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主要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混凝土是由主要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砂、石为骨料,掺加一定的化学掺合料和矿物料与水搅拌而成的复合工程材料。任何一种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做好混凝土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成为关键,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任何材料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符号规范设计要求的材料才能投入到建筑施工当中。混凝土材料检测是结合建筑工程规范设计要求评价材料质量。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工作是在源头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各参建单位一定要秉承“百年大计,质量为先”的宗旨,强化质量意识,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
一、混凝土原材料结构的与重要性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水泥、砂石组成,根据建筑工程需求科学配比原材料。因为混凝土具有成本投入少、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进而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需求较多。混凝土配比主要影响因素是砂石、水泥、矿物掺合料、化学外加剂,做好混凝土配比计算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水灰比增加,将会影响混凝土保水性、黏聚性,混凝土内部产生水泡,密实性降低使得建筑主体结构松散。如果含砂率较低,砂含量不足将会影响混凝土流动性与保水性,骨料离析。因此,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工作,每工作班开盘前都必须在砂石料场取样料测定其含水率并合理调整施工配合比水掺量。混合材料和水泥配比偏差率需控制在±3%以内,砂石偏差在±4%以内,外加剂和水配比在±2%以内。混凝土材料配比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企业重视材料检测。
第一,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耐久性要求。建筑施工做好材料检测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延长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工程使用期间的维修成本。第二,推动行业发展。建筑材料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规范行业发展,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工作。
二、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方法
(一)石子检测
混凝土中主要用到的石子为碎石。碎石作为骨架支撑混凝土的结构。碎石按技术分为I级、Ⅱ级、Ⅲ级。碎石以400方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次。碎石常规检测项目有颗粒级配、针片状、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通过筛分试验可以判断出石子为单粒级配或者连续级配,是什么粒级范围。混凝土不宜使用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针片状检测可根据针片状颗粒总含量占试样质量比值《5%、《10%、《15%依次将结果分为I级、Ⅱ级、Ⅲ级。针片状含量过高会增大混凝土的内摩擦力,减少混凝土的流动性。泥块含量和含泥量过高可以造成结构开裂、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压碎值可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他还有一些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碱集料反应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注重科学检测方法,严谨处理试验数据。
(二)砂子检测
混凝土中砂子作为细集料起到填充密实粗骨料空隙,同时又改善混凝土流动性作用。砂按技术分为I级、Ⅱ级、Ⅲ级。砂以400方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次。建筑施工主要以河砂中的中砂为主,主要检测项目有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砂按细度模数可以分为细砂、中砂、粗砂。细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为1.6~2.2,中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为2.3~3.0,粗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为3.1~3.7。和碎石一样,泥块含量和含泥量过高可以造成结构开裂、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检测砂中的氯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过高会腐蚀钢筋,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其他还有一些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碱集料反应检测。选择粗河砂需在混凝土配比中添加粉煤灰提高混凝土质量才能而保证工程质量。
(三)矿物掺合料检测
混凝土中常用的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这里我们就列举粉煤灰的一些结构性能和技术要求。粉煤灰可以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同时又节约成本的作用。粉煤灰按技术分为I级、Ⅱ级、Ⅲ级。粉煤灰以500t为一个检验批次。粉煤灰的检测项目主要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7d、28d强度指数。粉煤灰有F类和C类,其中C类粉煤灰还要做安定性检测。粉煤灰细度越大表示需水量越高,需水量越高的粉煤灰向混凝土内添加较多水导致水灰比大、强度低,如果应用在施工中需增加外加剂使用量来代替水掺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水泥检测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可以很好的将混凝土中的砂石粘结在一起。水泥送检批次:袋装以200t为一批、散装以500t为一批。水泥的检测项目主要有比表面积、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3d、28d强度。水泥强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中常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混凝土虽然没有规定凝结时间的范围,但其主要还是取决于水泥和外加剂的性能。因此可以根据水泥凝结时间指导混凝土生产,满足混凝土凝结时间要求。水泥质量检验应根据规范标准要求进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五)外加剂检测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混凝土外加剂有着品种多、掺量小的特点,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孔隙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很大,掺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抗冻性较好,而单掺早强剂对混凝土抗冻性无改善作用。外加剂依不同品种送检批次依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取50t为一个批次。外加剂的技术要求包括匀质性指标和性能指标。匀质性指标主要包括含固量、碱含量、含水率、密度、PH值、氯离子含量。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值、相对耐久性。外加剂的掺量一定要经过试配得到,外加剂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外加剂质量检验应根据规范标准要求进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法
(一)水泥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虽然主要应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但是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建议使用早强水泥。例如:建筑工程中规定使用耐硫酸盐侵蚀需选择中高级硅酸盐水泥。同时,水泥需符合标准规程要求。
(二)外加剂
外加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性能,具有坍落度损失小、质量稳定、耐久性强的优势。同时,添加外加剂也有助于提高水泥粘结性。外加剂质量控制需结合检测结果确定参合量,根据标准要求使用符合要求的外加剂。
(三)粗细骨料
质量控制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坚硬、级配良好、缝隙小、吸水率低的天然河砂或人工砂。骨料根据细度可以分为细沙、中砂、粗砂,中砂应用最多。此外,粗骨料建议使用碎卵石,不建议使用砂岩碎石,卵石选择粒形好、线账参数小、级配科学、坚硬的碎石,表层整洁。具体质量控制方法为:粗骨料粒径在混凝土结构截面四分之一内,结合建筑工程混凝土使用要求确定。粗骨料杂质也要符合标准规程要求。如果骨料内颗粒较多则要注意含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强度,提升混凝土和易性。
(四)检测人员专业水平提高
根据公司管理制度,明确检测人员职责。检测人员根据材料管理制度展开材料检测,立足于工程施工前与施工后管理保证材料质量。同时,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提升管理意识,施工人员填写委托单时明确责任,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为使材料检测时对检测人员起到约束作用,采取轮岗定岗使建筑材料检测发挥重要作用,防止材料舞弊,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与工程质量。
结语
伴随着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材料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使建筑工程质量满足施工合同和验收规范要求。做好材料的检测工作,保证运用在工程中的材料是满足质量要求的,为建筑工程提供质量和安全保障。加强材料检测也有利于规范市场,也能做好材料的创新研发工作。在今后发展中需加强材料检验力度,做好材料质量检测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栾风义.土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8(05).
[2]褚健,宋军.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对策[J].科技风,2018(26):240.
[3]唐修军.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
[4]王敏,罗作球,孟刚,张凯峰,吴超,刘磊.公路工程与民用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指标标准对比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8(04).
[5]徐卓,张佳.试论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4).
论文作者:林孝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水泥论文; 外加剂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含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