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湖南麻阳 419400)
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64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院治疗的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以及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将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与64层螺旋CT梗阻水平符合率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83%、91.67%,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能够依靠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CT准确的诊断,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梗阻原因诊断上优势更明显,CT则能够快速诊断,在临床患者诊断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64层螺旋CT;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中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均为有创诊断,对患者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近些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以及CT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优点,本次择取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选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占42例,女性患者占30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64.1±5.14)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发热、黄疸、恶心等。全部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使用西门子1.5T超导Magnetom ESSENZA磁共振机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患者在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依次向患者冠状位BTFE序列以及常规轴位T2、T2W1、T1W1脂肪抑制进行扫描,间隔均为1mm,层厚分别为3mm、5mm。
64层螺旋CT:采用德国西门子 SomATom Persective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CT扫描的范围从患者肝顶直至十二指肠水平段下方,先对患者实施平面扫描,随后向患者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度保持在2-3ml/s,随后再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矩阵为512×512,扫描层厚为0.625mm,120KV,150mAs[2]。
1.3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CT的原始影像图像分别由2名以上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进行三维重建独立判断,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梗阻水平定位、梗阻原因以及定性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研究,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同时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梗阻水平定位诊断
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包含25例近中段胆总管,16例肝门部,31例远段胆总管,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诊断结果符合率均为100%。
2.2定性诊断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肿瘤性病变为69例(95.83%),CT诊断诊断肿瘤性病变占66例(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67、P值=0.3016,P>0.05)。其中2例胆囊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CT诊断均考虑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有1例胆总管下段癌由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考虑为炎性狭窄,2例胆囊癌由CT诊断考虑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例胰头癌未能定性。
2.3梗阻原因诊断
在梗阻原因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1.7%,64层螺旋CT为75%,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一)。
3.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中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疾病,此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胆管癌、乳头部肿瘤、胆囊炎等,恶性梗阻性黄疸一般需要通过临床影像学进行诊断和鉴别,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并采取及时的治疗[3]。MRCP诊断无需对比剂,主要利用水成像原理进行诊断,采用重T2加权脉冲序列能够让组织器官中流动的血液呈现低信号,胰液、胆汁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信号明显增强,因此组织间和靶器官间具有明显的信号差异,胆道为自然形态,无明显扩张现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MRCP的缺点是在诊断中扫描时间过长,会对患者胃肠蠕动以及呼吸等运动产生敏感,不适用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4]。螺旋CT操作简单,扫描快速,能够应用于重、急症患者的诊断,扫描层既能够显示病变周围的图像,还能够显示冠状面图像和矢状面图像,在通过曲面重建显示胆管时,胰管与胆管较为分散。CT诊断辐射剂量较大,因此不适合孕妇、幼儿进行诊断,且CT在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中需要进行增强扫描,不适用肝肾功能损伤患者。
综上,CT和MRCP应用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过程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进行术前筛查和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在但梗阻原因的诊断上,MRCP的优势更加明显,CT诊断更加快速和便捷,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建辉,杜艳英.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51-52.
[2]邓光洪,银文杰.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06):107-109.
[3]郭作梁,陈宁,陈晓华,马树华. 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95-97.
[4]于春海,张瑞平,李健丁,姜增誉,李婷,赵凌倩.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07):3158-3161.
论文作者:李森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胆管论文; 磁共振论文; 造影论文; 黄疸论文; 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