDF数据的发布只是关联数据和语义网应用的第一步,如何将转换后的RDF数据与其他开放数据建立关联,是目前框架欠缺的部分。此外,关联数据的发现机制也正在研发之中,如通过关联机制,可以和PubMed(http://pubmed.bio2rdforg/sparql)进行文献关联;可以根据期刊的主办单位从Dbpedia(http://dbpedia.org/sparql)中获取更多单位信息;也可以根据地域从GeoNames(http://www.geonames.org/)中获取更多地域信息。

      

       目前,系统的数据采集及RDF结构化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准确性验证,后期将进入大数据量的并发采集,并对采集和转化的效率进行量化评估,以便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5 结语

       RDF数据是语义网络和关联数据的数据基础,将Web数据转换为RDF数据,是进行数据整合及信息交互的前提。本文提出的W2R转换框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用户可以根据Web数据的实际需求,自行定义系统结构本体,并可制定多样的采集模板,对Web数据进行RDF的格式化、整合、推理等操作。尽管如此,除了正在研究的关联发现机制外,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1)目前框架仅支持Virtuoso数据库,后期将扩展更多数据库的存储;

       (2)完善本体结构,加入更多的初始模板,适应更多应用场合;

       (3)开发页面插件,使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页面元素的选择和RDF的转换。

       作者贡献声明:

       陈涛: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及框架,论文起草及最终版本修订;

       张永娟:验证方案,数据采集,进行实验;

       陈恒:系统本体结构分析及构建。

       收修改稿日期:2014-09-20

标签:;  ;  ;  ;  ;  

Web数据到RDF数据的框架实现_rdf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