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化教育课堂改革,联系目前英语课堂实际,本文对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60-01
随着人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从未如此紧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从未如此密切,不同文化思想的碰撞与互动,成就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国际理解教育顺应时代的呼唤,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为培养开放包容、关注人类和平发展的新一代世界的中国人指明方向,拓宽学生面向未来的广度,挖掘学生理解世界的深度。那么,何谓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是否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内涵相重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基本上是由人类共同的并具有普遍性的交际过程与构成要素组成的,其本身并不意味着特殊形式的交际。我们所应该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交际,是属于“同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需要付出有特殊的注意和努力。根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二、现阶段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英语的现状
(一)注重英语语言知识
在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英语教学中单一地注重英语和国际知识的“教”,背诵单词、短语和句型。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种英语教育是应试的,孤立的,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语言交际领域的提升是不够的,还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忽略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跟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有关,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依靠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了解国外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理解知识点,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交际能力。小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而且这些知识在课本上呈现的较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现状。
(三)忽略英汉思维的差异性
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最直观的一个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构造不同,汉语一般从人的角度出发,而英语的出发角度一般比较客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会用定向思维去学习知识点,这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
三、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策略
(一)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跨文化背景知识所包含内容广泛,例如涉及到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和礼仪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用语以及专有名词、民间谚语和成语典故等各处。因此,要想全面以及熟练地掌握跨文化背景知识,并向学生进行准确地传达,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
1.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教师用好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尤其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场景,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用的场景,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场景之下,口语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
(二)注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将文化差异融入课堂教学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元素,了解学习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互相了解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1.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性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者吃饭与否。以及称赞、道歉、感谢的方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知识点对国外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 举行“国家主题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城市运动会”等主题运动会,每一个班级代表“一带一路”沿线一个国家或民族,了解其文化和历史、展示其服饰和文化。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世界,培养包容和接纳的品质;了解我国多民族文化、学习多元文化,加深民族认同,增强对国家丰富文化的自豪感。
(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在当下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
1.利用课相关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兴趣要远高于文字的兴趣。从这个现状出发,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
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在听的方面,除用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外,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模仿,小学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多进行这项工作能能够对培养语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结语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纸上谈兵到推进落实,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探讨,借鉴优秀成功经验,在实践探索中,看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次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但也必须承认还不够全面和系统化。所以,要想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现实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戴军蓉.拓展文化视角.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小学教学与研.2000(4):5-9
[2]王远美.促进“民心相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使命与愿景[J].中小学管理, 2017。
论文作者:何革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英语论文; 文化论文; 跨文化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交际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