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设施是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是一种需求时间弹性、内容弹性和规模弹性较低,即刚性需求比较强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该类服务设施的设计标准与人口结构等的内容相关性非常强,其设计和建设应建立在对人口情况精准的统计和预测之上。同时,决定基础教育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的是千人人口指标,目前的千人人口指标采用较早前指标,且新区、旧区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已表现出很明显的不适应性,应基于人口发展和分布的特点进行调整。
关键词:普教设施 相关性 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 调整
张京祥、葛志兵等人研究19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治理运动”等,其核心是寻求地方政府应该如何通过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来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治理运动的主要任务——为民众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是政府应尽的义务,也是对人权、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内容及指标有明确规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内容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在普教设施规划设计方面的不适应性尤为突出。
1.基于普教设施需求弹性视点的分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8类,分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社区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及其他。即使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仍应该看到,因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市场对公共服务补充的同,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根据公众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点,本节从时间弹性、内容弹性和规模弹性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弹性进行分析。
1.1基于时间需求弹性的分析。时间需求弹性,是指设施需求与设施供给在时间上的相关性。一种设施需求必须在某一时间或时段完成的,我们认为该设施的时间需求弹性小,反之则为需求时间弹性大。经分析,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中需求时间弹性较大的,有商业服务、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文体、社区服务等,该类设施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实际需求影响,并非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和获取,居民可以根据服务的实际提供情况,将某些需求进行时间上的调整。而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普教设施如中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设施中的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相对来说弹性较小、刚性较大。
1.2基于内容需求弹性的分析。内容需求弹性,指设施需求内容可由其他相似内容替代的可能性大小。可被相似内容替代的,我们认为其产品内容需求弹性大;不易被相似内容替代的,我们认为其产品内容需求弹性小。商业服务、金融服务、文体等设施在居住区配套确实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籍由城市商业、金融、文体等空间来解决,这类设施的内容需求弹性较大。而在许多城市禁止“择校”政策实施的情况下,普教设施如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在内容需求上几乎为绝对刚性。
1.3基于规模需求弹性的分析。规模需求弹性,指设施需求规模是否有规模上的要求,如果设施的实施对空间规模要求不高,既可以在大规模空间实施,也可以在较小规模空间实施,我们认为其规模弹性大;如果设施对空间或建筑规模有一定量的要求,我们认为该设施规模需求弹性小。文体、商业服务等设施对空间大小要求不高,几十平米或几百上千平方米均可以开展经营,故该类设施的规模需求弹性较大,而中小学、幼儿园等设施的服务半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均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其规模需求刚性较大。
E需求弹性
其他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弹性(蓝线)
普教设施需求弹性(红线)
时间、规模、内容
图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弹性示意
通过前面对基础教育设施在需求弹性和规划设计指标基础的分析得出,基础教育设施因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是一种需求时间弹性、内容弹性和规模弹性都比较低,即刚性需求比较强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类,基于我国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政策,作为国民义务行为,在时间、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刚性。同时受教育设施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的约束,其规模要求同样具有很强的刚性。所以,该类服务设施的设计标准与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等的内容相关性非常强,其设计和建设应建立在对人口情况精准的统计和预测之上。全市域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种设计指标和管理模式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不适应性,应予以调整。
2.基于普教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的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的确定依据的规范主要有《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相关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等。其中《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主要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及人均公共设施规划用地面积两个方面给出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规划指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主要以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千人指标)表、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表等形式,给出了不同居住区级别的相应公共设施的配建内容和配建指标。
孙鹏对建设部颁布的1993年、2002年两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两版规范在城市居住区平均人口和户数、住宅设计、公共设施、道路和停车设计等四个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两版规范对前述四个方面内容的调整都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中住宅设计、公共设施、道路和停车设计等内容,在2002年版标准中相关要求较1993年版相关内容的标准要高。四方面变化中“户均人口”从1993年版的3.5人/户调整到2002年版的3.2人/户,在当时应该是与计划生育执行十几年来的低生育率造成的户均人口减少相适应的。但时至今日,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户均人口数量也必将相应产生变化,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中再延用十几年前的户均人口指标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布局,尤其是对与人口变化相关性很高的普教设施的设计,显然不符合实际需求,而应该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人口变化相应调整千人规划设计指标。
同时,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指标在城市规划层面采用单一的指标体系,而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进程中新区和旧区对普教设施的需求特点是不同的,新区由于以住房刚性需求人口为主,人口出生率较高,学龄儿童占比高,相对旧区而言,其对普教设施的需求规模等要求也较高,所以在设计指标方面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方能适应不同区域对同类设施不同的需求。
论文作者:王晓群1,李大勇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设施论文; 需求论文; 弹性论文; 公共服务论文; 内容论文; 规模论文; 居住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