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汉市实验小学 黄剑鹰
摘要:小学教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对今后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老师重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其次,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群体特征,为他们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当然,老师应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兴趣教学;小组合作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沔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兴趣教学,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改变学生思维,巧设问题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教学的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提问使学生尝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难度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这样讨论时就有话要说,而不是太难。
2.具有开放性。对于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思考后再大胆的讨论作答。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矩形,把矩形各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看看得到什么图形。然后再画个菱形、画几个任意的凸四边形,看看得到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矩形、菱形、任意凸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的课题,从而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3.典型性、现实性原则。是指设计的问题不要过度抽象,最好能贴近生活实际。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提示他们去想想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示在生活中的认识:高的物体影子自然比低的物体影子长。通过这样深入的提问,让学生自己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把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和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群体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1.科学、合理分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作用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一般来说,分组最重要的是多样化。即在同一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差异。
2.选聘合适的组长。一是组织管理交流能力强。二是责任心强,学习习惯好、集体荣誉感强,能维持本组的学习纪律。三是团结、帮助同学,营造良好的组内学习氛围。
3.组内分工明确。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唯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又要防止个别学困生趁机偷懒,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4.组间进行评比。建立起针对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定期总结、展示、评价和公布。老师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同时帮助落后小组改进措施,在以后学习中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在适当时候可以重新分组,让优秀小组带动全班同学。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以后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奠定的基础,所以学生一定要学好小学数学。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兴趣激发多元化、教学观念现代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优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其实现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归根到底是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好学习方法,让学生更愿意学。数学在学习中是比较抽象的,教师也可以把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好知识,运用好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精彩丰富。
参考文献:
【1】高美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2010年23期
【2】张建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2010年46期
论文作者:黄剑鹰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角形论文; 能力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