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选择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选择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计算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持续升温:国际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随着近几年美国经济的逐步回升,美国和世界PC机市场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由此而牵动着国际计算机产业的强劲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半导体市场争夺激烈。80年代中期,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全球霸主地位被日本所取代。80年代后半期,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决心重振半导体产业,经过几年努力,至1993年美国半导体产业已取得复苏的初步成效,创造了较好的业绩,结束了日本制造商对半导体市场的长期垄断。目前,世界90%的PC机几乎都采用美国Intel公司的微处理器。 与此同时,韩国也采取积极发展政策,成为4DRAM的主要生产基地, 并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下一步想努力争取在16DRAM领域的称霸地位;我国台湾的一些一流的集成电路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也一路顺风,崭露头角。

——多媒体技术初露锋芒。近两年来,一种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和收录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多媒体技术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各大电子公司竞争的制高点之一。据预测,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销售额在今后7年内将增长3倍多,1992年为50亿美元,预计到1999年将增加到240亿美元;1993~1996年间的增长量将达到顶峰, 估计年均增长40%以上。

——软件产业蒸蒸日上。90年代,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软件收益成为整个产业收益的重点。在美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的增长,已开始抵销硬件收入的下降;在日本,NEC等公司正决策把21 世纪的收益来源重点放在软件、半导体和液晶显示、个人便携式通信设备三大领域上;在东南亚,一些计算机产业发展有一定成效的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把软件作为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点。如此看来,软件产业正成为世界计算机产业竞争中的焦点。

——信息服务业不断扩展。与软件产业密切相关的包括套装软件、专业服务、信息处理服务、网络服务、“交钥匙”服务、系统集成等在内的信息服务业近年来获得了显著发展。仅以亚太地区的增长率来看,1986~1990年日本为32%,新加坡为28%,台湾为3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菲律宾和中国,因这一地区人口众多,且软件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劳动力成本低,故已构成世界软件人力资源库。从软件出口来看,澳大利亚、印度和新加坡是亚太地区出口软件较多的国家。菲律宾的软件人力资源主要为澳、新所用,中国大陆的软件人力资源正越来越多地为日本、美国、新加坡及台湾所用。

——计算机应用的延伸及计算机产业与通信产业的融合。可以说,发展计算机应用及应用软件的最高层次就是网络。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通信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大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产业与通信业的融合。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象硅谷这样的计算机开发基地也开始发生向通信业发展方面的转化。1992年下半年,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曾提出要在美国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其目标就是要在全美建设如同州际高速公路一样的光缆网络,以把全国的计算机用户联接起来。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不仅在美国已开始实施,在日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而且欧洲和其它一些国家也急起直追,并以此作为面向21世纪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焦点。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仍是当前风扉全球的高技术产业,计算机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既不是集中式的大中型机,也不是分散式的PC机,而是由日益增多的网络,把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从大中型机到PC机,到掌上型机)都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谓的客户机/ 服务器方式。这一点应引起决策者和更多的人的注意。

二、兵临城下: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与国际间的关系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的环境为国际计算机产业(也包括其它产业)进入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基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科研需求还是建设需求,无论是公务性需求还是个人需求。这些年都呈逐年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基于国际计算机领域竞争格局发生的变化,也促使外企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以争夺这块诱人而尚待开拓的巨大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计算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形成对中国计算机产业强劲的冲击波。目前,中国的计算机市场基本上为进口机器所占据,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据统计, 目前仅在北京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登记的160余家外资企业中,从事电脑及周边设备开发的就占一半左右,而且区内出售的电脑整机70%是外来品;其它与计算机相关及配套的进口产品比重也相当高,例如90%的软件,80%的打印机,80%的复印机,100 %的传真机,80%的计算机散件,90%的软盘,100%的硬盘,100%的主机板和50%的显示器均为进口产品;一些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如IBM、 Compaq、AST等,已开始在中国合资设厂,批量生产整机及零部件。 仅美国AST公司199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占中国市场的25%以上。

——打入中国市场的不仅是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计算机厂商,而且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甚至周边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形成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挑战。在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同时,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计算机厂商也应时紧随美、日之后进入中国市场。仅台湾省的宏碁公司两年多来就已在大陆设有40余家代理商和经销商。 其它一些周边发展中国家,如泰、马、菲等均已成为计算机硬件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印度则在软件设计、生产方面颇占优势。这些国家的飞速发展及竞争势头,不仅危及到我国计算机的国内市场,而且也危及到我国计算机产业的本身。

——当代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高度发展(性能卓越的专用芯片、工作站、RISC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五代机的研制、光计算机、知识工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等),其速度越来越快,涉及领域越来越宽,使得我国早期制定的“国产化”发展战略已失去意义。我们面临的差距,迫使计算机产业界反思和调整战略部署,应在洞察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作出新的规划和部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新时期的发展道路和实施步骤。一是要承认现实,二是要有所作为,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作出我们变革性的进步,以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三、抓住机遇:中国计算机产业应推出新的拓展策略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和动力皆有。从国内环境看,应该说改革开放使我国计算机产业界和学术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与国外差距的所在、差距的大小与差距的根源。改革开放也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与国外交流、合作、引入资金与技术的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研究与开发的起点。再加上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引导企业成为发展的主体,并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将激发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计算机产品的上挡次、上水平。还有,在经济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提高基础上产生对计算机需求量的大大增加,这种市场拉动作用将激发企业生产开发的积极性和奋发图强精神。这可谓是国内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从国际环境来看,近年来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经济不振,国内市场萎缩,制造业成本升高,迫使他们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把一些计算机相关产业中成本较高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利用这些国家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保持其原有的世界市场份额。这种状况已使韩国、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受益,推动了他们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大市场对这些发达国家颇具吸引力,他们来华的合资、合作,将从技术和资金方面给我们带来机会。应当看到,当前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正呈国际化、一体化趋势,这种趋势的结果是跨国公司不断增多,常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由于各国发展有较大差距,可能这种国际分工开始时是纵向、垂直的分工,这是难以按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毕竟这种一体化的趋势会给后进者创造一定的市场条件和发展条件的。关键是发展中国家要利用好这种机遇,要从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上为自身今后的自立发展创造条件,逐步转化垂直分工为水平分工。

对于中国来说,管理体制方面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为适应计算机产业竞争激烈的特点,企业搞活的前题是增强经营管理自主权。企业缺乏自行决策、承担风险与获取利润相统一的运行机制,是难以在激烈地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国有化比重很高,但运营机制不灵活仍是制约因素。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改革的并不彻底,还要在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加大改革力度。

·鼓励发展企业集团化经营。计算机作为一项高技术产业,其竞争实力的增强在于企业实行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其市场的开拓在于销售服务的网络化;其产品和技术开发需要智力上的密集和研制、试验手段的完备。这些条件都要求企业朝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再之,计算机生产开发投资大、风险也大,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才能承受得起这一重担。现实情况是,计算机领域企业的优胜劣汰现象十分明显。在美国,今天可能出现在硅谷一大批企业,明天可能许多垮下去,同时又出现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最后能长久立足的是少数实力雄厚的公司。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要集中力量,要走集团化道路。

·推动我国计算机产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计算机产业的国际化趋势十分显著,融中国计算机产业于国际一体化发展潮流,在顺应潮流中求得自身的积极发展,可谓是一条选择之路。比如联想集团为了跟踪世界发展水平,就毅然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 并取得了与Intel公司合作的机会,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我们应仔细研究在一体化趋势下我们的发展。

·国有计算机企业在其改革中应引入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效率,提高应变能力。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并克服目前在投资、金融、汇率、关税、管理方面对产业发展的掣时。

在计算机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应侧重注意以下几点:

·确立替代“国产化”的新的战略方针。就PC机而言,可以说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力量和水平很难获得短时间占有世界一席之地的可能(亚太区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这一点)。市场状况告诉我们,只能因势利导争取在某些部分领域(硬件和软件)取得突破(韩国、台湾都曾是这样做的)。此外,我们应充分利用世界计算机市场高度融合、计算机各子产业间相互关联的特点,积极开展与外商的合作与合资,寻求我们的发展机会。并利用国内市场对外商有吸引力的特点,用市场作为交换技术的筹码,寻求我们的发展余地。总之,如何选择和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实行重点突破的方针。从现实出发,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我国计算机产业都只能争取有计划、有步骤重点突破的原则,而不可能是全面突破。就“以市场换技术”来说,我们这方面的战略也只能是有限的和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具体地说,我们可在微机、部份硬件、与汉字相关的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维修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先作些文章。比如我国的PC机生产过去尚有一些基础,1993年产量达8万台, 与全国当年市场销售额的37万台相比,仍占到20%的比重;又如我国在一些硬件方面过去进步也不小,软、硬盘的生产量在不断提高;还有我国在系统集成、大型应用工程承包以及信息服务、维修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必须从自己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实行重点突破,这将取得较好的前景。

·通过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带动我国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计算机的扩大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一项有效的促进措施。例如我国正在实施的“三金工程”,可谓是结合国情、借鉴美日“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经验建设全国基础信息系统的重大举措。这种工程不仅可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这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直接的推动,无论从直接效益还是从间接效益方面来看,都将是非常可观的。另据有关消息,“八五”期间我国还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现代化的全国支付系统,全国用于金融电子化的投资将达40亿元。这项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使我国金融业迅速进入现代化,而且也将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这无疑是一个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源。

标签:;  ;  ;  

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选择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