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洪(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三地乡中心小学 四川 凉山 615100)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和艰巨性工程,非一蹴而就,作者结合自身所感所悟,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 多元评价 有效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需要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那么如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共同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为诸科之首的语文在推动学生的情感方面作用凸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注重选取我们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意蕴的人文作品。因此,语文教材具有文学、思想、艺术等方面,是学生进步的精神食粮。语文正是这样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人的品性,拨动着人的心弦。因此,通过多种思想对比,尤其是教师正确和全面指导下,语文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价值观、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处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1、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字母、拼音到汉字、文学,是语文教学在帮助我们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指导我们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尤其是语文教师深情的阅读、工整的字体和渊博的学识,让我们对大千世界产生美感。在教师雨露般的滋润下,我们更加正确的对待社会。
2、感悟爱,懂得珍惜,完善学生的品德.
语文教材中富含众多名篇佳作,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我们在鉴赏这些名作时,在置身其中中接受语言文字的洗礼。正是这样一篇篇佳作,,促使我们养成品德高尚。
3、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名篇的鉴赏,体会教师精彩剖析,在我们体会善良和宽容的同时又宽厚待人,那些多样和独特的教学手法使我们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上那一句句触及灵魂的名言和励志故事指引我们不断前行,即使深处黑暗之中我们也能洞悉明亮的方向,宽容在我们放飞心灵和获得解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是宽容。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经过这种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4、感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文从文学角度讲,具有美学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作用,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
语言美是一种重要的美学因素,其在丰富学生想象力,鉴赏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技巧,从而更加理性的欣赏文章的语言美。而艺术美需要我们细细品味,那些新奇和有趣的修饰令人望尘莫及。情感美是文学作品永恒追求的目标,指引我们穿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直抵事物的本质,那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文字,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
5、获得力量,学会成长,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 物质条件优越, 缺少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对自己和人生缺乏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这样的一代,一旦踏入社会,处境堪忧,而语文教材欧总那些多元化艺术作品可以又快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我摸索和自我成长。让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摸索、领悟,获得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指引他们在面对风云变化的人生中,更加正面、积极和乐观面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获取知识、提升技能、认知自我、认识社会、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1.关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运行,教学目标应贴近教材和学生客观实际。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涵盖:知能目标、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应有区别性对待。
知能目标指的是识字与学词、积累与运用,朗读与背诵、听说与练笔、思维与想象等。方法目标指的是读书方法、观察方法、自学方法、写作方法等。情感目标指的是教材渗透出来的价值观念、师生之间的沟通,个性的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鉴于目标分类的繁琐性,在实际操作中不应求全责备,应力求简单化、具体化、有可操作性。
语文教学目标,不仅有具体模糊之分。更有长短之分和课内外之分。
2.关于教学结构
我说的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流程。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课堂教学一旦缺乏既定流程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缺乏教师的科学规划,高效教学更是不可企及。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意义重大。现代教学方式一般分为三大教学流程结构。即:"导学 "结构、"学导 "结构、"双主 "结构。"导学 "结构的特点强调教师为主导, 问题的设计, 活动的开展,生成的体验,练习的设计都需要教师步步引导。" 学导 "结构的特点强调学生为主体,问题提出,方法选择,练习设计,体验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引导和评价。" 双主 " 结构的特点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都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始终都是以平等来建构学习过程。
三种教学结构各有其利弊。他们并非单独使用,需要综合利用,效果才能凸显。
3.关于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其独具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
新课程新教材为我们教师提供广阔舞台,教师知识的延伸,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全面看待问题。需要思维广阔性,这些需要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才能实现。
1、在多元评价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高效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多元化评价,在差异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的题材,应有区别性对待,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激起学生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
2、锻炼思考能力,延伸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立足于课堂,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与社会发展、学生实际和课内外结合。只有这种结合,才能促进思考纵深发展,才能运用理论正确指导实践。
言而总之:语文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众多,为此,我们需要秉承正确的理论指导,勇于实践,不断专研,勤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 年 04 期
2 陈之忠;语文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J];安徽教育;1980 年01 期
3 本报记者 艾方容;语文教学大变革[N];北京日报;2000
论文作者:刘应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结构论文; 教师论文; 目标论文; 方法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