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方文学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位论文,历史论文,东方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种种原因,这种认识迄今仍然没有为许多人所接受。在有些西方人的心目中,所谓世界文学往往就是欧美文学,他们所写的世界文学史往往不给亚非文学以应有的地位;甚至在有些东方人和中国人的心目中,所谓外国文学往往也是欧美文学,亚非文学不占什么地位。这些看法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一
据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证明,亚洲和非洲的几条大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带是人类首先摆脱蒙昧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西亚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其中有些城市发展为奴隶制“城邦”。大约与此同时,即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之间,北非的尼罗河流域的原始公社制度开始解体,逐渐形成城邦(称为“诺姆”,即州),并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进入埃及早王朝时期。继之,公元前2800年左右,埃兰人在西亚的伊朗高原上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埃兰国;公元前2300年左右,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形成城市,看情况可能是印度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公元前2100年左右,东亚的黄河流域建立夏朝,王位由“禅位”改为“世袭”,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形成(此后,在西亚的巴勒斯坦,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030年创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而欧洲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希腊文明的前身,即迈锡尼文明,约产生于公元前20世纪左右;其后,从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人又重新组成若干城邦国家,成为希腊文明的正式开端。以上便是巴比伦(含阿卡德、苏美尔)、埃及、波斯(即伊朗)、印度、中国、希伯来和希腊等文明古国产生的大致顺序。
古代东方地区是世界文化最早的发祥地。在文字方面,苏美尔人和埃及人创造了人类社会最初的文字(公元前3000多年),前者称为“楔形文字”,后者称为“圣书体”(或“象形体”)。其后,腓尼基人(西亚)于公元前13世纪创造了比布鲁斯文字,渐渐演变成为腓尼基文字系统以及希腊字母、斯拉夫字母和罗马字母(或称拉丁字母);印度人和中国人创立自己的文字则可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数学方面,如埃及人和中国人率先测算出了圆周率。在天文方面,如中国人提出了“二十八宿”的说法,据说印度人和波斯人也有类似观点。在建筑方面,如埃及规模庞大的金字塔成为古代世界建筑事业的奇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古代东方地区也是世界文学最早的发祥地。埃及文学和巴比伦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埃及文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神话、诗歌、故事、传记、旅行记、箴言和戏剧等,其中《亡灵书》具有古代埃及文学汇编的性质,堪称世界上最早编辑的诗文集,收入该书最古的作品据说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书约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至1100年之间。巴比伦文学也有神话、寓言、故事、歌谣、史诗、祷词和箴言等多种体裁,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无疑当推《吉尔伽美什》。这部史诗的内容早已在人们口头流传,最后编辑成书大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比希腊荷马史诗要早600年到700年,被认为是人类创作的第一部史诗。印度文学的产生虽晚于埃及文学和巴比伦文学,但却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印度现存的最古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和《阿达婆吠陀本集》,约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之间。四部本集主要采用诗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编成的诗集。
古代东方文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材料丰富,数量极大。这与古代东方文学的“多源性”有关系。如果说古代西方文学只有希腊和罗马两个互相联系的源头的话,那么古代东方文学却有好几个源头,它们基本上是在本国和本地区的土壤上独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只是到了后来才出现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在古代东方地区,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学外,中国文学(如《诗经》、先秦散文等)、波斯文学(如《阿维斯塔》等)和希伯来文学(如《旧约》等)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我们仅以印度文学为例便不难说明东方文学的丰富性。在古代的文学世界中,印度文学作品的数量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例如卷帙浩繁的吠陀文献,包括四部本集以及阐述这些本集的多种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世界古代两部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前者约有10万颂,据说相当于希腊两部史诗总和的8倍,后者约有2.4万颂,据说相当于希腊两部史诗总和的2倍;规模庞大的佛教文献,其中含有《法句经》、《本生经》等诗集和故事集;丰富多彩的古典梵语文学,包含有马鸣、跋娑、首陀罗迦和迦梨陀娑等人的创作。在印度文学中,神话(包含在吠陀文献和两部史诗中)、史诗和被歌德、席勒推崇备至的迦梨陀娑的创作均已达到古代世界文学的一流水准,足以与希腊同类作品媲美。
关于古代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影响,我们可以说,当时东方对西方的影响似乎大于西方对东方的影响。这是因为东方几个文明古国历史更悠久,而且文化发达,文学繁荣,所以它们首先对于希腊和罗马文学,并且通过希腊和罗马文学对于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子之一是埃及和巴比伦文学在许多方面为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补充了养分。例子之二是希伯来人创作的《旧约》很早就被译成希腊文,并与用希腊文写成的《新约》一起编成《圣经》,成为后世西方文化和文学发展的两大源流(即所谓“二希”)之一,对于后世西方文化和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
当人类的历史进入中古时代,即封建社会后,东方一些先进国家仍然走在前列。就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而言,我国可能是最早的,大约在公元前700年至400年之间(即春秋时代),我国便已经历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其他许多东方国家也在公元二三世纪至七八世纪之间先后确立封建制度。总之,东方先进国家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欧洲先进国家早(一般认为,欧洲的封建社会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算起),其他许多国家也不比西方国家晚。
在中古时代的前期(约至15世纪),东方各国人民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学,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相比之下,受到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严格束缚的欧洲国家的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却不很突出,除了大诗人但丁的创作以外,没有取得多少特别引人注目的成果。
在文化方面,东方地区一些先进国家,如中国、印度、阿拉伯和波斯等国的发展超出了同时代的欧洲国家。例如:我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印度和阿位伯在数学研究上成绩卓著,印度人创造了“0”的符号和10进位制,阿拉伯人加以改进,形成“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人原来使用的罗马数字;此外阿拉伯人还为创立代数学和现代数学做出了许多贡献。波斯学者伊本·西拿(阿维森纳)所著的《医典》,堪称当时医学的百科全书,长期成为欧洲医学教学和研究的指南。
在文学方面,东方文学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同时代的西方文学。这时的东方文学在古代文学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家,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当时世界文学的高峰。如我国出现了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关汉卿、王实甫等一系列伟大的散文家、诗人和剧作家;印度的名家名作有伐致呵利的诗集《三百咏》、戒日王的剧本《龙喜记》、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和格比尔的格言诗;日本的主要成果是和歌总集《万叶集》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后者被认为是东方最早的长篇小说,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格鲁吉亚诗人鲁斯塔维里的长篇叙事诗《虎皮武士》代表该民族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乌兹别克诗人纳沃伊最富盛名的作品是《五诗集》。除此之外,波斯和阿拉伯的文学成就也颇令人惊叹,可以作为力证。
波斯在9至14世纪迎来了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名家如林。菲尔多西是波斯优秀的史诗诗人,他的主要业绩是一部写作35年之久,长达10万行的史诗《列王纪》,该诗艺术地再现了波斯上下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世界著名史诗之一。欧玛尔·海亚姆是波斯优秀的哲理诗人,他以四行诗(即“鲁拜”)的形式从事创作,在波斯国内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内扎米是波斯优秀的叙事诗人,他的主要成果是由五部长诗合成的《五诗集》,内容丰富,故事感人,形象生动,广为流传。萨迪是波斯优秀的训诲诗人,他的代表作是《果园》和《蔷薇园》,前者采用诗体,后者采用诗文结合的形式,批判社会,指引人性,被视为艺术珍品。哈菲兹是波斯优秀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一面揭露社会的腐败,一面讴歌美酒和爱情,思想大胆,格调清新,感染力强。关于波斯诗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德国诗人歌德赞美道:“据说波斯人认为他们在500年间所产生的众多诗人中,只有七位是出众的。但是,就是在他们所不取的其余诗人中,仍然有很多人是我所不及的。”(张鸿年译文)
阿拉伯的古典文学也是值得瞩目的。《古兰经》可以说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它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又被公认为散文的典范。其后,阿拉伯涌现出一系列颇有名气的诗人,如艾布·努瓦斯、艾布·阿塔希叶、穆太奈比、麦阿里、哈里里等便是其中之佼佼者。但对世界影响最大、获得世界声誉最高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还不是这些,而是那部大型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该书是阿拉伯以及印度、波斯民间创作的集锦,在世界各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熟知。
然而,无庸讳言,与西方文学相比,东方中古时代的文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即发展的缓慢性。文学发展的缓慢性是与社会发展的缓慢性相联系的。早在古代,东方国家就由于奴隶占有制度比较原始,农村公社势力强大,专制君主独揽大权等原因,社会发展速度较为迟缓。到了中古,东方各国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水平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但从整体上看,东方封建社会存在的时间比欧洲长,解体的时间比欧洲晚,发展的速度比欧洲慢。在东方许多国家当封建制度形成时,没有出现像西方国家所发生的那种急剧而重大的变革;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经济发展速度较为迟缓,生产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直到19世纪前后,绝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为止,资本主义因素始终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其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大体上说,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内部结构特征。封建主义野蛮的政治压迫和残酷的经济剥削,使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几乎丧失了推动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可能性;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度居于统治地位,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不够发达,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作用。此外,异族的侵略和统治(特别是比较落后的民族对比较先进的民族的侵略和统治),对于不少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凡此种种,造成如下结果:在中古时代的前期,东方一些国家是比较先进的,是走在世界各国前列的;但是到了中古时代的后期,东方国家就逐渐落在欧洲先进国家的后边了,当欧洲已经进行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东方仍处于封建制度的制约之下。
与社会发展的缓慢性相适应,东方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缓慢性的特点。这个特点在古代和中古前期还不十分明显,但到中古后期便显得颇为突出了。尽管这时东方文学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产生了诸如我国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印度的《莲花公主传》(加耶西)、《苏尔诗海》(苏尔达斯)和《罗摩功行之湖》(杜勒西达斯),日本的松尾芭蕉、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的俳句、小说和剧本,朝鲜的《春香传》,越南的《金云翘传》(阮攸),马来语的《杭·杜亚传》等名著;可是由于这时欧洲先进国家已经渐次步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文学开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相继出现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弥尔顿、莫里哀、笛福、菲尔丁、伏尔泰、卢梭、歌德、席勒、拜伦、雪莱、雨果和普希金等一系列大作家,所以继续囿于封建框框之中的东方文学就显得大大地落后了,东方文学自身发展缓慢性的弱点就充分地暴露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形势也就根本地改变了。
三
“近代文学”一词,在西方主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文学,在东方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东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近代文学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文学;只有日本例外,近代文学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文学。这是因为,近代东方的历史情况不同于西方。首先,西方国家封建社会解体比较早,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比较早,西方的资本主义阶段一般从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西方近代史也由此算起;但东方国家封建社会解体却要晚得多,近代史开始也要晚得多,一般从19世纪中叶前后才算进入近代历史阶段。这就是说,东方近代史的开端要比西方迟两个世纪左右。由于东方近代史开始的时间比西方晚,而结束的时间却大体相同,所以东方近代史持续的时间也就比西方短,西方大约经过了二三百年,东方则只有半个多世纪。其次,西方的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而东方的近代史则是绝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史,唯有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再次,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但东方绝大多数国家的资本主义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相当薄弱,不能与殖民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强有力的斗争,他们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常常带有改良主义色彩,并且往往以妥协和失败而告结束,只有日本有所不同。最后,西方近代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东方绝大多数国家近代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则是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独有日本近似西方。
由于近代东方的历史情况与西方差异甚大,所以其文学也迥然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近代东方文学的产生比西方晚,历史比西方短。西方近代社会始于17世纪中叶,近代文学始于14至16世纪;而东方近代社会则始于19世纪中叶,近代文学的产生也大致从这时算起,但取得较大成就还要晚些,要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样计算起来,东方近代文学的产生要比西方晚四五百年,历史要比西方短四五百年。第二,近代东方文学的思想倾向不同于西方。在东方,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不同于西方,所以这些国家近代文学的主要思想倾向,一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革命思想,二是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主自由的民主革命思想;而西方近代文学则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第三,近代东方文学的发展不如西方文学充分,一般来说作品数量不如西方多,质量也不如西方高。这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即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也是由于产生较晚和历史较短。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近代东方文学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并不意味着近代东方文坛上没有产生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事实并非如此。如日本的二叶亭四迷、森鸥外、夏目漱石、岛崎藤村、谷崎润一郎、志贺直哉和芥川龙之介,印度的迦利布、般吉姆、泰戈尔和帕勒登社,菲律宾的黎萨尔等都可以列入近代世界优秀作家之林。现以泰戈尔为例。他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和诗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首先是诗人。他的诗在印度和世界享有盛名。他的诗用生动流畅的孟加拉语写成,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富于变化,形象生动,韵律丰富。他也是小说家。无论是在短篇小说方面,还是在中篇和长篇小说方面,都有若干名篇佳作问世,受到论者好评。他又是剧作家。他的剧本风格独特,以发人深省的哲理和清新隽永的语言为特色,而不以曲折紧张的情节见长。他还是散文家。他的散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语言精美,被认为是孟加拉近代散文的典范。总之,泰戈尔堪称熔东西文化于一炉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准。他可以被毫无愧色地列入世界近代最优秀的作家行列。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近代东方文学在整体实力上远远不及同时代的西方文学。这个时期西方国家涌现出许许多多蜚声世界文坛、代表世界水平的大家。如法国的司汤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莫泊桑,英国的狄更斯、哈代,俄国的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德国的海涅,美国的惠特曼、马克·吐温等便是。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看到近代东方文学具有历史比较短、发展不充分等弱点,又要看到近代东方文学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东方文学发展史上,它是一个复兴时期、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它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与西方文学形成对比,大放异彩。
四
现代文学一般是指本世纪10年代以来的文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战前,东方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性质与近代相同,仍然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但革命形势却与近代不大相同,即普遍展开了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只有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它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化道路,并且把日本人民和邻国人民一起拖进了战争的深渊。战后,东方地区的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国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走上了几种不同的道路。中国、朝鲜等国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他许多东方国家也在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先后挣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此外,日本则重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变成了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
东方地区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文学发生相应变化。如果说近代文学具有过渡性质的话,那么现代文学则构成东方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尤其是在战后,由于各国相继独立,社会条件较为优越,因而文学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呈现一派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比起近代文学来,现代文学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地域上也大大地扩展了。从北亚到南非,从东亚到西非,许多国家的文学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如日本的川端康成、小林多喜二、井上靖、大江健三郎,朝鲜的李箕永、韩雪野,中国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缅甸的德钦哥都迈,印度尼西亚的普拉姆迪亚,印度的普列姆昌德、安纳德、克里山·钱达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伊克巴尔,伊朗的赫达雅特,土耳其的希克梅特,黎巴嫩的纪伯伦,以色列的阿格农,埃及的塔哈·侯赛因、迈哈福兹,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尼日利亚的索因卡,南非的戈迪默等人的创作,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试以日本文学为例。日本现代文学在战前已经做出一定成绩,到战后则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多,即作家队伍迅速扩大,作品产量迅速增长。二是质量高,即文学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艺术表现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三是影响大,即日本现代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渐扩大,如越来越多的日本作家成为国际知名人士,越来越多的日本作品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先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便是日本文学国际影响扩大的标志之一。那么,战后文学取得以上成绩的原因何在呢?我觉得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以战前文学为基础。自明治维新起,日本文坛便向西方开放,大力介绍西方文学理论,大量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使得战前文学面貌焕然一新。这就为战后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政治的自由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战前文学是在法西斯主义的严酷统治下艰难地前进的;而战后文学则处在比较自由的政治条件下,一般来说各种流派和倾向的文学都可以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所以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了。最后是战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过,我们在充分肯定东方文学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明确指出它的不足之处。我们必须看到,东方文学的创新还不够多,发展还不够快,在质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我以为主要是由于东方现代文学的底子薄。所谓底子薄,主要是指东方现代文学的前身——近代文学的历史短,实力弱,发展不充分。由于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互相衔接,关系密切,所以近代文学乃是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基础;近代文学的底子薄弱,直接影响现代文学的发展水平。在这方面,西方先进国家具有坚实的近代文学基础,条件比东方国家优越得多。
那么,东方现代文学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呢?从一些著名作家所走过的道路,从他们所取得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东西结合,以东为主”。这就启示我们,东方现代文学也应走这条路。所谓“东西结合,以东为主”,是指一方面积极大胆地、分析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积极大胆地、分析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文学经验,而以前者为主。为什么要强调继承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具有鲜明的东方性,也就是民族性,才能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也就是民族色彩;而只有具有民族性和民族色彩,才能更加具有世界性,才能更快地走向世界。为什么又要强调吸收外国的文学经验呢?这不仅是因为一般来说各国的文学都要互相交流,而且是因为东方国家吸收外国文学经验还有其特殊的必要性。我们强调吸收西方文学的经验,特别是近代以来文学的经验,是因为东方自己的近代文学比较薄弱,有些国家的近代文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只能从西方近代以来的丰硕成果中吸取营养,以补充自身之不足。
总起来说,我们在评价东方文学的历史地位时,应当本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随便压低,也不要任意抬高。依笔者看来,从整体上说,西方文学的成就要比东方文学的成就大一些,这是因为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东方文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西方文学的主要业绩正是在近代和现代这两个历史阶段创造出来的。但尽管如此,东方文学的历史价值仍然不可低估,东方文学的历史地位仍然不可压低,更不容忽视,不容否定。“欧洲中心论”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实际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因为就世界文学而言,中国文学也属于东方文学的范畴,我们如果默认压低甚至否定东方文学的“理论”,那实际上就不仅压低或否定了其他东方国家的文学,同时也就压低或否定了我们自己的文学。
标签:文学论文; 波斯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公元前2000年论文; 文学历史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文化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读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