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论文_邓添亮

探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论文_邓添亮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预制装配建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事实上,预制装配建筑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模式,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在研究工作的开展上,主要是借助预制装配建筑中的电气设计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展开了探讨。通过本文的探讨,为更好推动预制装配建筑的电气设计布局,以及实现相应配套技术的完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预制装配建筑;电气设计;配套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方面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布局方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可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尽可能达成绿色施工的目标。

一、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一)基本概念

所谓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建在构建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

装配式建筑主要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布局方式来说,采用预制装配式进行建筑的施工,有较多突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在进行施工工作的开展上,基于预制装配式模式进行施工工作开展,能够实现较快的施工速度,而且在进行建筑布局上,无需进行相应施工搭架操作。且在施工操作上,机电设备施工不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即便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序进行施工工作的开展。

其次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采取的是单元化、模块化的施工操作,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开展上,整体的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普通的房屋施工建筑的成本耗费来说,基本上可以实现原来成本的90%耗费。

第三是在进行预制装配式施工操作实现上,所有的施工零部件的产出均由工厂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所以在进行房屋的施工布局上,整体的品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第四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本身有较高的环保效益。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施工操作,不仅可以最大化的实现建筑垃圾的削减,同时还可以实现建筑污水的有效处理,合理进行建筑噪声的管控,尽可能实现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排放量的缩减。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分析

为了尽可能达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目标,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电气设计。在进行电气设计工作的开展上,其突出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

(一)建筑基本装配步骤

为了确保电气设计有效达成,在进行建筑设计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建筑施工装配步骤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建筑装配步骤,为进行电气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在进行电气设计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借助整体建筑装配布局,合理进行电气设计布局规划。

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步骤的规划上,由于整个建筑的布局均是基于预制方式实现,所以在进行施工步骤的规划上,也是基于装配方式达成。具体来说,相应的操作步骤应该是:首先是要进行预制柱的吊装处理。在完成预制柱的吊装后,而后还要在预制柱上进行吊装预制梁的架设。随后是进行预制楼板的吊装。在进行吊装过程中,要确保预制楼板必须和梁、柱做到结合紧密。最后是立外墙操作。在进行建筑装配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进行电气的设计规划和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

首先是要对整个建筑用电设备的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一般说来,在进行这个步骤的操作实现上,需要充分结合业主的建筑布局要求,合理进行用电设备情况的估算。而后需要和业主进行具体的沟通,针对用电设备的数量情况进行明确。

其次是按照用电设备的数量以及相应的规划布局合理进行电气的详细设计和规划图绘制。并严格按照施工图绘制情况进行具体的电气施工操作。

再次是使建筑和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做到设计、施工安装标准化、系列化,提高并满足预制构件工厂化及机械化安装的需求。最大程度的体现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配套技术

在进行电气设备施工的具体实现上,要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低点进行施工工作的开展。比如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建筑使用环境、使用需求的差异,在进行配电管施工工作的开展上,也会有不同的施工要求。

首先,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指导下,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楼板形式、预制墙等结构的特殊性进行电气预埋管线预留。在预制装配式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特殊结构形式,预制现浇注构件的预埋方式与传统的电气预埋管线施工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以配电管的施工设计为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整个配电管的下配管设置在预制外墙的内保温层内,同时其在楼板部分敷设在楼板的85mm现浇层,那么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上,只需在外墙预制板上开10mm的插座接线盒凹槽(内保温层厚度为40mm,而接线盒尺寸为78mm×78mm×50mm),不需要预制配电管即可实现下配管的施工操作。内墙配电管走墙内预埋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预制。若采用上配管的施工,上配管穿在楼板的75mm预制层内,需要在工厂预制好接线凹槽,并预制配电管。如果建筑采用外保温的话,因下配管在外墙部分不能走保温层,只能穿外墙预制板,故外墙内需要预埋好电线管,其他与内保温建筑相同。

在预制板中预埋电气管线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的工作较为杂乱,所以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这种电气设备的预埋方式灵活性非常受限制,所以如果通过技术转换,在现浇层中预埋电气管线可以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减少预制板的加工工艺,并对预制板的加工时间进行缩短。所以从当前建筑行业的技术选用现状来看,很多工程较乐于选择在现浇层中预埋电气管线。

其次,是对电气户内综合管线的预埋方式进行优化,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的精装修要求进行重点考虑,并结合项目的基本条件对住宅的电气管线线路进行精细规划,并研究出更为合适的管线布线、管线交叉施工技术手法。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住户的住宅配电箱、弱电箱的位置管线构成较为复杂,同时交叉叠加的较为复杂,两层管线交叉与三层管线交叉的情况都有。所以在施工设计阶段,技术人员就必须提前掌握叠合版块的具体分布位置,并根据复杂的精装修条件,对电气户内的综合管线进行更为科学的预设。

三、结语

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逐渐推动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向外扩展。但是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提升,尤其是设计、施工、组织等环节工作的对接,其验收层面的系统规范条例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经验积累,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会,让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体系可更为完善,并随着理念与技术革新,保证建筑电气的施工效率可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实施指南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计划出版社.

[1]刘海香.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05):20-22.

[2]康锦润,陈萍,尹必可,姜政.预制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155-156.

[3]胡郭晨.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8(15):109.

[4]王纪松,李瑞,王晓龙.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J].建材世界,2014,35(06):82-85.

论文作者:邓添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探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论文_邓添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