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喜欢乖巧可爱的孩子,很容易做到,但面对孩子犯错误时,保持冷静,宽容和耐心,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不是很容易,因为那已经不是简单的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皓皓是我们班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很多时候说话和行事的方式给人的感觉他根本不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而就是一个二三年级孩子。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相符的没有规则意识的行为让我一段时间很困惑,很苦恼。
老师在课堂上意味正浓时,他突然发出一声与课堂不相协调的夸张的大笑;跑操时,在队伍里左顾右盼,抓抓这个,挠挠那个,他还会突然从整齐的队伍中跑出来;他常常将孩子们放得好好的书包,铅笔盒藏起来,看着被藏的孩子着急的样子开心地笑着;上课的铃声早已响过,还慢悠悠的胜似闲庭信步般的往厕所走去;在放学的路队中,总是在和同学追逐打闹中走完那一段路程;该他干值日时,总是不干值日就走了……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告状声,任课老师的持续不断的倾诉声,让我很着急,批评,教育,甚至还采取过让其跑步的惩罚措施,但收效甚微,他那恶作剧的行为不仅未减少,还“变本加厉”,把满是粉笔灰的黑板擦放在孩子的头上,还美其名曰“给孩子染发”;闹着玩时若闹恼了就猛踹孩子的肚子,还喊冤叫屈的说:“是他找事。”这样他在孩子们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在老师心中不是一个惹人喜欢的学生。
有一天他又和一同学打架,我觉得我的耐心快被他耗尽了,我甚至还对他产生心烦放弃的想法。那天,上操回来,他把黑板擦上粉笔灰擦在另一个好斗的扬的身上,不到一分钟,不省心的两个调皮鬼就从开始的语言冲突就发展到后来的肢体冲突,而且他俩打得很猛,起初孩子们都没能拉开他俩,后来我也是费尽了力气才把他们俩拉开,也许是用劲太大,第二天我的胳膊如断裂般的疼痛,所以看到他我就有点生气,于是在他问我一个问题时,我语气不太好听地说了一句:“我的胳膊很疼,一看到你就更疼。”听了我的话,他的眼睛里出现了一丝关心和失望交织的复杂之情,我的心猛的颤了一下,也许正是这一点关心和失望之情背后的余温唤回了我对他仅有的一点希望。我决定不放弃他,我仔细观察他,甚至可以说是研究他,研究他的喜好,琢磨他的心思,关注表扬他的点滴进步,还为他创设体会他人感觉的情境……,好在,牺牲了我的几千个脑细胞后,他越来越接受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发现他爱篮球爱到的近乎痴迷的程度,一看到篮球,眼睛里就能发出和黑夜里的照明灯一样亮的光芒,班级门的顶框,黑板的上边缘都是他假象中的篮球架,每天都做很多遍轻轻一跃,跳起投球的动作。于是,沟通的纽带产生了。先从篮球赛中的有没有规则谈起,再到不遵守规则就不能打球的减甜法的惩罚措施,最后和他一起绘制他球技大涨后的画卷,我也尊重他喜欢打球的爱好,学校组织校篮球队,我积极推荐他,学校的篮球比赛,我积极让他参加,推选他为最佳投篮手,我允许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打球,前提是不迟到,不早退,不影响上课,也许是明白了什么,也许是怕我不让他打球,他一直严格遵守我们的约定,只有一次的一分钟的迟到,我顺手人情般地宽容了他,此后迟到事件就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一去不复返。
他那喜欢藏同学东西的习惯的改变可是死了我更多的脑细胞。每一次事发后和他讲道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老师,我是闹着玩的。”虽听明白了我的“其他孩子不喜欢你这种闹着玩”的提示后,还是故伎重演。就在我快无计可施的时候,一日读书后猛然大悟:他没法理解被藏同学的感受是因为他没有这种体验性的经历,没有这样的体验,他就没法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于是一天中午放学送完队后,我返回了教室,收拾好他的书包和衣服,把他的书包和衣服藏在我办公室的柜子里,然后回家了。
下午上班一到班级,就看到一脸无助的焦急的他,他告诉我他的书包和衣服都不见了,请我帮助他寻找。我让他给我提供线索,他说他没有线索,于是我只好说,那你自己找吧,你没有线索,我也没法帮助你。说完后,我就回办公室了,静静地等待……不一会儿,就有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皓去楼下的清洁区找书包里,没找着,好多同学也帮助他找遍教室的每一角落,也没找着,他还去了校长室找校长帮忙了,校长不在,他又回来了。”听了这些话后,我知道揭谜底的时机快到了。我让孩子去班级把他叫过来,我问他:“找到书包了吗?”还没听到他的回答,我就看到了他满眼的泪水,我知道他的泪水已经告诉我答案了。接着,我让他说说他现在的心情。他哭着说:“老师,我的衣服很值钱,我的书更值钱,得有上亿的钱吧,因为没有了书,我就没法学习了。”常言道:“真实的经历就是写作的最好的素材。”于是,我就让他用文字记载他此刻的感受,不一会儿,400字的书包丢失后的感受就放到我面前了。读后,我表扬他细致的心理描写,表扬后,让他先回班级,我答应帮他找书包和衣服。
第三节课,我拿着他的书包和衣服到班级,像他那样的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今天我把皓的书包和衣服放在我办公室了,和他开了一个小玩笑,我是和他闹着玩的。”说完,我看了皓一眼,他那雪白的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我知道他应该明白了别人的感受了,他应该不会再和别人闹着玩而藏别人的东西了,后来,确实如此,此事再未发生。原来,找机会让孩子体验也是一种让孩子成长的方式。
论文作者:胡秀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孩子论文; 书包论文; 我就论文; 衣服论文; 和他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