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_改革创新论文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_改革创新论文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改革创新论文,工作新局面论文,组织论文,不断开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总结组织工作的发展进步,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30年来组织工作最生动的实践、最鲜明的特点、最宝贵的经验。

30年来组织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30年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使党的组织工作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党员、培训干部,理论武装工作在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一是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以党的事业需要和干部需求为导向、组织按计划调训和干部自主参训相结合的培训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起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新格局,各级各类干部的素质能力通过培训得到大幅度提高。三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推动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院校教学与示范基地培训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境外培训相结合,拓宽了教育培训途径,增强了教育培训效果。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开展,全国建成乡镇、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40多万个。

(二)坚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30年来,我们以建设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级领导班子为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一是各级领导班子在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和坚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首位,多次召开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各级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形成了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良好局面。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品德修养,改进领导作风,树立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二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成效显著。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队伍年轻化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省、市、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形成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的梯次年龄结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干部交流力度不断加大。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强,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四是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考核体系日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加强,监督机构日益健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拓宽。坚持开展《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开通“12380”专用举报电话,建立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开展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民意调查工作,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根本途径。经过30年的改革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到退休制、任期制的转变。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已经实行。二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模式到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管少、管好、管活”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2005年《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同时,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逐步改变运用党政干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状况,干部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三是实现了从单一封闭的干部选任方式到建立在发扬民主基础上的多样化选任方式的转变。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从党的十五大起,运用了民主推荐的方法确定“两委”考察人选。党的十七大前后,进行了民主推荐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干部人选的实践。全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普遍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现了主要靠领导“伯乐相马”到主要靠制度选人的转变。随着《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的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日趋完善,相互配套、有机衔接、较为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在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30年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人才工作在改革创新中蓬勃发展。一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人才工作在组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三是以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各类人才大量涌现,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0年来,我们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不动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不断增强。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更加灵活,组织覆盖更加广泛。积极探索“村村联建”、 “村企联建”、 “村居联建”、按地域组建、依托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组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项目、楼宇)上以及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组织等多种方式,确保了党的组织对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组织的有效覆盖。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不断加强。38.4万户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的组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全国城镇社区党组织组建率达99.9%。国有企业和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366.3万个基层党组织,比1978年增加了154.7万个。二是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更加丰富,与党员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更加符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三级联创”、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等活动,探索了“支部+协会”、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为民服务代理制等有效途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共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5.59万个。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了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三是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素质能力明显提高。鼓励高校毕业生、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办法配备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活动,确保了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街道社区等领域基层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四是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协同推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增强。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总数由1978年的3690多万名发展到2007年底的7400多万名,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不断健全。广大共产党员“平时能看出来、困难面前能站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出来”,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斗争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4500万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7亿多元,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在特殊考验面前的先进性。

(六)坚持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体系,组织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制度创新是根本性创新。30年来,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党章内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在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新党章基础上,党的十三大之后的历次党代会与时俱进地对党章进行修改,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日益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二是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以颁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标志,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1996年中央印发《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试行)》,对地方党委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和决策规则等进行了规范,党委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六大后,建立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十七大后,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三是组织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先后制定了地方党组织、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条例,颁布了农村、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内法规,初步形成了适应于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各级地方党组织工作的制度体系。四是党内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普遍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一些地方开展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基层党务公开普遍推行,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团结统一局面进一步巩固。

30年来,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发展,党建理论研究成绩显著,组织工作宣传不断改进,党建读物出版日益繁荣,各级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0年来组织工作的成就,充分证明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符合实际的、完全正确的。30年的成就源于改革,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3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探索实践、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的结果。

30年来组织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30年来,党的组织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动组织工作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组织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0年来,党的组织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动摇,这是组织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进步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织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按照党的建设总目标开展组织工作。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的中心任务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从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30年来,党的组织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这个目标,把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把组织工作放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来认识,放到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下来谋划,放到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来推进,组织工作才能明确科学定位,保持旺盛活力,体现自身价值。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组织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改革创新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30年来,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党的组织工作更加符合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要求。实践证明,组织工作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顺应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好组织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体现在党的组织工作中,就是要使组织工作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30年来,组织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反映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促进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实践证明,组织工作只有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汲取开拓前进的无穷力量。

第五,必须始终遵循组织工作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党的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30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积极探寻组织工作的发展规律,按照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和部署,把组织工作与党的各方面建设协调推进,既注重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又注重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既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注意夯实基础;既注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完善实践证明可行管用的已有制度,又注重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制定新的制度,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用制度巩固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不是靠政治运动、而是靠制度保障自身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实践证明,组织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可能一成不变,改革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制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紧密结合起来,既善于立制,又敢于变制,才能为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可靠制度保障,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第六,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推进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关键在人。组工干部的素质、组织部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关系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30年来,我们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弘扬“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持之以恒地加强组织部门自身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和拓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教育广大组工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中,锤炼党性、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使组织部门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人才)之家。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才能保证党的组织路线得到正确贯彻执行。

以上六条经验,既是30年来组织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实践总结,也是组织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充分运用并不断升华这些经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30年来组织工作发展的历程启示我们,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不能停步。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阔的胸襟,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组织工作,深刻认识组织工作中心任务的客观性和阶段性,深刻认识组织工作与其所处环境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深刻认识组织工作所面临矛盾的根本性和周期性,继续探索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发展规律,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着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组织工作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着力探索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组织工作体制机制。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组织制度改革和人才工作创新为重点,加强战略规划,抓好基础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使组织工作更好地做到“三服务”、实现“两满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组织部门既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履行好具体组织和指导职责,又要高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好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要围绕科学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学习实践活动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锻炼和考察干部。要切实抓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有新的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新的增强。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要积极回应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全党和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组织工作方针政策制定得怎样,工作开展得如何,工作效果的好坏,最终都要由党的事业的发展实践来检验,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来评判。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尤其是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关注度和期望值都很高。我们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大胆探索、攻坚克难。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这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也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积极探索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新途径、新形式,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择优机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坚决查处选人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二是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干部,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爱护。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群体性事件和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故频发,有的小事酿成大事,与这些地方和部门治党理政不严、对干部疏于管理监督有直接关系。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问责制,促使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对那些敢于负责、工作得力、作风务实、群众满意的干部,要表彰奖励:对那些敷衍塞责、工作不力、作风飘浮、群众不满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三是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关系党的团结统一,关系广大党员的政治权益。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党内民主建设进程。要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四是要建立健全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定期调查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组织工作更加开放、更加透明。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要以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更系统的全局观念、更长远的战略思维来思考和推进组织工作。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是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到体制机制的全面变革。我们必须加强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既要善于运用“显微镜”见微知著,又要善于运用“望远镜”审时度势。一是要抓长远、抓大事。立足于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期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研究制定和实施《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2009—2020年全国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09—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组织和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去经受锻炼,引导和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企业、社区去经受锻炼,加强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二是要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认真研究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三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必然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也会有一定风险。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统筹考虑党的事业需要、党内和社会上的承受度,加强对改革风险的评估,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密切关注、及早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可控。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能力。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自我完善的过程,改革创新是一个主动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的过程。只有敢于自我解剖、自我变革、自我超越,才能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既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发扬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又摈弃封闭保守的陈旧观念,努力创造有利于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要尊重和鼓励基层改革创新,支持基层的实践探索,推广基层创造的有益经验,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改革实践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更好地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更加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2008年11月6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讲话的二、三、四部分,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标签:;  ;  ;  ;  ;  ;  ;  ;  ;  ;  ;  ;  ;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_改革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