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的生产模式比食品安全问题更可怕——论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更可怕论文,模式论文,未来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机农业是对现代化农业的反思
问:有机农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模式?在中国,它目前的状况是什么?
答:简单来讲,有机农业就是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但从发展历程看,并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就可以囊括有机农业的全部含义。
有机农业起源于欧美,但它的生产理念却深受中国农耕文化的影响。1911年,美国一位农学家(F.H.King)通过对中国、日本和朝鲜等中亚小农国家的调查,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四千年的农民:中国、日本、朝鲜的永续农耕》,书中介绍了中国的传统农耕模式,如间作、轮作、堆肥等。当时,在欧美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现代化农业所产生的诸如环境负外部性等问题,他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并引发了反思。这本书后来成为指导欧美有机农业运动的经典著作。
《四千年的农民:中国、日本、朝鲜的永续农耕》包含着中国农耕文化的理念,这一理念以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根基,讲究整个农耕体系与土地、环境、自然的和谐。从这个角度出发,有机农业强调的是回归到农业本身的多功能效果,包括生产、生态、环保,甚至包括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后来,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套评价体系,使之与现代化农业相区别,于是在1970年代,美国政府部门开始制定有机农业认证标准,并且很多标准都依据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者们的经验而制定,同时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者们都参与到了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认证的好处是让有机农业走向规范化,并实现了信息公开和共享,而其代价则是,由于认证需要以可操作性为前提,有机农业所包含的人文反思被忽视。但从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看,被忽视的反思才是最重要的,它们是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有机农业是以舶来品的形式被引进到了中国,也就不可避免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先有一套认证标准,限定什么是有机农业。这些标准包括,土地必须有多少亩,周围必须有隔离带等等。然后,人们在这套认证体系下开始做有机农业,最初的参与者主体是公司,销售渠道也是以出口为导向。
即使不考虑引进的认证机制是否符合中国农业现状,自上而下的程序也影响了社会对有机农业的认识。人们不是因为反思现代化的问题而去做有机农业,甚至对中国的农耕文化没有认知,而是为了获得认证从而赢得市场才去做,却忽视了发展有机农业是为了健康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注意到通过认证之后所带来的利益,很容易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拿到认证后,生产者并不严格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而后,只要有一家从事有机产品生产的厂家违规,就会破坏有机农业的信誉,影响它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有机农业就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状态,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却不相信市场上所出售的。有着认证标签的有机农产品。
食品安全是有机农业的推力之一
问:食品安全是否也是有机农业出现是原因?
答:当然是。比如,小毛驴市民农园,它的运营模式叫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n Agriculture,CSA)。CSA出现的背景就与食品安全问题直接相关。大约在20年前,日本、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在其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发现,餐桌的食品安全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管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像亚当·斯密和管制经济学所说的,可以通过自由竞争或行为规制而得到有效控制。
自由竞争推动市场进入良性循环的前提是,消费者能及时发现问题。但事实上,当一些问题出现时,通常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政府的各项规则必然滞后于各种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这个时候,消费者意识到,自己需要进入到生产环节中去,来维护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所以在1960年代,日本的一些主妇组织起来,直接到乡村地区,与农民结成对子。农民负责生产有机农产品,由此产生的风险则由主妇们来分担,从而形成了一种直接供销模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配送模式,每年消费者先交一部分定金,或者交全部定金,农民从事生产,每周将一定数目的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的家中。
与农业产业化的长链条相比,CSA提供了一种短链农业,缩短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食品是谁、从哪块地生产的,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不对称被极大弱化。因此,短链农业很快就在日本发展了起来。
大约在1986年,美国建立第一个CSA农场,到现在,美国有五千多家CSA农场,CSA农场的消费者有二百多万。并且,除了CSA模式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推动的产销对接的模式,如农夫市集和消费者合作社。虽然,目前在美国的整个农业生产中,CSA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推动了整个有机产业的发展,并且CSA所做的消费者教育工作,其实是帮助整个有机产业做了宣传和教育的基础。
食品安全需着眼于食品产销系统
问:对于食品安全,短链农业只是说产销销售的链条缩短了,还是有其他方面的不同?
答:就像前面介绍的,短链农业是基于对当下农业产销模式的反思而形成的。在农产品的产销链条上,有农民、厂商、政府和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农民、厂商、政府需要承担最核心的责任。然而,消费者就没有任何责任吗?对于消费者责任的溯及,可以说是短链农业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最终购买方,消费者的需求是食品产销系统里最为有效的倒逼机制。当消费者因专业知识缺乏,同时受到各类广告的误导,认为自己的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应该被商家满足的,这种倒逼机制很容易推动商家去做一些带有风险的事。
动植物并不是生而相同的,存在天然差异。就拿猪肉来说。一头猪,一般需要十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长够适合宰杀的斤数,而由于养殖过程和自身生长的差异,有的猪肥,有的猪瘦。然而,人们对肉食品需求越来越大,按照正常生产周期饲养,容易出现供不应求,如果有人能加快饲养速度,厂商无疑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消费者对瘦肉的偏好导致肥猪肉不好卖、价格偏低。这样,就倒逼生产者、科研人员去寻找快速饲养,抢先占领市场,以及养出瘦肉猪的方式来。
肉鸡、为了抢上市而采用催熟剂、催红剂的蔬菜瓜果、为了有好卖相采用膨大剂的瓜果等等这些生产行为,都包含着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倒逼机制。消费者一定要吃到更瘦、更大、色泽感更好、更鲜嫩、口感更细腻或者更刺激的食品,而自然的、天然的食品很难满足这些消费需求,厂商和研发者就去制造各种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
这里面究竟谁是第一推动力呢?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厂商的牟利行为?是政府监管不到位?是那些对口感、色泽、营养成分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还是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信息壁垒?很难说。只能说,这是一个系统,所有的力量在其中互动。因此,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环境问题,都需要对这个系统进行反思。
目前,这种反思促使人们提出了新的理念——Alternative Agri-food Networks,即替代原有农业问题食品的一个网络。CSA、农夫市集、消费者合作社、以及意大利的慢食运动等等,都属于这一理念范畴的产物,并且这种替代食物体系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中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强调。
Alternative Agri-food Networks其中各种不同的实践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消费者不要再置身事外,认为食品安全就该完全由厂家、政府去负责,作为食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我们也有一份为自己的食品安全负责的责任。这份责任,包括对自然、天然食物的了解,包括对自身欲望的了解。我们不是说去克制欲望,而是了解欲望,了解任何欲望都有一个让自己健康、幸福的“度”。同时,这一理念也涉及到饮食文化教育,即吃一种食物要对社会负责,我们购买的只是食物,不是制造食物的资源。
有机农业不是现代化农业,而是现代农业
问:单纯从生产的角度看,有机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的关系是什么?
答: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所以,现代化农业是以生产效率为核心的生产模式,这个概念是在1960年代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导向是由于当时为了完成工业化从农业提取积累,是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大背景下的政策选择。
现在,农业生产面临的不单纯是生产效率问题,而是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农民的生计问题。所以,2007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个词——现代农业,它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未来的农业发展,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拓展农业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农业的提法,意味着放弃了以往单纯追求产量,追求剩余的目标,开始关注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本身的多元化。只是,从2007年到现在,这个理念提出了4年之久,还没有产生显著的现实效果,也没有改变以往人们对农业的认识。提及到农业发展,人们更多想到的还是一直以来对美国大农场的宣传。
事实上,美国的大规模农业体系越来越不可持续。就拿农场规模来说,当所有的农场都趋向规模化经营时,小规模生产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那么,只能不断地扩大规模,农场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整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应也越来越少,美国很多的小镇就剩下一两百人居住,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就衰落了,无法维系和发展了。
对于美国而言,这个问题也许不是非常严峻。然而,对中国则不同。中国有八亿农民,美国只有大约300万农民,走美国大规模农场的道路,城市需要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事实上,中国更应该参照的是日韩的农业形式,即东亚的小农模式,生产经营个体不一定要规模化,但应对市场风险的规模化运营,可以依靠农民合作社这样的经济体。
同时,很多人都误认为有机农业就是回到农耕火种的生产模式,与现代化农业背离。事实上,仅从有机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概念出现,就会发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机农业是指“低耗能、低污染、低投入;高起步、高产出、高品味”的生产模式,现代化农业则是指“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生产模式。显然,有机农业包含了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内容和目标,但同时它不再单纯强调机械性、产量效益,更关注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关系。因而,有机农业是一种回归,是螺旋式的上升,它不是现代化农业,而是现代农业。
有机农业亟待政策扶持和陈习改变
问:目前,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答:目前来看,阻力主要有三类,可以将它们称为,转型时的阵痛、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缺乏政策扶持。
转型时的阵痛是指,由于之前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土地的肥力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完全被破坏,在转向有机耕种之后,土地需要一个恢复期,前几年的时间里,会出现减产。有些土地,第一年甚至可能会绝产。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绝产、减产的风险由谁来承担?农民承担不起这个风险。那么,前面说过,CSA出现时,这些风险是由发起CSA的消费者和农民一起分担的。同时,消费者还分担了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减产、绝产的风险。然而,在中国,因为有机农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消费者没有分担农业生产风险的意识。由此,如何形成这种分担意识,并进而产生相应的风险共担机制,就成为了问题。
其次,就是消费观念的改变。虽然消费者普遍认可有机农产品,但很多的、已然形成的消费观念,导致有机农产品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因为温室种植和运输行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习惯只吃当季、当地的蔬菜,当你按照自然生产周期去种植和生产时,消费者就会感到不满意。同时,因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做冬储蔬菜和咸菜的方法都被放弃和遗忘了,即使消费者接受“吃在当季,吃在当地”,也存在一个生活方式改变的问题。这时,有机农业推广就非常困难,需要经营者向消费者解释,解释温室种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温室种植更容易引发病虫害,需要打农药,否则农民就要承担很大风险等等。有机农业所需要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模式被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点也成为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
最后,就是政府扶持问题。目前,政策扶持主要集中在宏观指导和提倡层面,比如,2007年1号文件提到的现代农业,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这些表达了国家层面对农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但缺乏具体的支持、鼓励和扶持政策,因而并没有带来现实效果。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有关,在这种观念下,人们还是更关注于增长问题,而不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无论是支持有机农业,还是支持环保的具体政策都很难落实。
事实上,“先污染,后治理”未必可行,一则,治理污染的成本很可能远远高于牺牲掉一些增长速度所带来的损失,有经济学家曾提出过,如果算绿色GDP,可能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个负增长;二则,有些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扶持、宣传和鼓励政策,有机农业的发展以民间力量为主,那么,在市场不成熟,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没有发生相应改变,甚至是部分经营者的理念都模糊不清的状况下,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基于利益驱动,部分CSA农场慢慢地开始有些变形,从提倡、推广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简单的商业消费和娱乐形式,导致很多人提到有机农庄时都会说,“那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这实际上会破坏有机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增加有机农业发展的阻力。
有机农业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
问:有机农业是否有一个乐观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农业的影响会是什么?
答:虽然有机农业仍然是一个非常弱的发展局面,并没有成为主流趋势,但有机农业深化到农业中的趋势已经是越来越强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源是我国环境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有机农业是从生产模式上来根本性的纠正农业污染问题,所以,它势必会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是,农业生产不可能完全走向有机农业。毕竟,现在这种生产、消费体系既然能够形成,就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社会大环境。所以,有机农业对农业的影响,更可能是促成农业的多元化平衡发展。
未来农业,是一个多种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的平衡问题。有大规模的生产,也有小农经营。有机械操作,也有人力、畜力的采用。一些农场会继续采用化肥、农药、温室大棚,有些农场会坚持按照自然规律和生长周期来耕种和生产。因为,有机农业的出现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新的消费理念。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和理念来选择一种生活模式,并进而选择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最终,有机农业并不是一个单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而是一种让我们的生活更为多元化的渠道和路径。我们都知道,多元化的消失会损害一个体系的容纳能力和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高昂的代价。食品安全问题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当食品不再安全的时候,我们没有可以拿来替代当前食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人们没得选。有机农业就是增加这种可选择性,所以,有机农业的出现,是农业体系恢复多元化平衡发展的一种标志,它带来的将是一个多元平衡的新时代。
*本文据《绿叶》杂志责任编辑刘芳访谈录音编辑而成,经作者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