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_公允价值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价值相关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公允论文,相关性论文,实证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6-0041-08

一、引言

会计信息作为公司契约各方与证券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证券市场的主要信息来源。从一定程度上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决定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而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的,尽管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不必然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1]。2006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决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执行。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最大变化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这势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更能准确地计量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价值,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公允价值得以全面应用,则财务会计将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或其近似值[2],从而将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然而,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在计量过程中也会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有可能成为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工具,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并且还可能会造成经营业绩大幅波动。事实上,这也是我国2001年放弃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已有四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引入的初衷?如果没有,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检验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还有助于准则制定机构和实务界探究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当前公允价值准则进行恰当修订。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欧盟各国和澳大利亚早在2005年起就开始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特征的国际会计准则,我国则是在2007年正式执行与国际准则高度趋同的会计准则,此后加拿大、印度、日本和美国都相继宣布各自的趋同计划。在公允价值备受瞩目的同时,很多学者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其中,有关价值相关性的问题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国外关于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研究,基本上都支持了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引入。Hung和Subramanyam[3]发现德国上市公司在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显著增强。Horton和Serafeim[4]发现,英国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后,利润调整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Barth等[5]以21个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国际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所提高。国内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我国A股和B股上市公司使用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了2006年以前我国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下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如潘琰等[6],李晓强[7];另一类则是比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前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的变化,如邓传洲[8],薛爽等[9],朱凯等[10],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关系

如果会计数字可以反映公司的价值,那么会计信息就是有价值相关性的[11],价值相关性与投资者决策密切相关,它属于相关性的范畴。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的研究大多以规范分析为主。Wallman[12]在其提出的著名的彩色报告模式中,认为相关性是首要的,可靠性则没有相关性重要。斯科特[13]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会计信息在相关性与可靠性选择上的矛盾。对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应同时考虑相关性与可靠性,而经理人则更希望会计信息能够与其劳动相关。夏冬林[14]认为财务会计信息应当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可靠性是与生俱来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性占据主要地位,绝对可靠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难度,也没有必要。葛家澍和徐跃[15]认为如果可靠性出现问题(不论是过失还是有意作假),再相关的项目其相关性也会化为乌有。关于两者之间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Richardson等[16]研究发现较低的会计可靠性可能导致较低的价值相关性。彭韶兵和黄益建[17]研究发现会计可靠性计量原则与盈余相关性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影响

国内外研究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并不一定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积极影响。Barth等[5]的研究发现采用IAS之后会降低盈余管理程度,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Paananen[18]发现瑞典的公司在2005年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后盈余平滑现象更加严重。Dechow等[19]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为管理层提供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盈余管理的机会。王玉涛等[20]研究发现从新会计准则实施日开始,管理层就为自己保留了一些在未来调节利润的机会。叶建芳等[21]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金融工具分类进行盈余平滑的现象。

(四)对上述文献的评述

目前,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效果检验,只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会影响价值相关性,而未就其影响动因进一步分析,尤其是没有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尽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可能存在矛盾,但可靠性毕竟是基础,如果可靠性过低,价值相关性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样会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时,不仅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而当前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的研究更多的是体现在规范研究方面,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尚不充分。从国内外文献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往往伴随着盈余管理或盈余操纵等损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现象,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相关性会有何影响,而这又需要会计准则在制定时如何权衡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这是本文的研究视角。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公允价值计量的兴起是以“决策有用观”以及历史成本计量对当前会计环境的不适应为条件的。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基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最大的优点是可靠性强,在物价和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时与决策通常也是相关的。但是,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动,资产和负债价格变化的幅度逐渐加大,而基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资产和负债价格的变化,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等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些信息同样不能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得到恰当地反映。而公允价值计量则是基于当前的市场价格或通过一定估值技术,能够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格水平,从而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关于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信息观和计量观两大基本观点。在信息观下,股票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具有投资者所期望的某种属性,如对未来股利的要求权[22]。但是,信息观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即使是在半强势有效的市场,投资者也可以充分获取和解读上市公司公开的各种信息,此时无论是基于历史成本计量还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都不能改变投资者的预期,股票价格不会受到影响。随着有效市场假说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以及在信息观下仅仅可以发现会计盈余信息对股票价格是否有作用,而不能发现会计盈余信息是如何对股票价格产生作用,这就导致了计量观的出现。计量观主张对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者利用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估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增强了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有用性。Feltham和Ohlson[23]对净剩余理论的研究为计量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他们设计的模型中(如模型(1)所示),公司权益价值等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和未来非正常盈余的期望现值之和,这使得会计数字对股票价值的确定有了直接影响。由于会计计量属性直接关系到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大小,从而会对股价的确定产生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市场或估值技术提供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是独立、客观、公正的,那么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否则,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反而会受到损害。

(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在发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其中17个不同程度地突破了成本计量的传统模式,有条件地运用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24],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方面。公允价值在这些具体准则中的计量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次:首先,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基于正常、活跃交易而产生的交换价格便是其公允价值。其次,如果资产或负债等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最后,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目前,我国除了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外,其余资产和负债等更多的是依靠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估值技术需要专业人员的判断和估计,并且往往还要依赖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段,这为盈余管理和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损害了盈余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各个主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也存在一些对盈余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的规定。

1.金融工具准则

新准则规定,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变动先计入资本公积,待出售时再将资本公积转出,作为投资收益。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容易使其成为调节盈余、避免亏损甚至摘牌的蓄水池,且纳入表内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因缺乏公开的市场报价,使用的估价模型又十分复杂,这不仅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或操纵提供了空间,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第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但新准则并没有说明如何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为活跃市场,也没有说明如何参照活跃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由于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管理层可以在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利用有倾向性的职业判断进行利润调节。

3.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早在1999年就已经在这两项具体准则中得以运用,但由于最终成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工具而在2001年会计准则修订时被取消。根据非货币性交易相关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需要时,管理层可以通过与关联方合谋或其他方式交换公允价值差额较大的资产获取利润,避免连续亏损或摘牌。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着一定的盈余管理或操纵的空间。

此外,在其他一些具体准则中,也存在着潜在的损害盈余质量的威胁。如在长期股权准则中,公司管理层利用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通过对公允价值误判达到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

(三)会计信息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的关系

葛家澍[25]曾指出,在未来公允价值的应用可能越来越广泛,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不论怎样改革,都不应偏离这个基本方向: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基础,是核心。如前文所述,在计量观下,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否提供更强的价值相关性关键在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市场条件以及估计技术下资产和负债的价格是否是“公允”的,而这也就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可靠性是与生俱来的[4],公允价值计量所强调的对资产和负债的价格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计量正是对可靠性的要求。价值相关性属于相关性的范畴,人们在对信息的有用性的不断追求上正面临着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26],会计准则很难同时兼顾这两个信息特征,只能对二者进行权衡。①尽管可靠性是价值相关性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可靠性越高越好,因为会计的最根本目标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在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前提下,会计准则可以偏重相关性,适度降低对可靠性的关注。目前,由于我国并不具备活跃的资产或负债市场,相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加之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尚不能充分掌握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这使得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从会计准则的制定上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扩大了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范围,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有可能最终演变成盈余管理或盈余操纵的工具。

结合文献回顾和上述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会出现变化,但变化的方向难以确定,因为还要考虑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影响。

H2: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出现降低。

H3:会计信息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这三个假设中,H1和H2主要是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变化,而H3则是考察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变化对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如前文所述,由于会计准则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在不动及可靠性根本的情况下,偏重相关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提高。然而,如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的负影响过大,其价值相关性必然得不到保障。因此,如果会计信息可靠性下降的同时价值相关性出现了提升,则可以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果会计信息可靠性出现下降,而价值相关性并没有出现提升,同时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存在一定的联系,则意味着可靠性已经受到了过度的损害,并影响到了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计量

1.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Holthausen和Watts[28]把有关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共分为三类:(1)比较相关性研究。通常以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调整的)作为衡量价值相关性的大小。(2)增量相关性研究。如果某一变量估计的回归系数显著异于零,则认为该变量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3)边际信息含量研究。主要是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某一会计信息发布后的市场反应。本文主要检验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属于第一类的研究,通过修正的Feltham和Ohlson估价模型的判定系数衡量价值相关性。如果判定系数越大,表明价值相关性越高。由于模型非线性的表达方式给经验研究带来很多不便(如前文模型(1)所示),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简化,经过修正后得到了一种线性回归的形式,而模型中的变量相对于前述公式更容易获得经验上的数据,这使得修正后的模型更具有实用性。陈信元等[29]研究表明流通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上述学者的修正与补充,本文得到了如下的模型。

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很难同时对所有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计量。考虑到变量计量上的可能性,本文选择以盈余的可靠性程度衡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不仅是因为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盈余上,而且还因为盈余是一种最重要、最综合、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同时盈余也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30]。在应计制下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现金流量和应计项目,现金流量是所有会计科目中可靠性最高的,而应计项目就是那些企业当期获得的尚未转化为现金的那一部分,它往往与盈余管理或盈余操纵甚至舞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实质上涵括了公司管理层特定人为操控行为对会计盈余的净影响。高质量的应计项目则意味应计项目更加真实以及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更加中立,因此,应计质量的高低可以反映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可以作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一个代理变量。本文使用McNichols[31]提出的修正的DD模型对应计质量进行计量,McNichols将Jones模型与DD模型相结合,得到了修正的DD模型。经过检验后发现,将Jones模型和DD模型结合在一起,可以降低DD模型度量应计项目质量的误差,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修正的DD模型如下:

(二)数据选择

由于修正的DD模型解释变量系数的确定需要通过行业回归得出,而根据我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很多行业公司数量较少,不利于进行回归。因此,本文以2005-2008年我国A股市场制造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的初始样本。由于计算某一上市公司每一年的盈余质量时,会涉及该公司前后一年以及当年(共计三年)的数据,因此本章的数据的实际期间跨度为2004-2009年。在确定初始样本之后,经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筛选后共计得到1740家上市公司,本文进行实证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深圳国泰安开发的CSMAR数据库系统。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通过模型(2),我们分别检验了2005-2008年各年样本的价值相关性。如表1所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2008年外,其余样本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从结果看,2007年样本调整的R[2]要高于前两年,也就是说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引入后当年样本公司的价值相关性出现了提高。然而,2008年没有通过F检验,意味着会计信息是没有价值相关性的。这可能是与本文的样本选择有关,为此,我们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时间控制变量,分别检验2005-2006年,2007-2008年以及2005-2008年三个期间样本公司的价值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样本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表明模型整体是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引入后(2007-2008年)调整的R[2]要比引入前(2005-2006年)调整的R[2]要低,这表明执行新准则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所降低。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检验

通过修正的DD模型,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样本公司应计质量,进而衡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表2所示,无论是从均值还是从中位数看,2005-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应计质量逐年降低。同时,2005-2006年的应计质量都要高于2007-2008年的应计质量。这意味着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现了降低。为了进一步验证执行新准则前后的样本公司的可靠性是否有显著的差异,我们对这两个样本进行了非参数检验。WSR与Sign检验结果的P值都小于0.05,这表明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前后样本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存在显著差异。

(三)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仅在2007年有所提高,2008年会计信息与股价没有统计上的意义。而对2005-2006年和2007-2008年样本的检验表明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甚至出现了下降。同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为了进一步地检验会计信息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的关系,本文进行了以下分析。我们将研究样本(4年的全样本,共计1740家)公司按照可靠性高低分成数量相等的四部分,并将可靠性最高的1/4样本定义为高可靠性的样本,相应地将可靠性最低的那1/4样本定义为低可靠性的样本。我们先对代表可靠性差异的这两个样本进行Mann-Whitney检验,P值为0,表明两个样本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模型(2)检验这两个样本的相关性。如表3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可靠性较高的样本价值相关性也相应较高。

六、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可靠性的降低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后全样本的价值相关性未出现提高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公允价值会计,还是在历史成本会计,都不能忽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根据前文的分析,可靠性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的确定过多依赖于主观性和可操控性较强的估值技术以及新会计准则加大了会计判断与估计,从而为盈余管理和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而公允价值计量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尚不能满足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前两个层次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会计准则既没有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实用的指南,也没有要求企业对重要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进行详细列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及会计准则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大势所趋,不仅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对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再是公允价值是否可取的问题,而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改善公允价值不佳的应用效果。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后,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为公允价值应用制定出更具操作性、更为详尽的实施细则,以指导会计计量。虽然现行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有相关规定,但仍然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应针对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细则,尽量减少确定公允价值过程中的主观判断。

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要对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交易事项进行充分披露,尤其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如确定公允价值所使用的计量方式的依据等。而对于那些在亏损和摘牌边缘的公司,更要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对损益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尤为重要。

第三,努力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由于目前资产、负债或是相似的其他资产、负债尚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短期内也很难形成,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更多地会采用估值技术。估值技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力,还需要了解资产评估、金融工具等相关知识。因此,这对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释:

①根据FASB发布的SFAS No.2,可靠性包含如实反映、可核性和中立性,而相关性包含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以及时性为例,及时性是相关性的重要保证,在资本市场中更是如此,而过度追求及时性则会导致经济交易或事项在未得到验证之前就已经成为会计信息,而这将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增强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而很多重要的未来事项由于不能可靠计量而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反映。因此,相关性的提高是有代价的,对“相关性”的刻意追求,往往意味着牺牲必要的“可靠性”,信息使用者很难判断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质量高低[27]。

标签:;  ;  ;  ;  ;  ;  ;  ;  ;  ;  ;  ;  ;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_公允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