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大桥坍塌的悲剧重演?
于平
10月10日晚6时10分左右,江苏无锡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经现场搜救确认,桥下共有3辆小车被压,一辆系无人在内的停放车辆,另外两辆车上共有3人,已死亡。侧翻桥面上共有5辆车,其中3辆小车、两辆卡车。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两人受伤。
网络疯传的一则视频,完整记录了桥塌的场景:立交桥整体垮塌,侧倾地面,两辆拐弯小车被不幸砸中。如此残酷的一幕震撼了网民,也冲击了整个社会的安全感——看似坚固的高架桥居然如此脆弱,怎能不让人心有余悸?在道路日益立体化的当下,类似的隐患还有多少,无疑令人担忧。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实际上,类似事故早已不是第一次,近十几年来,塌桥事件在各地频繁上演。如2015年粤赣高速匝道桥垮塌,2012年哈尔滨大桥垮塌,2011年浙江上虞立交桥坍塌,2009年津晋高速公路匝道桥坍塌,等等。有统计显示,仅仅在2007年到2012年的5年间,全国就有37座桥梁垮塌,共致182人丧生、177人受伤。
2.2.1 3组小鼠最大用力呼气容积比较 3组小鼠在6、18、36 h后的最大用力呼气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a。
屡屡发生的大桥坍塌事件,显然已不能用偶然事故来解释。其背后暴露的,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严重缺陷。
缺陷之一,就是货车超载问题。包括无锡此次事故在内,许多大桥坍塌都是因为货车超载而引发。治理超载,相关部门不可谓不重视,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无锡当地就有钢材老板向记者证实,312国道锡港路段常有载着钢卷的大货车往来,“超载是常事”。需要追问的是,严重超载的大货车,为何总能一路畅行,成为流动的定时炸弹?
客观而言,这种桥梁建在城市市区,专门用于小车通行,尚属比较经济适用。但是在货车云集、管理难度较大的国道上,建设这样的桥梁,显然风险太大。近年来,有些地方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比如,河南省交通厅曾发布相关通知,指出独柱墩桥梁的安全缺陷,要求“提高桥梁抗倾覆汽车荷载标准”,对现有独柱墩桥梁进行加固和改造。然而,这些防范措施只是个别省份的行动,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
因此,对于大桥坍塌事故,个案追责固然必不可少。就此次无锡塌桥事故而言,包括肇事司机、涉事企业负责人,都应受到法律严厉的惩处。然而,仅仅聚焦个案,停留于事后追责,恐怕并不足以改变大桥安全的严峻局面。在个案追究同时,也要重视事故背后的共性问题,在相关法律制度层面发力,亡羊补牢,扎紧公共安全的篱笆。
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比如,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公路免费,许多国道收费站被撤,与此同时,大量的治超检查点也一并被撤,导致国道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高速公路,成为超载货车横行的天堂。再比如,在执法体制上,治理超载呈现出多龙治水的局面,运政、路政、交管等部门都有管理和执法权,执法力量严重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治理机制。此外,对于超载的法律追究普遍偏轻,除非发生严重事故,一般也就是罚款扣分了事。
缺陷之二,是桥梁本身的安全标准滞后。据报道,无锡此次坍塌的高架桥为独柱墩桥梁,这种桥梁近年来常常成为塌桥事件的主角。研究表明,独柱式桥墩的抗扭能力较弱,在重车偏载作用下的倾覆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引发的桥梁倾覆事故,很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山中段,全县东西长约75 km,南北宽约30 km,总面积约2 180 km2,全县辖10个乡镇,294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11.34万人。农村饮水工程是和顺县的主要水利实施,水源工程配套不合理、维修管理滞后、超期服役、功能衰竭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2018年年初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了调查,共筛选出饮水安全问题村85个,涉及2.9万人,其中39个村饮用水量不达标,占饮水不安全人数的49.6%,长期饮用水短缺,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由此可见水源工程建设是解决和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的重要内容。
这些工作包括:加大超载治理力度,尤其是承重力较差桥梁所在路段的查超力度;对目前的查超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治理合力;通过修法立规等手段,提高超载的违法成本。此外,还可以考虑制定保障桥梁安全的专门立法,限制独柱墩桥建设,对大桥承重力做出更严格要求,从而杜绝“百年大桥十年垮”。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 “新常态”的到来,城镇化建设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战略[1]。 2016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 57.35%[2], 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正处在城镇化 (30%~70%)快速发展的时期[3]。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聚集、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消费规模扩大等将加速水资源的消耗,水资源出现了区域性的供需问题[4]。我国水资源短缺与城镇化水资源消耗日益增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对于频频发生的大桥坍塌事故,决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超载,在桥梁建设、公路执法等方面的诸多缺陷,也是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大桥安全的治理,也需要从这些关键点入手,通过多方努力,弥补相关法律制度的漏洞。如此,才能给公众以踏实的安全感,彻底告别大桥坍塌的悲剧。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