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再认识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再认识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深刻理解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演进过程及深化程度,是我们领悟、掌握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基础和保证。

一、理论提出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初萌芽于1980年4月21 日邓小平与阿尔及利亚代表团的谈话中。邓小平在总结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后谈到:“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这里,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了当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但已具有“初级阶段”的内涵。因为,在我党历史上历次“左”倾机会主义,给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左”的做法,亦即超越现阶段历史条件,盲目冒进,脱离实际的言行。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这个论断。当然,这时的提法其重点仍放在社会主义而并非初级阶段上,但至少已明确提出了“初级阶段”这个概念,这在理论上是一大突破,思想上是一大解放。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十二大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并开始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部分特征,如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等。

十二届六中全会初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关系和道德水平方面的状况,对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进一步具体描述。

在十三大报告起草过程中,邓小平批准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根据的设想。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完整揭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十四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以概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

十五大报告全面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强调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历史进程和基本纲领等方面加以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达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理论内涵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时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接着,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说的是社会性质和方向前提,初级阶段指的是发展水平和过程特征。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越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只有全面把握这两方面的含义,才能避免片面性,同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同机械论和空想论划清界限。

十五大报告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紧密联系,指出:“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强调我们所确认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也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进而阐发了这个阶段的两个根本特征:

第一,从社会性质而言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改革和建设事业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都要不断逼近而不是偏离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第二,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因而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成熟,尚处在初级的即不发达的阶段。

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的论述更深入,分析更深刻。

三、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历史条件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它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对国情问题进行了初步有益探讨,但从1957年开始,逐步偏离了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左”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建设中搞“高指标”、“大跃进”;在所有制形式上盲目求纯,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对个体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在意识形态领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使我国生产力长期低速增长、缓慢发展和曲折徘徊,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在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过近20年努力,我国工业化有了很大发展,已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看,还是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

(1)生产力不发达。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5年, 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64个国家中排名第117位。即使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状况也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与这种生产力状况相联系,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并不富裕。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整个历史阶段,去完成人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这个任务一天不完成,“初级阶段”也就一天不能结束。

(2)文化不发达。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30、日本和德国的1/15。平均每一万人口中科学家、 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加拿大是中国的429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全世界有8亿文盲,我国占了1.45亿,差不多5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3)生产关系不成熟。表现在:(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不能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允许并鼓励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此相适应,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

(4)上层建筑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还较低, 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权力过分集中而缺乏相互制约,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仍不时侵扰党和政府的肌体。特别是党政权力部门和部分领导干部中间存在的严重腐败现象,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整,尤其是执法保障制度很不健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任务还很繁重。

以上种种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不发达阶段,由不发达向发达阶段过渡,尚需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认清我国目前所处的这一国情,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重要基础,是防止“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二)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而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承认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纠正了以往只讲生产关系而忽视发展生产力的片面认识,突破了以往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而没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的传统观念,因此为我们指明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走自己的路,关键是正确认识国情,亦即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个正确的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而取得了显著成就。实践证明,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乃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观点,都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根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首先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

(三)是统一认识,解疑释惑,澄清思想的需要。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或领导集团,在上台执政和管理国家时都必须提出一套治理国家的政治理论纲领,以统一所有阶层,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前进。中国也不例外。在现阶段,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有的人甚至提出这样那样的思想来怀疑现行的政策,尤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左”的思想和倾向根深蒂固,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表露出来。改革攻坚阶段,其它经济成分发展迅速而国有经济面临困难,人们往往会提出“公有制加强还是被削弱”的问题;探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而进行一系列深层次改革,有人不免会想“这是不是搞私有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引进外资范围的扩大,有人会怀疑“会不会损害中国主权尊严”……要解答这些问题,澄清种种疑惑,“关键还是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四)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的需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经济改革中出现了“瓶颈”现象,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一系列严重困难。在按市场规律改革国营企业的同时,又产生了城市工人和居民失业问题。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又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和民心的躁动。更为严重的是,在破除了僵化的思想教条之后,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并没有能健全地建立和发挥效用。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潮流中,各种社会沉渣泛起,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中国目前须解决的问题不仅繁多,而且复杂。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国内有些人,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视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甚至危机。把枝节问题和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现象,夸大为主流或主要问题,并由此怀疑目前改革开放路线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是否要继续坚持下去。

针对这种对改革开放抱怀疑、彷徨的情绪,江泽民在5月29 日中央党校讲话中,再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他明确指出,面对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任务,中国人民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不懈地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他提醒各级领导要“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时,他要求全党“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要认识我国现在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只有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我们才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解决当前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答案。

(五)是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的需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党的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起来很简单,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其实,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特而又复杂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近代中国没有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而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进入到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造成了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面。因此,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一方面必然会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较早地进入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然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强调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因而让资产阶级来领导会导致右倾投降主义,强调这场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因而把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会导致“左”的错误。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在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时,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毫不警惕,甚至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就会走向右的轨道;如果把坚持社会主义同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对立起来,就会出现“左”的错误。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带来的历史复杂性。邓小平清醒地估计到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并对这一过程中党内出现的右的和“左”的两种倾向进行了严肃的斗争。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党建问题,把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今天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特别多,问题极端复杂。这都是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所难以避免的。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进入57年后,由于“左”的错误,正确的论断被中断,重又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纠正了这个错误,重新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始终坚持了这个论断,使全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十五大重申了这个观点,提出整个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十五大报告还总结了这些年来的最主要经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进一步展开,全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标更明确,基本政策更加成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标签:;  ;  ;  ;  ;  ;  ;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再认识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