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研究论文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研究论文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贾云昌

(临沂市农业学校,山东 临沂276600)

[摘 要] 当今社会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仅靠学校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因此,提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并对“家、校、社区”联合育人的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建立新型育人模式,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奉献绵薄之力。

[关 键 词] 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

等线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论著《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有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只注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忽略了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的教育。

一、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结合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关于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动态,家长一概不管不问,一旦出了问题便把矛头指向了学校。家长不反省自身教育的失职,却埋怨学校、老师没有教好。部分社区人员认为学生的教育由家长和学校负责,学生在社区出现了问题,与社区无关,责任全在家长和学校。

(二)学校、家庭、社区共同育人的方式比较单调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较少,仅限于家长会等传统的形式,且沟通时间短,不能有效全面沟通。社区开展育人活动较少,未能利用其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联系学校、联系家庭,开展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资源没有有效整合,未能积极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通过分析,我们还发现:几乎所有的控制单元,都有一个12V常电供电,且只有打开点火开关,才有12V的电源供电。因为此线上连接有很多个用电设备和控制单元,具体是哪一个设备或是控制单元损坏(控制单元内部12V常电与开点火开关12V之间形成轻微短路)引起的虚压,暂时还不能确定。

在“三体合力”的教育体系中,虽然学校教育占据了主体地位,但校方还是应依据家庭的意见和建议来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每一学年的全校家长会上,校长不仅要给家长讲解学校办学的理念以及学校取得的相应成就,更要在这样的会议上征求家长的意见及建议,以完善学校的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定期地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可以定期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并且在建议箱里留下自己对学校教育的建议。通过活动的长期举办,学校和家庭会在育人方面达成一致。

(三)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育人的实践不到位

现在的合力育人工作主要由学校来主持,学校组织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家长只是被动接受,甚至跟不上学校的节拍,并不能形成有效互动;学校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社区只是被动配合,并不能积极主动地提供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社区缺乏开展教育、体育、文化等活动。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的途径

(一)加强家校联系

将社区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投入育人活动中,培养学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如社区联合学校定期举办志愿者公益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组织部分学生对街道的环境进行清理和打扫,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由教师和交警共同带队,在斑马线等地设置学生的监督岗,让学生劝阻进行“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维护社区交通的良好秩序。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如此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将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怀。

(二)使用社区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

建立“三体合力”体系的第一步便是建立并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可以为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方便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在联系本上,既能够了解到家长对学生的看法,也能够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此一来,家长或者教师都能够了解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学生,增强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参与程度,并能够将联系本里面学生的进步或者问题作为参考,从而制订针对学生的下一步教育举措。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要充分使用如校讯通、微信等家校沟通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家访,以便教师能够亲自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家庭中学习的氛围乃至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睦程度等。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对学生成长的教育也会更具针对性。

(三)寒暑假和节日长假,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交流

在寒暑假开始之前,家长、教师和社区之间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假期生活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让学生有个丰富的假期。这个计划不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不仅要求学生参与,也要求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参与。开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对假期所进行的活动进行总结汇报。如此一来,丰富的假期活动必然要比传统的作业假期更具吸引力,学生的很多能力也可以在这之中得到锻炼,甚至有些与家长关系并不好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还能使关系有所改善。

(四)学校有效举办教育体验活动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而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有些家长运用了较为极端的教育手段,使得学生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产生排斥,甚至对学习也产生了排斥心理,更因为逆反心理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由此,校方应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来学校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如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可开设“如何培养学生信心”为主题的教育课程;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可开设“如何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主题的教育课程;对中职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可开设“如何培养学生规划未来”为主题的教育课程。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提供参考。

(五)学校要听取家长合理的意见

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A、B、C三个影响因素中,影响因素顺序为A>C>B。由表5的均值结果分析,因素A的优劣顺序为3>2>1;因素B的优劣顺序为3>2>1;因素C的优劣顺序为3>1>2。最终选择以A3B3C3为最佳水提工艺条件,即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 h。

(六)积极研究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校内生活要进行了解,对其校外生活也要进行了解,从学生身边的同学、好友、家长和老师等熟悉的人入手,交流对这个学生的看法及评价,了解其在校内和校外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而对一些在校生活自理能力或者与人交流能力等方面较弱的同学,要与其家长进行及时交流,以期针对其背后的原因来制订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计划,并且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合理的疏导。另外,要在校内设置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请校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担任机构的辅导员。当家庭教育遇到困难时,可以到该机构与辅导员共同探讨出应对的办法:首先,对这些家庭的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寻找其抵制家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不起效用的原因,针对这一原因,联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其次,家长在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状况时,要及时和教师交流,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学校合力找出引发异常状态的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

(七)积极构建育人网络,形成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三方合力的育人网络,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学校应发挥其主导地位的作用,形成“校领导委员—家长委员会—学校学生处—学校年级组—各班班主任”的育人网络,将家长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家庭则需要形成“监护人—学生”的育人网络,由监护人直接对孩子施予家庭教育;而社区方面则需要形成“社区—家庭—学生”的育人网络,社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资源,并且在征得家庭同意的情况下,让学生可以投入社区的社会实践中。由此,学校、家庭、社区的合理育人机制得以形成,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再到社会实践方面,都有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资源的支持,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校和社区应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定期召开“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教育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方互动的机制,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共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会科学探究。同时生活化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可以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的联系之紧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思考的快乐。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的意义

构建三方合力育人的机制意在使得三方之间能够更多地在教育学生方面共同合作,使三方教育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目前,教育体系变革的重要工作便是构建由学校教育为主体地位,并且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入其内的“三体合力”育人体系,以此形成开放合作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家庭是整个网络的枢纽,是三方教育坚固地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家庭教育能促使三方的教育目标趋于一致,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才。如今各级各类学校争相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限制,由封闭式的教学体系走向开放的教学体系,而其中受到的障碍大多源于“三体合作”育人机制的不够完善,譬如,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甚少,导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少了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从而引发了在某些方面鞭长莫及的现象。因此,为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能再仅仅只有学校教育,还应把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入其中,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2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浅绿色。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可见16片叶。果穗圆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1.0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9.0克。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62~780克/升,粗淀粉72.35%~73.26%,粗蛋白10.06%~11.17%,粗脂肪3.73%~4.55%。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中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发病率11.8%~17.8%。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一致性。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区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共育新人。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对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多元向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柏林,杨宝春.携手合力育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16(4).

[2]马书彬.以和致育 合力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育人模式的探索[J].黑河教育,2018(10):4-5.

[3]宋亚军,李向东.对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26(3):363-365.

[4]项家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使教育更有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3).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10-02

①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良性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JT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郑晓燕

标签:;  ;  ;  ;  ;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