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研究论文_周世梅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 贵州瓮安 5504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的抑郁状态影响。方法:本次所选80例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入我院治疗时间均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将所选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参照组单纯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的抑郁状态。结果: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反酸、呕吐、腹痛、饱胀、恶心、抑郁评分都发生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比参照组好,P<0.05。结论:在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胆汁反流性;胃炎;抑郁症状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09-02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反酸苦水、嗳气、饱胀与隐痛等。当下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措施主要是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止酸药以及胃动力药等实施协同治疗,但整体疗效欠佳。经查阅文献得知,中医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时效果可靠,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次所选80例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入我院治疗时间均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旨在探讨在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的抑郁状态影响,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本次所选80例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入我院治疗时间均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将所选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参照组单纯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参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3~71岁,均值(51±2.03)岁。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2~71岁,均值(51±1.85)岁。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诊断全部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胆汁、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以及疼痛等;摄入陈旧性饮食后偶见腹泻,尿色红黄且脉象沉苦;经胃镜检查可表现出胆汁反流性胃炎。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耐受本次治疗方式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与听力障碍者。将所选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

参照组单纯采取西药治疗,联合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莫沙必利口服,每次剂量是5毫克,也就是一片,一天服用三次,在饭前或是饭后口服。铝碳酸镁片成人饭后的1~2小时口服,胃部不适之时或是术前嚼服1~2片,一次1~2片,一天嚼服3~4次。

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采取柴枳半夏汤治疗,一药方为:茯苓、路路通各12g;白芍、制半夏、当归、香附、醋柴胡、炒炽壳、郁金、桔梗、陈皮各10g;炙甘草6g;对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则加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20g;延胡索10g;对于恶心、呕吐患者,则加入旋复花10g;口苦且黏的患者加入焦栀子10g,龙胆草6g;嗳气明显患者,加入代赭石30g、沉香6g;重度肠化患者加入薏苡仁30g;大便溏薄患者,加入鸡内金、炒白术各10g;烦扰不宁患者,加入黄连5g、竹茹10g;药物的剂量为每日1剂,取300mL药汁,分早晚服用。

全部患者都维持治疗一个月,然后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的指标

(1)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胃镜检查未见胆汁返流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明显,经胃镜检查提示胆汁返流有所减少为好转;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接受胃镜检查提示胆汁返流无改善为无效。(2)评定患者呕吐、恶心、饱胀、反酸及腹痛症状,划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三个等级,依次判定为1分、2分与3分,评分与症状呈正比。(3)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SDS(抑郁状态评估表)总分,SDS总分>54分即为抑郁,总分愈高抑郁情况愈重。

1.4 统计方法

对获取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x-±s)表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t检验,[n(%)]表示不合理用药处方率,χ2检验,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26例,占65.00%,有效13例,占32.50%,无效1例,占2.50%,总有效率为97.50%;参照组患者显效16例,占40.00%,有效14例,占35.00%,无效10例,占25.00%,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相较于参照组的75.00%,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的大,组间对比显示有显著的差异,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反酸、呕吐、腹痛、饱胀、恶心、抑郁评分对比数值比较接近1,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反酸、呕吐、腹痛、饱胀、恶心、抑郁评分都发生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比参照组好,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环境的不断转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并且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机制在于采取降低幽门功能手术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导致含有胰液、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胃内,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溃疡、糜烂,进而诱发体重减轻、腹胀与呕吐胆汁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基于西药治疗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影响了临床治疗的效果。而中药柴枳半夏汤药方中包含炙甘草、熟附片、半夏、郁金、茯苓、当归与黄柏等,有着潜阳和胃、清心疏肝、调肝气、降肺气以及清心坚肾等作用,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2]。本次研究中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相较于参照组的75.00%,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的大,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反酸、呕吐、腹痛、饱胀、恶心、抑郁评分都发生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比参照组好,P<0.05。

综上,在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定洪,吴晓华,黄智萍,等.不同季节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的调查[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16(6):490-493.

[2]史桂霞.疏肝降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23(1):69-70.

论文作者:周世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研究论文_周世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