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彭州611930)
【摘要】目的:观察四关穴配合头皮针及耳压治疗小儿抽动症临床疗效。
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采用针刺及耳压治疗,3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进行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度量评分、计算总评分、减分率。结果显效4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
结论:四关穴配合头皮针及耳压治疗小儿抽动症临床疗效肯定,临床值得更进一步研究讨论。‘
【关键词】小儿抽动症;四关穴、头皮针;耳压
小儿抽动症—秽语综合症(Tourette.TS)是一种反复、迅速、空发、刻板的运动和发声抽动为主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医属于“情志病”范畴,常表现为颜面、四肢及躯体的爆发性抽动症状。临床以挤眉弄眼、耸鼻、扭颈、抖肩、踢腿、哼声、清嗓子等,上述症状在情绪紧张的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可伴有心理、行为问题,严重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发病趋势增加,国内发病率为0.1%—0.7%,多见于学龄前及小学期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4:1。目前,西药治疗虽能改善抽动症状,但用药时间较长,副作用较大,故本人在临床运用传统中医,采用针刺四关穴及头皮针,耳压的方法治疗小儿抽动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病例来源于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就
诊于本院本科及儿科门诊患儿。其中男42例,女18例,男女比例7:3,年龄最小有5岁,最大者15岁,平均年龄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者3年。
1.2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修订本(DSM—IV—TR,2000)。(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抽动;(2)抽动1天发作多次,几乎每天发作:(3)18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所致:(5)不符合其它抽动类型的诊断。
抽动障碍分为四类:(1)短暂抽动障碍(病程持续4周以上,小于12个月);(2)慢性抽动障碍(病程1年,但其无抽动间歇期持续不超过3个月);(3)抽动秽语综合征(运动性抽动与发声抽动同时持续不超过3个月);(4)其它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不符合上述3种者)
1.3排除标准 ①小儿多动症、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
癫痫肌痉挛性发作,药源性不自主抽动及其他椎体外系疾病;②既往有针刺、耳压胶布过敏史者;③合并其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的,代谢类疾病等可能对本临床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者;④不能坚持治疗9周,或者自然脱落者。
1.4临床表现 60例患儿,短暂性抽动症患儿20例,慢性抽动
症患儿35例,抽动秽语综合症患儿2例,未界定的抽动患儿3例。
2治疗方法:
2.1针刺四关穴及头皮针治疗 毫针针刺取穴:双侧(太冲、
合谷)、百会、四神聪、舞蹈震颤区(双侧)、顶颞前斜线(双侧);配穴:①皱鼻配合迎香;②撅嘴、咧嘴配合地仓、颊车;③频繁眨眼者配合攒竹、太阳;④睡眠差者配合神门、三阴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刺操作手法:先采用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合谷、太冲1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百会、四神聪、双侧顶颞前斜线1寸毫针与头皮呈15°—30°角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5—10次,捻转频率200次/分,留针30分钟后,取双侧太冲、合谷穴上的毫针、令其患儿起身平坐,针刺双侧舞蹈震颤区,平刺捻转留针15分钟,期间患儿可下地带针自由活动,以改善注意力。
2.2耳穴治疗 耳穴:神门、内分泌、脑点、神经系统皮质下、
心俞、肝俞、脾俞、肾俞。①扭颈、耸肩者加颈部、肩部;②异常发音、清嗓子者加咽部、肺;③眨眼者加眼、目。操作:耳部碘伏消毒后,用含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耳穴位置,每日按压3次,每次15下。
疗程: 3周为一疗程,进行3个疗程临床疗效观察。
2.3疗效标准 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
治疗前、每个疗程后评分、该量表内容包含运动和发声抽动的问诊条目;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分别在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和对正常行为干扰的严重程度评定表。抽动症状的改善程度用治疗前后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和总评分变化为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治疗前量表评分-治疗后量表评分)/治疗前量分]×100%)。显效:减分率﹥60%;好转:30%~60%之间;无效:﹤30%。
4、结果:
显效:4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显效率75%,好转20%,无效率5%。
5、讨论:
小儿抽动症 古代一些文献有类似“瘛”、 “慢惊风”等记载。《小儿要证直诀、肝风有甚》对此类病证症状的描述与抽动症颇为相似,“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
小儿生理特点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具体表现为:肝常有余,脾肾不足,而阳主动,阳胜则热,热易生风而生抽搐。其中尤以肝为主。肝主疏泄全身气机,若肝阳过胜,及肝之疏泄太过,出现气机逆乱。故肝阳过胜则出现肝经循行部位不自主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等,发生性抽动如:清嗓子,哼声等。
“四关”一词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说:“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也。”进一步明确了四关穴为合谷、太冲相配而得名。那么为什么以四关穴为主穴治疗小儿抽动症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呢?
①四关穴即双侧合谷、太冲,此两穴均为原穴,原穴乃五
脏六腑气血汇聚及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因此,使用四关穴能将人体三焦原气通达而发挥改善。二穴相配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阴阳相配,上下配穴,共奏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之功,故能调节小儿抽动之症。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目前本病原因及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倾向本病为遗传、躯体、神经递质失衡、环境精神、病理、免疫病理损伤、微量元素缺乏因素等,诸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西医治疗主要是药物配合心理疗法,西药治疗为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需维持用药,时间一般半年或1—2年,早期停药多导致症状复发或加重。而四关穴内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神经束或神经丛、小血管等,因而该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机能反射区域也比其它部位广泛,所以“开四关”及头皮针能对大脑皮质产生广泛的影响作用,一定程度上调节小儿的抽动症状。
综上认为,小儿抽动症采用针刺四关穴及头皮针及配合耳穴按压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确切,无任何不良反应。便于推广,易于接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荣谦、王传宏、夏挂等,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刘氏症状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912-291
【2】胡曼、李军、武连仲教授针刺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1,01;7-8
论文作者:马燕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小儿论文; 针刺论文; 太冲论文; 抽动症论文; 头皮论文; 患儿论文; 疗程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