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了更好的提升城市土地集约水平,应更好的兼顾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出了建立城市土地节约集约评价与监督的相关系统,结果表明,此系统可以更好的提升评价效率,完成成果管理。
关键词:GIS;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
1、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
1.1评价过程
在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节约集约评价时应参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且在根据实际评价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如下流程完成评价工作。一是应确定具体的评价地域;二是应核定评价地域,并完成定性分析;三是应明确具体的评价模型,明确功能区类型,建设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初步划分城市功能区,并根据功能区选择相关的样本片区;五是完成功能区样本指标资料的整理工作,确定理想的指标数值;六是识别样本片是否符合过度利用情况,并根据土地的利用类型明确节约集约度。[1]
1.2评价方法
评价时应充分结合当前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具体的评价内容,且采用下列的评价方法。一是采用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方法,结合分类与总体分析、空间与统计分析等方法。二是采用区域用地评价体系,建立城市用地的评价体系,使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利用特尔菲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数值,利用目标值以及特尔菲法综合确定理想数值,在利用理想数值标准化法标准化处理指标数值。三是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必要时结合使用空间影响判别方法。四是采用目标逼近法测算城市用地的潜力规模,并利用成本法与市场比较法测算相关地价。
2、设计系统总体框架
本文设计系统主要遵循了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规范,整合了统一的标准与时点,研发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节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整个测算过程覆盖了城市各区的土地节约集约评价数据库,生成了文本数据、图片数据、评价空间数据以及其他评价数据等信息,满足了政府部门对城市土地集约评价的成本与应用要求。
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以及业务应用层属于此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网络设备、主机设备、通讯设备、GIS平台以及系统数据库软件属于基础设施层的组成部分,属于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载体。而数据层则由各种城市区域内的表格数据、矢量数据以及图片数据等信息组成,且每种类型数据均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便管理。同时,数据层还具备补充城市国土数据库的作用。业务应用层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数据检查、数据入库等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的结果设置了各种信息模块。
3、基于GIS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的关键技术
3.1海量数据管理
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时应做好大量城市用地情况的数据收集工作,包括城市居住、工业、教育、行政办公以及特别功能区域等。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情况数据特点,此系统在解决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一是多数据格式的动态转换功能,为同种类型的数据制定统一格式,且不同格式相同数据以标准化的格式保存。二是分批处理,工作人员应根据年份分批处理海量数据,并完成导入与导出工作。三是结合海量数据的空间特征,有效融合相关数据信息。四是系统内部嵌入基础数据填报表格模板,以便数据操作,保证作业人员可以在软件界面上直接录入数据。五是提供自定义表格设计功能,工作人员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表格的基本结构,以便工作人员直接在界面上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保证评价工作的连续性。[2]
3.2数据规范化
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质量水平,工作人员应规范化处理数据信息,从而确保评价成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保障海量数据逻辑一致性与准确性。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状况数据信息,且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采用不同的规范标准,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还存在更多的新数据信息。对此,系统应具备数据规范化的灵活设计功能,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设计不同规则,且规则中主要包括具体的规范要求与处理方法。其中,空间数据应根据国家标准完成规范化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要素分层、实体属性以及空间拓扑关系等,设置完善的规则。对于非空间数据,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需求设置规则,并在系统中导入规范处理的信息,做好数据严谨性的检查工作,报错处理数据混乱、数据缺失以及数据结构问题等,导出错误列表,减少工作人员的数据检查工作量。
3.3回溯历史信息
在时态评价过程中,回溯历史信息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城市用地变更系统中,用户需要了解城市发展期间各个时间点的具体状况,解决历史信息的回溯问题,并做好信息的总结管理工作。此系统在储存历史信息时应分开不同年份,确保评价工作的连续性。在对比分析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的变化情况,展现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水平。通过比较历史数据可以更好的提出节约集约变化的原因,为政府机构宏观调控建设用地提供更多可借鉴依据。同时,还应根据年份,系统在GIS视图窗口中直观浏览用户录入的各种资料数据信息,但并不局限于矢量图形、文本图表等数据格式。
3.4制作专题图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产品数据便是专题图,在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与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专题图设计工作,并将其上报相关领导人员审阅。同时,系统还应明确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内容,制定评价图件的要素、图片种类以及数学基础等信息。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情况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的专题图,为了便于制作,并确保其规范性,系统应为专题图设计专门的制图模式。当数据库中的专题图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时,工作人员还应利用制图模式自定义制图,并重新配置矢量数据,完成图件的输出工作。
4、实例分析
国土资源部选定西宁市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试点城市,以全面掌握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情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此后相关部门制定土地政策,完成土地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包括98.2平方千米的城市用地情况以及53.1平方千米的城市用地潜力测算,数据量较大,且种类繁多,数据入库与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此项目具备海量数据入库与数据规范功能。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包括文字、图片以及电子等方面,种类繁多,期间使用了专业的专题图制作工具,具体如下图1所示,制成了符合规范的专题图。
图1 专题图制作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使用了此系统,提高了数据处理与评价工作的效率,满足了政府部门对建设用地集约的成果管理需求,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结束语
通过研发GIS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可以更好的完成基础数据资料的入库、检查以及汇总分析等工作,从而灵活选择制图模板,并输出成图,以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指标权重完成评价计算,并根据年度、类别管理以及输出成果等因素完成集约排名,确保管理人员更为清晰的掌握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情况,合理利用土地,强化城市用地的建设管理工作。本系统具备一定的政策性与信息化管理性,应用效果明显,可以为此后城市持续开展土地节约集约评价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提高了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红,陈文波,邵虹.南昌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征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08).
[2]张帮云,蔡广鹏,张朝琼,吴松.不同节约集约利用类型下居住用地生态环境效应——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03).
论文作者:黄艳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集约论文; 评价论文; 数据论文; 城市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节约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