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产妇产后42d开始行康复治疗,B组产妇产后2个月开始行康复治疗,C组产妇产后3个月行康复治疗。对三组产妇盆底压力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A组产妇盆底压力分级和综合肌力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妇女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行康复治疗,可使其盆底功损受损情况得以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产妇;盆底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在临床妇科中属多发病和常见病,是妇女在多种诱因作用下出现盆底功能薄弱,从而导致的多种临床症状,主要为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粪失禁[1]。导致PFD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妊娠、分娩所致盆底肌肉损伤。有资料表明,适时护理可有效降低PFD发生率[2]。本次研究就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300例,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地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300例,全部产妇均为孕足月,头先露,未临产,具正常认知能力,研究开展前未用药产妇。同时对出现妊娠合并症的产妇,以及存在器质性病变,泌尿系统感染的产妇进行排除。年龄20~41岁,平均(26.3±3.5)岁,包括243例初产妇,57例经产妇。其中包括84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产妇,141例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产妇,75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产妇。174例产妇顺产,125例产妇行剖宫产,1例产妇行阴道助产。妊娠结果:284例单胎,16例双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生产方式,文化程度,妊娠结果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A组产妇产后42d开始行康复治疗,B组产妇产后2个月开始行康复治疗,C组产妇产后3个月行康复治疗。三组产妇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意愿及自身情况,为其制定合理康复治疗时间。康复治疗由经培训合格的护士,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内容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训练,以及低频电刺激。开展盆底肌训练时,护士指导产妇,根据提示,紧缩肛门,每次收缩时间≧3s,后逐渐放松,训练需连续开展,20~30min/次,2~3次/d,1疗程时间为6~8周。开展生物反馈训练时,对产妇进行训练,使其在多种场景下,均下意识将盆底肌肉收缩。开展低频电刺激治疗时,所采用仪器为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型号SOKO630),指导产妇保持平卧位,将双腿分开,保持屈曲,将电极棒放入阴道,对盆底肌、腹肌收缩时电活动进行测定,以肌电图进行展示。20min/次,2次/周,共进行10~15次。盆底康复宣教工作可于日常护理中持续开展。
1.3 评价指标
(1)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对三组产妇盆底肌力进行测定,测定仪器为压力张力器,测定结果分4级,Ⅰ级最差,V级最佳。(2)采取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测压结合阴道指检评分,对盆地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图,以及疲劳度进行测定,分别表示盆底肌收缩强度,以及耐力。(3)尿失禁发生情况根据ICI-Q-SF评分法进行,轻度:≦6分;中度:7~12分;重度:≧13分[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 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治疗后三组盆底压力分级比较
经过康复治疗后,A组产妇盆地压力分级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3 康复治疗后三组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康复治疗后,A组发生尿失禁2(2.00%)例(轻度1例,中度1例),B组发生尿失禁14(9.00%)例(轻度9例,中度5例),C组发生尿失禁16(16.00%)例(轻度8例,中度8例)。A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女性处于妊娠或分娩期时,其机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发生改变,盆底支持减弱,加大了盆腔器官脱垂机率。盆腔器官脱垂会明显影响盆底组织正常功能和代谢。因此于产后为产妇开展盆底肌训练的意义重大[4]。盆底肌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组织功能,其通过使生物反馈功能加强来达到治疗目的,盆底肌训练对产妇无创,无痛,因此产妇训练依从性较高,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国际上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在我国仍发展较慢。
在开展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时,应针对纤维类型开展训练,康复顺序为先对Ⅰ类纤维进行康复训练,其次再对Ⅱ类纤维进行训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康复治疗后,A组产妇盆地压力分级和综合肌力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护理在身体允许条件下,越早开展,越有利于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产妇产后开展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有效减少张力性尿失禁发生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该学者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产后妇女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行康复治疗,可使其盆地功损受损情况得以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0(20):1842-1843.
[2]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7):3699-3704.
[3]王珺.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33):212.
[4]朱小玲,陈琳.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9(11):1539+1549.
[5]杨小伍,刘芳芳,苏娇.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状况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3):41-43.
论文作者:唐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功能论文; 尿失禁论文; 三组论文; 意义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