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籍测量任务是地籍管理与建设地籍信息系统的基础,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籍测量的手段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RTK技术以精准、快捷的特点被测量人员广泛采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籍测量与RTK 技术,同时阐述了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籍测量;RTK;应用
前言
地籍测量是为了表达和获取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的权属界址与利用现况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建立地籍档案的信息基础。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以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线、位置、面积、类型等进行测定。地籍测量与专业测量和基础测绘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从根本上的不同体现于, 凡涉及到附着物权利的测量均可视为地籍测量。
1 RTK 技术概述
1.1网络RTK基本原理
网络RTK是近年来在常规RTK和差分GPS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常规RTK建立在流动站与参考站间误差相关这一假设基础上。当流动站离参考站较近(不超过10 ~ 15 km)时,一般均能较好,然而随着流动站和参考站间间距的增加,这种误差相关性将变得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就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措施,即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能稀疏地、均匀地布设多个参考站,构成一个参考站网,GPS参考站系统综合利用各个参考站的观测信息,应用网络型解算模型进行差分改正信息的计算和修正,并通过Internet或无线通信技术实时播发这些改正信息。RTK在作业时,通过观测值、模型及模拟与距离相关的系统误差源,以及实时接收的改正信息,来消除或削弱各种误差的影响从而获取较高精度的、可靠的定位结果。这种系统能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运行,全面取代常规大地测量控制网,全天候地支持各种类型的GPS测量、定位、导航、变形监测和放样作业等。用户只需一台GPS接收机,进行野外作业,即可进行毫米级、厘米级、分米级、米级的实时的快速定位、事后定位或导航定位。
1.2 RTK 技术的应用
RTK 技术与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根据现今对RTK 技术的应用,总结以下几点比拟:
1.2.1RTK 测量在20 km 内点位平面标称精度为± 3 cm,根据控制测量规范要求一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 5 cm,从理论上讲RTK 测量完全可以满足一级以下导线点的规范要求。
1.2.2由于RTK 测量随时能显示当前位置的3 维坐标,因此可利用RTK 来测量地形地物点,并记录该点的序号和特征,内业采用软件数字化成图。
1.2.3RTK 用于水下地形测量,以往水深测量多用经纬仪交会法或全站仪定位,受气象因素影响大,精度难以保证,也很难控制测船行驶在测深断面上,而且手工成图时间长。使用RTK 技术,配合水下地形测量软件,水下地形测量已达到自动化测量的水平,即使遇到海上多雾天气也不受影响,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
1.2.4RTK 的高程精度低于平面精度,而地籍测量对高程的精度要求较低。因此,应用RTK 技术来进行地籍一、二级控制点和界址点测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勘测定界中优势尤为突出,也就是说,RTK 测量方法可以替代常规的一、二级导线测量及图根控制点、界址点测量。
1.2.5在无任何遮挡物的空旷地带的理论值,要根据实地情况来确定。距离范围内只能保证厘米级的精度,要满足规定精度,对于一、二级控制点及界址点,一般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不超过8 km,便可以进行地籍细部点测量。
2 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1.1RTK 用于一级导线测量
常规控制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而且精度不均匀,外业测量时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 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即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但是需要对数据进行后处理,不能实时定位并确认定位精度,内业处理后如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还要返工。而RTK 测量在20 km 内点位平面标称精度为± 3 cm,根据控制测量规范要求,一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 5 cm,从理论上讲RTK 测量完全可以满足一级以下导线点的规范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提高RTK 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架设了基准站,采用3 个相同的已知点进行坐标系统校正,从而可得同一个点的两组结果,笔者剔除了一些有粗差的点,由双观测值之差及相关模型可以得到点位中误差,与测量规定的限差进行比较,结果是测量成果满足一级导线控制网的规定。
为了确定RTK 测量成果的精度,对某城区控制网用RTK 技术进行了施测,其定位精度均为10 mm。用全站仪观测了相关边长,并用RTK 测量坐标反算了相应边长。全站仪的测距精度均为5 mm,用边长精度估计模型估计该成果的测量精度。计算了边长较差及较差相对误差、边长较差的中误差、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各项计算结果分别达到一级导线控制网的限差要求,说明用RTK 测量的坐标可作为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坐标。
2.1.2 RTK 用于图根控制测量
在RTK 技术满足一级导线测量后,又在GPS 控制点的基础上用RTK 做了图根控制测量。在进行图根点测量时,要确定RTK 的定位精度达到固定解后再进行测量。测量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次测量,然后再按照相同顺序进行一次测量,两次的测量结果运用双观测法进行精度检核。
2.2 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
流动站在测量开始时,在一个已知点上做RTK 测量,其测量结果与已知点成果进行比较,从而检查RTK 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及基准站坐标输入是否正确,最后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计算机,可及时、精确地获得界址点图形信息,准确地制作宗地图、地籍图,计算宗地面积等。
2.2.1 界址点测量
根据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可知,RTK 的测量精度完全满足界址点的精度要求。但是用RTK 进行界址点测量时由于仪器的体积问题会产生目标偏心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界址点的位置是墙角,这时可以利用RTK 的功能在界址点附近做出一对图根控制点,然后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这样将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和时间。RTK 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点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宗地权属面积。地籍测量中应用RTK 技术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
2.2.2 地籍图测量
运用RTK 进行地籍图测量时与常规测量方法基本相同,先在测区布设好控制点,用RTK 进行控制测量,然后进行细部测量,与界址点测量相同的是在信号较弱的区域可以在信号弱的范围外做出图根控制点,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支导线测量,再用全站仪进行信号弱的区域内的细部测量。RTK 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测图方式将大大地节省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3结束语
RTK 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测量高新技术,实践证明其应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GPS 在测绘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一例。RTK 技术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RTK 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无论从定位精度还是作业效率看,都是可行的。RTK 应用于地籍测量与其他仪器相比有如下优点:
3.1减少人工。GPS 仅需一人来操作,在完成初始化后,在界址点上短时间进行一些处理即可完成测量工作。
3.2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不受视线限制。3.3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GPS 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
3.4能全天候、全天时地作业。实验表明,采用RTK 进行地籍碎部测量能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是可行的,特别在开阔地区,其速度是其他测绘方法不能比拟的。对于困难地区,采用本文所提出的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解决地籍碎部测量问题,满足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勇,吴俐民.网络RTK技术在城市控制测量中的试验与研究[J]. 城市勘测. 2006(04) .
[2] 朱建宇.浅谈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构建[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6) .
[3] 还欣.浅析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 城市地理. 2015(10).
[4] 张翠华,陈晓娟,赖德海.现代地籍测量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 城市地理. 2014(08) .
论文作者:孙万龙,刘学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测量论文; 界址论文; 精度论文; 技术论文; 导线论文; 误差论文; 地籍图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