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政党论文,新变化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引人注目。传统的以社会党和保守党为主体的左右两大 派系模式受到冲击,左翼共产党、中左社会党、中右保守党和基民党、极右民族主义政 党四大政党派系“同步发展”(注:“The New Statesman and anti-Semitism”,The N ew Statesman Feb.11,2002.),使欧洲政治斗争日趋复杂化、尖锐化。与此同时,四派 都表现出一个共性——重视理论政策创新,走“理论兴党”之路。这种新的变化将如何 影响欧洲政治走向及一体化进程,无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欧洲政党格局的变化
从战后初期到冷战结束,欧洲(指西欧地区)政权一直掌控在中左的社会党和中右的保 守党、基民党手中,由两派轮流执政。欧洲共产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只能与 社会党联手进入政府参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欧洲政治风向出现了“先右后左” 两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90年代初期欧洲政治风向右转,共产党组织大量解体,力量严 重削弱;社会党声望下降,纷纷下台成为在野党。中右的保守党和基民党成为主要执政 党,主控欧洲政治事务。第二次是90年代末欧洲政治风向左转,中右派先后在大选中下 台,中左政党重新执政。进入新世纪后,欧洲政党政治加速发展,党派斗争日趋复杂。 从总体判断,中左和中右两大党派主导欧洲政坛的格局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但欧共和极 右两股势力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结构。
中左的社会党主控欧洲政治事务,进入执政高峰期。1997年欧洲社会党时来运转,开 始新的发展阶段(注:The Economist,March 6,1998.)。年初英国大选中工党战胜掌权1 8年之久的保守党上台执政;6月份法国社会党获得立法选举胜利,社会党领导人若斯潘 掌握了总理之职,使法国再次出现“左右共治”(注:Le Monde,5 Juillet 1997.)局面 ;1998年德国社民党也赢得了大选胜利。到2000年,欧盟15个成员国中,有13个国家由 社会党执政或参政,形成社会党一党天下的局面。东欧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党在经历了 “90年代黑色十年”(注:“East-European Political Trend”,The World Affairs,M ay 10,2001.)后,近两年来逐步成为政坛上的主角,目前已掌握波兰、罗马尼亚、克罗 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捷克等八国政权。从去年起,欧洲开 始进入新一轮大选期,社会党正在接受新的考验。英国工党已在去年的大选中蝉联执政 。法国2002年4月底总统选举和5月立法选举前夕,社会党在民意测验中稍占优势。德国 将于9月下旬举行议会选举,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拥有微弱优势,施罗德可能蝉连德 国总理”(注:“Germany's election”,The Economist,March 9-15,2002.)。东欧的 保加利亚等四个国家今年也有大选,社会党在民意测验中声望呈升势,有望在选举中获 胜。估计近期内,社会党执政的国家会略有增加。
中右政党进入执政“休眠期”,尽管受多种难题困扰,但仍然是欧洲主流政党之一, 是社会党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上世纪90年代长期执政的欧洲中右政党在世纪之交多国大 选中先后下台成为反对党,影响力急剧下滑。英国保守党在1997年和2001年两次大选中 惨败,目前在下院659个席位中仅占166席。德国基民盟和基社盟在1998年议会选举中失 败下台。2000年初,比利时基督教民主党人因医疗卫生和法律丑闻曝光下台。奥地利人 民党从第二大政党降为第三大政党。在东欧,波兰团结工会选举联盟、捷克基督教人民 党、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匈牙利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等政党都受腐败问题的困扰,声 望下降。法国保卫共和联盟虽然保住了总统宝座,但在国民议会中是少数派。
目前,欧洲中右政党在政权争斗中摆出了两种不同的架式。一种是谋求重新上台执政 。有20多个国家的在野的中右政党不断向执政的社会党挑战。如德国基民盟在默克尔出 任主席后,重新调整了领导班子,已基本稳住阵脚。它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共同推举施 托伊贝尔为2002年9月联邦总理候选人,对社民党构成巨大压力。英国保守党情况较糟 ,内部矛盾多,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部分党员对党的政策不满想退党另寻出路。目前, 该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已降到25年来的最低点。保守党新领袖斯密斯已开始革新党的组 织结构和纲领,欲彻底改变保守党形象,以图东山再起。
另一种是维护执政地位。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等9个国家执政或参政的中右政党即属 这种情况。以力量党为主的意大利“自由联盟”自2001年4月战胜了“左民党”为首的 “橄榄树联盟”上台执政以来,领导人西尔维奥·贝卢斯库尼总理虽被指控贿赂税务官 和做假账等多项罪名,但面对一盘散沙的左翼,牢牢掌握着总理大权。西班牙人民党自 1996年以来两次大选获胜,其领袖阿斯纳尔通过全力打击“埃塔”恐怖分裂活动,在选 民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2001年11月以微弱多数上台的丹麦自由党,重视发展经济,加 强社会治安,声望逐步提高。法国保卫共和联盟掌握着总统宝座,但希拉克总统两年来 官司缠身,受到“梅里事件”、“旅行门”事件及“固定资产事件”的冲击,日子也不 好过。右翼联盟内部矛盾重重,裂变不断。面对即将来临的总统、议会两大选举,保卫 共和联盟正全力以赴力保总统职位。
共产党开始摆脱“低迷状态”(注:Le Figaro,16 Jan.2002.),政治影响力逐步回升 。90年代初苏联解体灾难性地冲击了欧洲共产党。在东欧,波兰统一工人党解体,匈牙 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易名并分裂,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垮台,保加利亚共产党更名为 社会党,捷克共产党失去了政权等等。在西欧,先后有圣马力诺共产党、英国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宣布更名,放弃民主集中制和马克思主义。法共、德共、希共、葡共等党 员锐减,影响力下降。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整体陷入低潮。在经历了多年动荡之后,欧洲 共产党近两年已基本稳住阵脚。法共、西共、葡共、希共、奥共、挪共、德共和瑞士劳 动党等十多个较大的共产党进行了组织调整,健全了组织机构并加强了领导,开始谋求 在政坛上有所作为。西欧最大的共产党法共自2000年3月罗贝尔·于任总书记后,强化 了战斗力,影响力呈现升势,已成为国民议会第五大政党,并掌控四个政府部长要职。 德共和葡共加强了与工会的联系,通过工会活动扩大影响力。西共与工人社会党建立了 关系,携手振兴左翼力量。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正在重组,虽然力量较弱,但已能通过议 会外活动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欧洲共产党重新发展的原因除内部变革外,外部因素是 欧洲工会在上世纪90年代受到冲击,与社会党的关系疏远,开始接近共产党。
极右势力抬头,成为欧洲政坛上颇有影响的一股力量。近年来,欧洲出现了十多个极 右政党和组织,如意大利北方联盟、“三色火焰派”、“法西斯与自由派”、法国国民 阵线、德国人民联盟、德国共和党、德国国家民主党、比利时弗拉芒集团、瑞士人民党 、丹麦人民党、挪威进步党、奥地利自由党、英国国民党和“战斗十八”等。这些极右 组织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日趋活跃。意大利北方联盟在参众两院分别拥有27个和59个席位 ,成为议会内第五大政党,控制了北方四省政权。法国国民阵线虽然在1998年内讧分裂 ,但目前仍有四万多名党员和450多万选民,是法国政坛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德国三个 极右政党在1998年选举时得票率均未超过5%,没有进入议会,但却控制了大量地方议会 席位。比利时弗拉芒集团发展势头甚猛,在最近一次大选中获得10%的选票,并获得议 会15个席位。奥地利自由党在1999年大选中获得27%的选票,成为第二大政党,并于200 0年2月与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在东欧地区,捷克出现了极右组织“国家联盟”和“爱 国阵线”,有6000多人参加,支持者达六万多人。罗马尼亚“法西斯军团运动”及匈牙 利“真理和生命党”等极右组织亦颇为活跃。尽管东欧国家的极右势力人数不多,但与 民族主义者建立了密切关系,在排外、暴力活动、反对欧洲一体化等方面颇有市场。
二、政策理论革新
欧洲左翼、中左、中右和极右四大党派总结了战后50多年的政治经验,发现“理论创 新对党的发展、维护执政地位起重要作用”(注:The New Statesman,Jan.25,2002.)。 事实证明,能够把握理论导向的政党往往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它们通过理论政策创 新,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树立新形象,吸引选民。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左的社会 党和中右的保守党、基民党等政党扛“凯恩斯主义”大旗,形成左、右轮流执政的局面 。7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失灵,中右政党及时调整政策,在80年代初提出了“货币主义政 策”(注:“The Economic Policy of Tory Government”,The Times,Oct.9,1981.), 缓解了欧洲社会存在的问题,振兴了中右政党,出现了中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英国保 守党连续执政18年;德国联盟党执政16年。进入90年代后期,“货币主义理论”陷入困 境,社会党吸取了“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的优点,及时推出“第三条道路 ”,重新上台执政。目前,为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政治环境,欧洲各政党都加强了理论 和政策研究,探求推出新的政策思想。
中左社会党不断深化“第三条道路”理论,争取中产阶级民心。“第三条道路”(注: 有关“第三条道路”的讨论,详见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Polity Press,Cambridge,U.K.2000.)自1997年英国工党在布莱尔的领导下提出以来, 已在欧洲盛行四年多,出现了多种版本,基本内容大同小异。该理论主要内涵是呼应全 球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变化,以改革、现代化和合作的精神应付全球化 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建设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新经济和国际秩序。英国工党奉行的“ 第三条道路”在注重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重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欧洲大 陆的社会党结合本国国情,进一步发展了“第三条道路”。1998年9月,德国社民党根 据德国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市场经济基础,提出了“新中间派”思想,在坚持政府适度调 控和社会公正的同时,减少干预和社会福利内容,增强个人和企业风险意识,以此激发 经济增长活力。法国社会党以“第三条道路”的思想为基础,提出“要市场经济、不要 市场社会”的思想,主张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结合,通过刺激经济发展,大力创造就 业机会。意大利左翼民主党、北欧和东欧的社会党也普遍接受了“第三条道路”。 目前,欧洲社会党正在进一步完善“第三条道路”: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第三 条道路”的理论性;另一方面扩大“第三条道路”的内涵,将其逐步运用到当前国际关 系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左翼政党如共产党也在调整建党思想,积极走民主建党之路。法共、葡共、希共、东 欧国家的共产党在上世纪90年代经受冲击的过程中多次召开会议,深刻总结失败的教训 后,提出了较为灵活务实的政策主张。与其原有的政策相比,主要有四个创新:(1)超 越马克思主义,坚持多元论。1995年11月法共领导人罗贝尔·于出版的《共产主义的变 革》、1996年2月法共29大通过的《法国共产党的政策》、2000年3月法共30大通过的《 塑造一个新共产党》及葡共和希共最近通过的政策纲领都强调了三点原则:即坚持而不 是僵硬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思想 ,最终“结束一切形式的统治与剥削,把社会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注:L'Hum anité,27 Mars 2000.)。(2)提出“新共产主义”目标。即政治上民主,经济上私有制 和国有制并存,打破平均主义,解放生产力。(3)超越资本主义。法共、德共、东欧国 家共产党都认为,苏联模式破产以来,欧洲社会不平等现象扩大,社会道德败坏。社会 民主主义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根治资本主义。因此主张:“超 越资本主义和金钱王国,战胜、摒弃、改造资本主义,压倒资本主义所具有的那些优势 ,最终真正消灭资本主义”(注:法共:《塑造一个新共产党》(宣传册),2000年3月。 )。(4)革新党组织。法共的革新政策是:“使法共成为一个为所有那些拒绝被剥夺其干 预权和选举权的人服务的政党,成为一个人们无须放弃任何哲学信仰或宗教信仰便可加 入,可以进行无拘束的讨论和交换意见的政治组织;成为一个把人际关系建立在博爱、 互助、尊重他人、促进个人在有效的集体行动中做出贡献和自我肯定的集体;成为一个 充分考虑党员工作方法和根本利益的多样性、促进党员创造性的活动场所。”(注:法 共领导人:《共产主义的变革》(宣传册),1995年版。)葡共、希共和德共等都强调建 立开放式组织。
中右政党思想则向中间靠拢,欲树全民党形象。英国保守党、德国基民盟和基社盟等 欧洲中右政党在选举失败后陷入了理论政策困境:一方面,推行多年的“货币主义理论 ”面对现实经济问题已显过时;另一方面苦于找不到新思想、新主张来吸引选民。为走 出低谷,它们“认真研究了‘第三条道路’,在抨击其缺乏理论性的同时,承认其实用 性”(注:有关“第三条道路”的讨论,详见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Polity Press,Cambridge,U.K.2000.)。同时,中右政党发现,战后欧洲产业 结构的调整蕴育了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近20年来,德国、法国、英国、意大 利、西班牙及北欧诸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传统的“宝塔形”阶级结构已变为“ 枣核形”。如德国劳动力队伍中,传统工人队伍萎缩,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占劳动力总 数的41.5%(1960年)上升到目前的63.3%。法国的企业主、手工业者、商人、中高级管理 人员、知识分子等人数从1982年的676万增加到目前的1784万,占就业人数的40%以上。 据此,中右政党的政策调整转向重视社会道德,强化政府职能,改变“贵族党”形象, 向大众党方向发展。西班牙人民党推行“中间路线”,迎合中产阶级的利益,提高了执 政地位和威信。英国保守党、德国基民党、意大利力量党等近年也纷纷提出“建立中间 大众党”(注:“The Evolution of the Centre-right and the State of Scottish C onservatism”,Political Studies p.30,March 2001.)等口号,修改传统的货币政策 ,赞成混合型经济。欧洲中右政党代表的利益层面已从上层阶级延伸到中上层阶级,扩 大了阶级基础。
至于极右派,则积极推行强烈的民族主义政策,迎合部分民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近10多年来,欧洲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社会思潮:一种是苏联解体对国际共运带来 的负面影响,欧洲人的“仇共反共”心理发泄;另一种是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造成社会 贫富差距拉大,下层弱势群体不满情绪增大,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极右势力的政策调整 正是基于这种形势变化,其主要特点是:(1)打反共招牌,公开赞扬法西斯主义。法国 国民阵线一直宣称与共产主义格格不入。意大利“三色火焰”和“法西斯与自由”党派 公开颂扬墨索里尼,要为其翻案。德国的“光头党”得到人民联盟和共和党的暗中支持 ,公开为纳粹阴魂鸣怨叫屈。捷克的“国家联盟”、罗马尼亚的“法西军团运动”、匈 牙利的“真理和生命党”都打出强烈的反共旗帜,要为二战纳粹平反。(2)排外。强调 维护本国和欧洲的地区利益,反对欧盟东扩和全球化。法国国民阵线的政治纲领《300 条措施》主张:废除现行的反种族歧视法律,把“国民优先”原则引入宪法;改革国籍 法,以血源确定法国人的国籍;严格移民法,有组织地遣返在法国的外国人。意大利“ 法西斯与自由”公开主张赶走外国人,收复历史上失去的土地。德国“共和党”和“国 家民主党”一方面反对“用德国的钱发展欧盟,拒绝欧元”;另一方面煽动青年极右分 子杀害、殴打外国人,制造反移民浪潮,(3)实行领袖独裁制。主张“政府实行中央集 权制,总统拥有最高权力,不受法制约”。各极右政党在党内已实行领袖专断统治,要 求各级党组织无条件服从领袖的决定,法国国民阵线主席勒庞更是大搞一言堂,无情打 击不同意见。
三、对欧洲未来的影响
欧洲政党力量消长,各政党调整政策,谋求在政治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对欧洲产 生四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将推动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 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末,欧洲社会民主 党人把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统一起来,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社会 民主党人与共产党人合作,使恩格斯承认“用社会民主主义这个词来概括马克思的观点 ,过去是绝对不行的,现在也许可以过得去”(注:《激进,温和,还是僭越》,中央 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35—43页。)。但是,社会民主主义有很强的机会主义性质, 不把摧毁现存制度视为社会变革的前提,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这就导致20世 纪初统一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发生分裂,社会民主党人与共产党人分道扬镳,走上议会 道路。
第二阶段是二战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共产化”。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4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的社会民主党纷纷易名 为共产党,西欧社会民主党左翼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苏联解体后,东、西欧共产党 重新易名为社会党,回归社会民主主义。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中间化”。英国工党、德国 社民党、法国社会党等欧洲社会民主党提出“改革社会民主主义、突破传统的阶级政治 模式、淡化意形态色彩、集中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的优势发展经济、争取中产阶级的支 持”等主张,“用社会民主主义取代民主社会主义”。(注:《激进,温和,还是僭越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331—343页。)欧洲社会民主党“中间化”取得了政 治上的胜利,控制了欧洲议会的多数席位,成为欧洲的主要执政党。与此同时,欧洲中 右政党亦被迫接受民主社会主义理论,走中间路线。这种变化趋势将使欧洲社会民主主 义运动在本世纪初进入一个高涨时期。欧洲社会党将大力向世界各地宣传“第三条道路 ”这一新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促进全球社会民主化进程。
其次,它将促进欧洲共产主义运动重新兴起。欧洲各国共产党在政策上“灵活务实”( 注:Confessions:A Model of Officials'perspectives on accepting Gifts from C lients in Post-communist Europe”,Political Studies,March 2001,p.1.),注重与 其它左翼联手在欧洲政坛上发挥作用,改变了多年来的不利局面。2001年秋,法共与其 它左翼组织联手,在法国南部参加地方选举,取得了重大胜利。与此同时,法共还与社 会党左翼建立了联系,准备在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中联手打击右翼。“英国 共产党、国际社会主义组织、革命民主组织、社会主义团结组织、争取工人自由联盟、 工人国际、工人权利和红色行动等左派组织正在筹建广泛联盟,控制工会,争取民意, 影响政策”(注:The Times,Jan.15,2002.)。意共(重建)、希共、中东欧国家部分共产 党亦在效尤法、英国左派的做法,谋求得到社会党内左派的支持。欧洲共产党与其它左 翼政党建立联盟关系的做法,有利于其强化对工会组织的领导权,振兴工会运动,并推 动欧洲共运步入正轨。目前,欧洲共产党及工会运动已基本走出“低谷”,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共产党和工会将日趋活跃,在政治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法国共产党可 能在今年国民议会选举中赢得更多选票,并在未来法国政坛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它将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稳步前进。多年来,欧洲政党之间及其内部在一体化 问题上存在“统一派”和“民族派”之争,影响了欧洲统一进程。上世纪80年代末,英 国保守党内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大西洋派”推行“疑欧政策”,使英国徘徊在欧洲外 围,遭到保守党内赫塞尔廷为首的“欧洲派”(注:The Daily Telegraph,Feb.3,1990.)的反对和批评。法国保卫共和联盟、德国联盟党、西班牙人民党等政党内部及其与其 他政党之间,都不同程度存在争斗的情况。普遍来看,欧洲中左的社会党较为重视欧洲 一体化建设,其掌权对欧洲一体化建设有推动意义。而中右的保守党、基民党等开始走 “中间路线”,较前重视欧洲建设。这种趋势将为欧洲一体化带来新的冲力,并在三大 领域取得新的进展:(1)进行有效的机制改革。去年底,在欧洲社会党人的促进下,欧 盟首脑会议决定成立“欧洲治宪委员会”,起草“欧盟宪法”,推动欧洲一体化由欧 洲主权国家联盟向“国家实体”转变。今年3月25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英国首相布莱 尔联手提出欧盟改革建议,督促欧盟机构提高运作效率。(2)加速实施东扩计划。欧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东扩计划,但在实施过中遇到重重阻力,进展缓慢。近 两年来,在欧洲统一派的推动下,东扩已进入实质阶段。(3)建立欧洲独立军事力量。 战后以来,欧洲人一直谋求建立欧洲独立军事力量,但说得多做得少,成效甚微。1999 年欧盟国家提出了建立欧洲独立军事立力量新计划,得到欧洲大多数国家和政党的支持 。欧盟已将西欧联盟并为自己的军事组织,正在进行经费和军事力量调整,建立六万人 的快速反应部队。欧洲独立军事力量的建立将改变欧盟“经济巨人、军事软弱”的形象 。
第四,欧洲极右势力抬头,打着保护弱势群体和民族利益的旗号活动,有很强的煽动 性,将从三个方面严重冲击欧洲社会稳定。一是排外活动。目前,欧洲有1600多万合法 和非法移民,越来越多的欧洲下层居民和体力劳动者担心这些移民抢走他们的工作。极 右势力利用这种心态,大肆进行排外活动,包括组织反移民游行,欧打、杀害移民,抢 劫外国人的商店等等,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二是集团犯罪。欧洲绝大多数极右组织有 黑社会背景,如意大利“三色火焰”与黑手党有关系,英国“国民党”与足球流氓组成 黑帮,德国“国家民主党”很多人是犯罪团伙成员,它们经常从事有组织的犯罪活动。 三是扰乱国际会议。2001年“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期间,极右势力与绿 党等反全球化组织合流,掀起10多万人的大游行,使会议难以正常运行。欧洲极右组织 已经决定,每年组织成员扰乱国际重要会议,阻挠全球化进程。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已成为欧洲极右势力游行的主要场所。
标签:社会民主主义论文; 英国保守党论文; 政治论文; 法国共产党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德国共产党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