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问题论文_朱霞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问题论文_朱霞

朱霞(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冕宁 6156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103-01

语文学科是一门由飞扬着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课。然而,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使许许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教学本身就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有效的实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教学中,我把洋思模式充分运用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注重基础,采取多种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欲突出课文特色,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每一篇待学的课文都有一种求知和品评的欲望,其前提便是对课文非重点内容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舍弃。一般说来,对教材非重点的内容大胆舍弃应遵循下面三条原则:

(1)对超出《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舍弃。

(2)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舍弃。

(3)以后将重点讲授的内容现在应暂时舍弃。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实施呢?

一、精心设计突破口,

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寻求到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便可化难为易,执一而驭万,举重若轻,引发学生兴趣,从而迅速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口不一定是文章的难点、重点,但必须是能带动全篇的关键点。突破口可大可小,“大”可以是作家风格,作品背景,“小”可以是一词一句,一段一细节。但“大”不能大而不当,“小”不是鸡毛蒜皮,要能关涉文章整体,能牵引到理解文章的内在结构、深刻内涵这一教学主旨上来。课文教学的突破口,常见的有从题目突破、从结构突破、从线索突破、从人物突破等类型。

如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根据题目暗示,设计两个问题,可长文短教。(1)题目是什么短语?它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些什么?(2)根据题目课文可分几部分?

再如教《故乡》一文,可抓住闺土这一人物设计四个问题长文短教。(1)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一个?(2)文章中几次写到了闺土的形象?(3)少年闺土从外貌到思想精神上与中年闺土有哪些显著不同?(4)当年的小英雄二十年后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木偶人?

总之,课文教学的突破口形式多样,不能一一列举,但都要象上面所举几个例子那样,高屋建瓴,直奔重难点,不蔓不枝,顺理成章地有效完成任务,打破单一化的老一套教学模式,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二、根据不同课文类型,选择恰当课型,每篇课文尽量设计一个独具匠心的教学高潮。

一般说来,阅读课文确定课型的原则为:

(1)诗歌、对话较多的课文,选择朗读课型;

(2)难度一般的课文,选择讨论课型;

(3)内容浅显的课文,选择质疑课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读课文选择课型的原则为:

(1)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选择赏析课型;

(2)节奏明快的课文,选择朗读课型;

(3)故事性强的课文,选择表演课型;

(4)思想丰富的课文,选择心得课型;

(5)神话色彩浓厚的课文,选择联想课型。

下面就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渔夫的故事》波澜起伏,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渔夫和魔鬼的形象生动鲜明,二人的语言尤具个性特色。因此,我们可把它确定为表演课型。第二课时,可特意叫两位事先准备好了的同学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一生扮作渔夫,一生扮作魔鬼,通过二人的独白和对白,以及细腻传神的动作和表情,把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色厉内荏、凶残狡猾及卑鄙愚蠢,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学生们在观看中可深刻领悟到正必胜邪的道理;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坏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三、巧借媒体功能,给学生以视、听觉刺激,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其强大的超媒体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工具来丰富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使阅读变得更加完美。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语文作品的音韵之美、教学的艺术体现出来。但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来实现。如在朗读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可以用京剧唱腔伴奏;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可以用《马赛曲》伴奏。当然,在配音的同时也可配以与内容相关的画面或动画。如上《海燕》时,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海燕在海上穿越、搏击的的画面一一展示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使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变得简单、容易。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也痛苦。现在,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语文课堂,无疑使教师多了一件现代化的工具,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常规模式,丰富了语文课堂。例如:教《春》、《社戏》、《在烈日和暴雨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时,教师可以因作品中不同季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可视性和可闻性,播放一系列适时的画面和影片,再加上本季节的一些特有的自然现象(如夏季的蝉鸣)或有代表性音乐,不难使听课者穿越时空,来到课文中的季节。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使“因材施教”得以顺利实现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面向一个班的全体学生,虽有“因材施教”之说, 但由于班额大,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机会非常有限。这样语文课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切的生活场面,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在教师整齐划一的分析下,就未必能引起所有学生的感情共鸣。 而计算机的超媒体组织形式以大量的信息,使用不同的信息符号来有效地表达信息,甚至用两种以上的符号来表达同一信息,学习者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最有效的形式来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依据各人的兴趣爱好选取不同的学习手段,按照各自的审美标准,在自己的心中再造一个"孔乙己"或者“闰土”、“杨二嫂”。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实现了多样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语言思维及操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也只有实现了多样化,才有可能脱掉“老北京的传说”的帽子,语文课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论文作者:朱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问题论文_朱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