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无锡 214187)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逐步探究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优化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自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减少负面情绪对生活的干扰,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聚焦解决模式;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86-02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与患者的情绪、行为有一定相关性。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而聚焦解决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问题,逐步解决问题,在临床治疗方面得到了推广。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探究冠心病的治疗有效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病患42例,女性病患38例。其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3.6)岁,此外,已排除恶性肿瘤、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即针对病患的病症讲解日常生活的作息规律及饮食情况,并叮嘱家属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每日遵医嘱进行服药,保证生活的良好规律。另外,病患在日后发生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时间。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治疗,首先,需要对医疗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巧。其次,在干预方面,需要在患者入院时以会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日常生活习惯,逐步构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主体框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描述问题、构建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评估进步五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1],并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自身情况的改善上,而不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相关困难。鼓励患者自我改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消除不良情绪的感染,在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的评价标准将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对患者的评估。其中,SAS得分在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高于69则为重度焦虑;SDS得分在53~62为轻度抑郁、在63~72为中度抑郁,高于72则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聚焦解决治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报道显示,心理因素对该疾病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发病后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应激反应,其症状多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过强的不良情绪则会造成患者内分泌系统紊乱,甚至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2],不利于预后治疗。与此同时,冠心病的风险也会随着患者焦虑程度的提升而提升,继而引起心跳加速、血压上升,为后续治疗造成了新的难度。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正确的认识疾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聚焦解决方式主要是在心理学的辅助下尊重隔天,并相信可以通过改善个体的自身行为和潜能,完成对临床护理的干预。该方式将解决问题的中心放置在个体的正向引导上,并强调有效地挖掘、发挥个体的优势[3]。而聚焦解决方式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护理责任感和自我意识,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明显优于一般护理方式,继而改善自身生活质量,调节心情,建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对生活的热情度。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聚焦解决反射,通过专业的心理问题评估强化干预,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相关治疗方式,主动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加强潜能发挥和功能锻炼。从结果方面显示,该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焦虑和抑郁情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综上所述,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减少负面情绪对生活的干扰,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瑞英,王建辉,常文红,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12(25):100-102.
[2]柳顺杰,安颖奇,王振旺,等.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2(12):90-93.
[3]张文杰,郭红梅,罗平,等.聚焦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8(03):88-89.
论文作者:何雪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模式论文; 病患者论文; 自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