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古斯丁研究_奥古斯丁论文

现代奥古斯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古斯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现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在研究方面,今天最新最全的关于奥古斯丁研究文献索引包括2万个左右的标题,这还 只是从全世界大约5万个标题中得到的。巴黎奥古斯丁研究所出的年刊Revue des

etudes Augustiniennes每年要加上300至500有关研究成果。在比利时卢汶的研究中心

Cetedoc,以及德国Wurzburg的Augustinus-Lexikon,都出版包含了奥古斯丁全集的光 碟,前者含有拉丁形式的索引(Index of Latin Forms),后者含有最全备的奥古斯丁研 究文献。根据著名的奥古斯丁专家Peter Brown的统计,1968-1996这28年间,Revue

des etudes augustiniennes的奥古斯丁研究索引共出现了近9000个标题,都是关于奥 古斯丁的生平、思想和处境的。(可见当代的奥古斯丁研究,至少在以平均每天一篇/部 研究著作的速度进行。)而Augustinus-Lexikon卷一则列到了字母“D”一栏。Peter

Brown还提到了A.D.Fitzgerald主编的《奥古斯丁百科全书》(注:Peter Brown,“New Directions”,in:Augustine of Hippo(2000),pp.515-516,note 32。)。

奥古斯丁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关于二者的研究也是最 多的,占了奥古斯丁研究总量中的15%。其次是《布道集》和《书信集》,占了7%。以 下是《论三位一体》、《基督教教义》(De doctrina christiana)以及《约翰福音评注 》和《诗篇评注》,约占了8%多一点。以上八大著作编辑、出版、翻译得最多,而其余 的109部著作却大部分被忽略了。其中《关于福音书的问题》(Quaestiones

euangeliorum)是最少人研究的,只得4篇。

以往人们认为,只要将奥古斯丁的那些“代表作”比如《忏悔录》《上帝之城》搞懂 了,也就能理解他的思想了。但最近学者们对此感到怀疑。他们还发现,奥古斯丁的教 义性的尤其是论战性的著作只是表现了他的整个神学的部分观点,此时他只是在用有时 显得极端的词汇来辩护真信仰。但在他的教牧著作尤其是对信众所作的布道里,却避免 了论战著作中的那种极端,从而在一些教义事项上的解释更为公允。近年来学术界将注 意力用在以前少受关注的奥古斯丁著作上,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

90%的研究成果都以英法德意西五种西方语言发表。就研究特点来说,德国和奥地利侧 重于词典的编篡,而南地中海则着重于遵循传统的经院的和语言学的方法。法国人喜欢 从文本中抽象出观念,好形成文本所描述的现实观。其结果往往是正确的,但与文本分 析相连的方法却往往是难以展现的。北美有两大倾向:一是英译继续源源不断地进行, 另一针对现实而解释奥著,这多由社会科学和文学批评发起(注:Hubertus R.Drobner,“Studying Augustine:an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in:Augustine and His

Critics,pp.18-34。)。

法国学者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对于奥古斯丁与古典思想之间的关系的兴趣,二战前后 ,涌现了一代杰出的学者,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致多年之后,著名专家Peter

Brown还要说,年轻一辈学者在1960年开始做奥古斯丁研究时,是“坐在这些巨人的肩 膀上”。这些巨人的兴趣虽然仍旧是基督教与古典文化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奥古斯丁与 古典文化,尤其是柏拉图主义的关系),但他们在资料的详尽、分析的精确、视野的宽 阔、人文的关怀上超出了前人,从而将以往模模糊糊的图景刷新,呈现出一个清晰的景 观来。Peter Brown所说的这些“巨人”,包括了Henri-Irenee Marrou,Paul Henry,

Pierre Courcelle等人(注:Peter Brown,“New Directions”,in:Augustine of

Hippo(2000),p.496,517,note 51,52,53,54,55。)。

在奥古斯丁研究领域中,过去的100多年,涌现了不少资料扎实、持论有据、观点公允 的著作,以下几部可谓经典:

(1)Eugene Portalie,《奥古斯丁思想指南》(A Guide to the Thought of St.

Augustine),trans.Ralph J.Bastain,Chicago:Henry Regenry:1960.原为法文。该书从 一个天主教研究者的角度,对奥古斯丁思想作了全面的、均衡的考虑,反驳了对奥古斯 丁的许多误解,尤其是新教对奥古斯丁的误解。

(2)Etienne Gilson,《圣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The Christian Philosophy of St .Augustine),trans.L.E.M.Lynch,New York:Random House,1960.原文为法文,作者吉 尔松为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和中世纪哲学研究大家。该书从“幸福”这类概念对奥古斯 丁思想展开托马斯主义的解释,颇具新意。

(3)Michael Schmaus,《圣奥古斯丁的心理学三一论》(Die Psychologische

Trinitatslehre des hl.Augustinus),Munster i.w.,1927(1969 second version).原 文为德文,未有英译。该书是研究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及其意识哲学、心理学方面 的经典著作。

(4)Joseph Mausbach,《圣奥古斯丁的伦理学》(Die Ethik des hl.Augustinus),

Freiburg i.B.,1909(有重版)原文为德文,研究奥古斯丁伦理学的经典著作。有上下两 卷本。

(5)J.Burnaby,《上帝之爱》(Amor Dei),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38(1947

second version).也是研究奥古斯丁伦理学的经典著作。

(6)Charles Cochrane,《基督教与古典文化》(Christianity and the Classical

Cul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4.对于了解奥古斯丁与早期教父及 其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此书是经典著作。

(7)Gerald Bonner,《希坡的圣奥古斯丁:生平与论战》(St.Augustine of

Hippo-His Life and Controversies),The Canterbury Press Norwich,1986(第一版于 1963由SCM Press Ltd出版)。从问题与争论的角度理解并阐释奥古斯丁一生思想的发展 ,资料详备,脉络清晰。

(8)Peter Brown,《希坡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2000年有二版,加上了两篇论文)。 现代最好的奥古斯丁传记,(注:至于以往最好的奥古斯丁传记,则要数法国历史学家

Louis-Sebastien Lenain de Tillemont(1637-1698)所写的奥古斯丁传记,它被Henri Marrou称为迄今“最精确和最具批判性的传记”。见Henri Marrou,Saint Augustine

and his influence through the ages,p.176。)对奥古斯丁的生平、时代、教牧、思 想发展均有非常详细深入的研究。作者写此书时才26岁,书一出版即成经典,是奥古斯 丁研究领域划时代的杰作。它将一批学者吸引到第四、第五世纪的罗马文化研究上来, 等于开辟了一块新领土。本书援引大量拉丁文文献,英文古奥优美。2000年加上的一篇 文章“新方向”,对作者本人及以往三十年来的奥古斯丁研究作了一个综述,是很有价 值的一篇导论。如果说波纳尔的著作侧重于奥古斯丁神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的发展 ,布朗的著作侧重于从外部社会环境来考察奥古斯丁的思想发展。

(9)Henri Marrou,《圣奥古斯丁与古典文化的终结》(Saint Augustin et la fin de la culture antique),Paris:E.de Boccard,1958,原文为法文。该书为研究奥古斯丁 与古典文化及其教养关系的经典之一。

(10)Pierre Courcelle,《圣奥古斯丁<忏悔录>研究》(Recherches sur les

Confessions de saint Augustin),1st edn,1950,2ed.edn,Paris:E.de Boccard.该书 被誉为奥古斯丁《忏悔录》研究方面“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贡献在发掘奥古斯丁米 兰皈依时所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以及当时米兰以安布罗斯为首的一批基督教思想家 所接受的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此外,对奥古斯丁391年就任神职之前的思想来源、阅 读范围、问题兴趣等几乎作了重构。总的观点是,奥古斯丁在米兰时皈依的是新柏拉图 主义。花园皈依只是一个象征,而不是一个事实。此后,法国奥古斯丁研究很少有超越 这部著作的。

此外,还有一些十分优秀的作品可供参考,主要有:

W.H.C.Frend,The Donatist Church:a Movement of Protest in Roman North Africa ,Oxford:Clarendon Press,1952,研究多纳特派的经典之作;

Van Bavel,Recherches sur la christologie de saint Augustin,Fribourge:

Editions Universitaires,1954,关于奥古斯丁基督论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Herbert A.Deane,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Ideas of St.Augustin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and London,1963,作者先考察了奥古斯丁对人的存在论 的和心理学的观察,再在此基础上分析奥古斯丁对人所组成的社会与国家的看法,是该 领域内的一部经典之作;

Robert F.Evans,Pelagius:Inquiries and Reappraisals,New York:Seabury Press,1 968,研究佩拉纠派的经典之作;

Eugene TeSelle,Augustine the theologian,New York:Herder,1970;

Henry Chadwick,Augusti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Ludger Hlscher,The Reality of the Mind,Routledge and Began Paul,London

and N.Y.,1986,从认识论,尤其是现象学角度研究奥古斯丁心灵哲学的著作。作者坚 持“灵魂不朽”的天主教论点,对此常人不能苟同。除此之外,作者对奥古斯丁心灵哲 学的资料占有和精微分析都相当具有功力。

Peter Brown,The Body and Society:Men,Women,and Sexual Renunciation in Early Christian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和他的奥古斯丁传记一 样,也是一部经典,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看法;

James Wetzel,Augustine and the Limits of Virtue,Cambridge,1992,虽然写得比 较“散”,但也可视为近年来英语世界关于奥古斯丁伦理研究方面的优秀作品,引用率 较高;

Rist,John M.,Augustine:Ancient thought baptiz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已多次再版;

Michael Hanby,Augustine and modernity,London and N.Y.:Routledge,2003,以《 论三位一体》为讨论重点,是最近涌现的品质很高的研究著作,对笛卡尔哲学与奥古斯 丁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认为笛卡尔在认识论上走的是斯多亚主义和佩拉纠主义 路线,而恰恰违背了奥古斯丁三一论的认识论,这部著作对一些传统的看法,如笛卡尔 “我思”是从奥古斯丁来发展来的,等等,提出了挑战。

前几年出现的《奥古斯丁百科全书》,亦可作为初学者的案头必备书:

Augustine through the Ages:an Encyclopedia,Gerneral Editor:Allan D.

Fitzgerald,William 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Grand Rapids,Michigan/

Cambridge,U.K.,1999.

该书为16开大开本,每页双栏排印,约900页。词条涉及奥古斯丁生活、工作、思想、 环境、文化背景的各个方面。

该书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某位思想家的百科全书,亦是西方现代奥古斯丁研究成果之 集大成,一百多位欧美当代奥古斯丁专家就其擅长的领域为其撰写相关词条,几乎囊括 了近代以来奥古斯丁研究的所有成就,亦代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虽然由于作者众多而 且背景、立场各异,而在不少的词条目观点及资料有所出入,但总体来看,阅读该书, 可以使初学者从一开始就站在该领域的前沿,其对奥古斯丁思想中有争议主题的各种不 同的观点的综述,对于初学者尤其有益。

二、《忏悔录》研究状况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著作中受到研究最多的一部。20世纪法国学者在《忏悔录》的 研究上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有Alfaric,Boyer,Courcelle,Guardini,Henry,Le Blond,O ’Connell,O’Meara,Pellegrino,Solignac和Verheijenc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

Pincherle,du Roy,Marrou等人,他们大部分是生活在巴黎的天主教学者。此外尚有德 国、英国及挪威等国的Knauer,Theiler,Nrregard,J.Burnaby,Peter Brown,A.

Nygren,E.TeSelle等学者(注:J.J.O’Donnell,Augustine:Confessions,3 vol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Prolegomena,“Avenues of approach”。) 。

由于奥古斯丁卡西齐亚根时期的哲学对话著作,在语调和主题上都与《忏悔录》有所 不同(注:一些学者认为,卡西齐亚根时期哲学对话录的文体与结构,更多具有希腊-罗 马哲学对话体的风格,其中的一些人物、名称都带有象征意味,如莫尼卡在那里被称作 “母亲”,象征着“教会”,“立胜提”其人则象征着爱到怀疑与罪的试探。至于对话 录中的五个主要角色,即奥古斯丁、莫尼卡、阿利比、立胜提、Trygetius之间的互动 ,则不是对年轻人进行教育,而是一个“情节”,其顺序是按照奥古斯丁的皈依与其后 的沉思进行的,里面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见Joanne McWilliam,“Cassiciacum

Dialogues”,in:Augustine through the Ages,pp.135-143。但虽然奥古斯丁用了哲学 对话的文体,如果认为纯是虚构显然也是不对的。这就如司马迁写《史记》,虽然他叙 述了一个个“故事”,有其文体和“情节”,但仍然是有史实在内的。何况奥古斯丁叙 述的是他自己的事,而且那些参与者要阅读这些对话录的。),因此十九世纪末期有些 学者对《忏悔录》第8卷所叙述的米兰花园皈依之真实性与实质发生了怀疑。它到底是 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象征?他皈依的到底是基督教还是新柏拉图主义?G.Boissier在其《圣 奥古斯丁的皈依》(‘La conversion de saint Augustin’,Revue des Deux Mondes 8 5(1888),43-69 at 44)中,根据卡西齐亚根哲学对话录与《忏悔录》中对皈依的描述的 不尽吻合,而提出《忏悔录》中的皈依的真实性问题。A.von Harnack亦在其《奥古斯 丁的<忏悔录>》(Augustins Konfessionen,Giessen,1888,重印于Reden und Aufs tze 1(1904),51-79)中提出这个问题。C.Boyer在其《基督教与新柏拉图主义在圣奥古斯丁 思想形成中的作用》(Christianisme et néo-platonisme dans la formation de

saint Augustin,Paris,1920;rev.ed.,Rome,1953)对1888-1920年间的研究作了总结论 述。P.Alfaric在其《圣奥古斯丁思想的演化》(L’évolution intellectuelle de

Saint Augustin:I,Du Manichéisme au Néoplatonisme,Paris,1918)一书中,认为奥 古斯丁成为主教后,极力想掩盖他在386年皈依的是新柏拉图主义而非基督教这一事实 ,因此才有《忏悔录》第8卷的写法。Alfaric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他的书题献给了 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法国著名的现代主义思想家Alfred Loisy。对Alfaric的观点,

Boyer从正统的立场给予了批评。Pierre Courcelle于1950年发表的《圣奥古斯丁<忏悔 录>研究》(Recherches sur les Confessions de saint Augustin,1st edn,1950,2nd edn,Par is:E.de Boccard),被誉为奥古斯丁研究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其主要贡献 在探微索隐,发掘奥古斯丁米兰皈依时所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以及当时米兰以安布 罗斯为首的一批基督教思想家所接受的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此外,他对奥古斯丁391 年就任神职之前的思想来源、阅读范围、问题兴趣等几乎作了重构。他的总的观点是, 奥古斯丁在米兰时皈依的是新柏拉图主义。花园皈依只是一个象征,而不是一个事实。 此后,法国关于奥古斯丁的研究很少有超越Pierre Courcelle的。总的来说,是“现代 派”(对奥古斯丁386年皈依的实质及《忏悔录》第8卷的叙述持怀疑态度)和“传统派” (维持天主教对奥古斯丁的传统看法)两派斗争。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当时的研究 有三个特点,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者们本着实证的态度搜罗材料,条分缕 析,力求结论有所确证;二是探微索隐,对奥古斯丁思想的来源,尤其柏拉图主义的来 源,穷加搜索,加以对照,对奥古斯丁所读书目加以考察;三是勾勒出一个不同于传统 的崭新的奥古斯丁形像,他是一个不断地在与当时各派哲学对话、不断地前进的思想家 ,这跟当时西方的思想气氛(尤其天主教“梵二会议”)是很合拍的,人们感到他是一个 同代人(注:J.J.O’Donnell,Augustine:Confessions,Prolegomena,“Hearing

Confessions,a century of scholarship”。)。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者们对《忏悔录》的研究很多,但共识很少。在一些基本 的问题上都存在争议。比如,《忏悔录》如果是一本自传,又何必在最后3卷谈到时间 、上帝创世呢?若只是忏悔他的罪过,又何必在卷九插入在卡西齐亚根的隐退生活、在 米兰的受洗、以及他母亲莫尼卡的生与死呢?但若《忏悔录》并非他的个人史的解释, 那么其中发生的事还是可信赖的吗?“花园皈依”事件,是该当作真事呢,还是只是一 个象征?这些问题涉及整本书的结构。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才是“离题话”和“ 附录”呢?这本书是一个整体呢,还是可以分为单独的二三本书?若是整体,那么统一线 索是奥古斯丁的生活呢,还是上帝,还是奥与上帝的对话带来的叙述?是否整体该按三 位一体来理解?

虽然是“研究无数,共识稀有”,但起码也反映出了奥著研究的盛况和奥学之深刻渊 博,不可穷竭。以往的《忏悔录》研究里,Pierre Courcelle认为奥古斯丁的皈依是他 深入阅读西塞罗《荷尔顿西乌斯》和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结果。而近年来,学者们更倾 向于认为,使得奥古斯丁皈依的,乃是他的宗教的和文化的体验。现在人们尤其注意他 早期的著作,即写于390/1年他成为牧师之前的著作。

除开个人传记外,《忏悔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11卷的时间论,它提的是一个根本 的问题:“何为时间?它是如何与上帝的永恒关连的?”德国学者E.P.Meijering得到的 最重要的新结论是,卷11首先并非对“创造、永恒和时间”这一题目的系统讨论,它首 先是试图更清楚地理解人的和神的存在方式。

最近几年出现了几本评注、阐释《忏悔录》的较深、较全、较透的本子,包括:

(1)J.J.O’Donnell,Augustine:Confessions,3 vol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Norbert Fischer & Mayer Comelius(ed),Die Confessiones des Augustinus von Hippo,Herder,Freiburg,1998;

(3)John M.Quinn,A companion to the confessions of St.Augustine,New York:P.

Lang,2002。

其中第一本主要是从语言上对《忏悔录》中的一些词汇作细致的说明,但对其中义理 分析尚嫌不透。第二本由德国13位奥古斯丁专家每人撰写其中一卷,缺点是较为缺乏整 体感。第三本以将近1000页的篇幅,对《忏悔录》的几乎所有主题都作了注释和阐释、 说明,作者的观点倾向于保守,语言也较啰嗦,但资料详备,分析较透。

标签:;  ;  ;  ;  ;  

现代奥古斯丁研究_奥古斯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