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26430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45分钟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乏味,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有持久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学生就能热爱这门学科,并在学习数学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小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数学本身的一些对称、旋转、变换、数字规律、数学谜语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等等数学本身的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教法多样化,另辟蹊径,激发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从而为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可见,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情景,合作探索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很大的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来实现。比如在阅读的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通过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同时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这样一来就养成了学生自己小结的习惯。
长期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开辟第二课堂,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论文作者:康晓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结论文; 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