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美好境界的通行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行证论文,境界论文,美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状篇
现状一:来信吐心声
“我不是大人们眼中那个单纯而快乐的女孩子,我常常一个人哭,感觉自己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更没有理解我的人。爸爸妈妈整天忙着做生意,他们只关心钱,却要求我像其他孩子那样优秀,我稍有不对,他们就骂我,打我;老师也不喜欢我,甚至没有注意过我,因为我的成绩很差;还有我的所谓的朋友,我总感觉她们在耻笑我,所以看见她们笑我就很生气……”这是一名初二女生在写给编辑的信中的一段话,它代表了目前不少中学生的现状。
现状二:嫌母亲管制太严,乖女儿辍学离家
赵女士与女儿小宇的关系原本不错。但小宇上初三后,迷上了言情小说和上网。一次赵女士发现女儿把一本言情小说包上教科书的书皮,看得津津有味。一气之下,她打了女儿两巴掌,还撕碎了女儿的书。从那以后,母女关系越来越恶劣,后来,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小宇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并搬到了姥姥家。此后,母亲给女儿写致歉信,女儿全然不予理睬。为了缓和同女儿的矛盾,赵女士辞掉工作,每天去图书馆看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最后选定培养与女儿有相同爱好的方式打开女儿心扉——赵女士用4天时间学会了上网,以一名18岁男孩的身份与小宇开始网聊,但由于年纪和心态的差异,小宇不喜欢和她聊。母亲并未因此而放弃,又想尽一切办法,慢慢地,两个人话题逐渐多起来。一次,小宇和她说起了心里话:“我妈妈特别专制,我本来学习不错,可她总管我,还撕我的书,为了气她,我就故意不学习……”
调查篇
调查问题一;你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过吗?
张莹(女 初二学生):我的成绩就让我常常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我对文科一向自信,只要我肯努力,就可以与尖子生们相距不远。而理科呢,好像天生就有排斥心理,不管怎么学都很差,失去了信心,就失去了兴趣,而母亲又经常会因此大批我一顿,现在的我一拿起理科书就心烦,理科成绩让我无比自卑。
王晶(女 高一学生):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渐渐地,自己变得很自卑,尤其是我的外貌,许多时候我通过自贬而取悦别人,但这样过后常常认为自己很窝囊,会像阿Q那样“自我暗示”给予平衡——“我这不是自贬和自谦,而是我有自知之明!”即使这样我的朋友圈子还是越来越小……这是我最发愁的事。
陈英坡(男 高二学生):曾经的我面对体育比赛很自信,因为我自信自己能拿第一。但是我也很自卑,因为我并不帅成绩又不好。在我逐渐放弃体育去努力学习后,由于方法不对头,结果我是两头失利,使我越来越感到自卑,现在的我几乎没有了自信。
老编小结: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不自信或自卑, 10%的同学因为不聪明、不漂亮、不美的体形而自卑。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敏感而好强,成绩打垮了自信,让他们背负着“失败”的重担;外貌摧毁了自信,让他们陷入痛苦之中。
调查问题二:你渴望得到父母 (老师、同学)的信任吗?他们让你感到过信任吗?
碧落(女 初中学生):我渴望得到同学的信任,因为我需要更多的朋友。至于父母,曾经渴望,但现在不了,可能是害怕再次失望吧!
林芳芳(女 高一学生):当然啦!我在父母的身边最有安全感了,他们不会责怪我太笨,而是常常鼓励我,也不会偷看我的日记、信件……但同学就不同了,他们不但会偷看我的日记,还会幸灾乐祸或讥笑挖苦我。
是韩雪(女 初二学生):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可爸爸的行为……他常常偷听我的电话,害得我要给同学打电话时都得去电话超市。
叶婷婷(女 高二学生):我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身边人的信任,特别是我的父母,可他们却从未让我感到过信任,比如,有人和他们说看见我和某个男生在一起,好像是在谈恋爱,周末回家他们一定不问是怎么一回事,而直接责问我,让我很难堪,有苦说不出。
曹真(男 初中学生):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了我的一个同学,后来他竟然出卖了我,并且整个班级都传遍了,最后还传到了老师的耳朵里,害我被罚。实在让我难以再信任他。
老编小结: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渴望得到身边人的信任,特别是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但遗憾的是只有10%的父母和孩子能够相互信任;20%能够得到同学之间的信任;3%的老师让学生感到信任。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改善现有的信任状况,找寻搭建信任的师生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已势在必行。
调查问题三:不被人理解、学习压力大、心情不好时,你从哪里获得减压的方法?
陈英坡(男 高二学生):不被人理解时,就会记在日记里或是告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向他们倾诉,寻求理解;又或是自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忘记委屈和痛苦。学习压力大时,我会用做运动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比如:打球……
是韩雪(女 初二学生):心里有事讲出来会比较舒服,我最好的朋友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的事儿和她说最合适也最放心。
王荣(男 高二学生):我一般不着急说出来,先是一个人到学校花园里“游一圈”,然后坐在花园的石板凳上自己想想来龙去脉、前因和后果,即使又绕回了起点,心情也会好一点。
美纯(女 初中学生):经常把不快乐写在日记里,有时也向家人或同学诉说,最多的时候是从妈妈那里获得减压的方法,因为她是一个开明又懂我心声的人。
林芳芳(女 高一学生):听音乐,摇滚类型的,让恶劣的情绪完全地发泄出去。或写在纸上,然后把它撕掉,就会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心情会慢慢平静下来,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叶婷婷(女 高二学生):我不想给别人带去不愉快,所以没有什么太好的减压的方法,只有自我安慰、睡大觉、暴饮暴食……
老编小结:转移注意力虽然可以作为减压的办法,但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宣泄方式,并没有真正打开心结,获得减压。有一个可以信任的倾诉对象却是极好的减压方法,沟通才能使你真正了解导致心情糟糕的症结,肃清部分甚至一切障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调查问题四:与同学(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如何化解?
张丹丹(女 高一学生):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视对方的性格而定,如果对方的性格开朗,我会主动道歉;如果对方性格孤僻,难以交流,我也没有勇气找他(她)道歉。
馨荷(女 高二学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是我的原则。
李文晴(女 初中学生):无论是父母还是同学,我会在短时间内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让我们双方都冷静地想一想,想清楚后再和平共处。
是韩雪(女 初二学生):与同学间的矛盾是通过面谈解决的;和父母间的矛盾,我是用写信的交流方式解决的。因为他们太凶,不太敢和他们当面谈。
陈英坡(男 高二学生):与父母间的矛盾多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守旧且不民主,一般我都不会让步,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错;和同学在一起矛盾也很多,但我们都不介意,因为那都是些小事,过几天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老编小结:大部分同学对于矛盾的处理都是遵循“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原则,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以书信交流或等待不了了之。这或许是宽容的一种体现,但却不是积极的处世心态,你不知道矛盾留在心底也会积少成多吗?
调查问题五:心中有秘密时最先想到向谁倾诉?结果如何?为什么?
尹江(男 高中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网友。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比如,关于早恋的问题,说出来肯定被同学笑或遭家长批评,但说给不认识的人听心理上没有伤害,因为不必担心走漏风声,写在日记里的话还有被偷看的可能呢。
王荣(男 高二学生):写在日记里。不喜欢向别人说,特别是感情这方面。我有一个大秘密——暗恋,除了我和日记本知道外,没有第三者知道。我把这些快乐的事情高高兴兴地记在日记本上,默默地深埋在心里,也许将来能成为一段美丽的回忆呢!
老编小结:从调查中发现,60%以上的同学有秘密时选择写在日记本里,10%左右的同学想到向网友诉说,5%以下的同学有与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倾诉的经历。在这里不难看出,现在的中学生与老师、父母和同学之间缺乏信任,情感交流困难,心理压力过重,已形成“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的状况。
亲情篇
孩子发言:父母对我的支持、鼓励与信任,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家长发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有强烈的独立自主要求,但父母却往往认为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不相信他们的判断能力,认为他们经验不足,这便是形成孩子自信与自卑的矛盾激化的原因,更易造成他们叛逆的心理。其实在孩子内心深处还是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与肯定,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不少父母又总是干涉太多,时时刻刻不放心,这种不信任就是导致孩子反抗的主要原因之一。想想看,父母的种种不放心其实也是太急切地想让孩子快点长大。但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给机会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只是在给机会的同时,不可完全放任不管,而应适时给予指导,尤其是孩子出现失误时,千万不要埋怨、责怪,而要帮他们总结经验,使他们不管成功或失败都得到收获。记住: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信任一定要做到彼此能够很好地沟通,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友情篇
馨荷说信任:信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真诚对待他人,他人也会以诚信回报于你。花季少年,处于叛逆的阶段,信任就是指引方向的导航标。
宋洋说信任:我的座右铭——The best proot of love is trust.(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没错,信任源于双方,只有爱才能让信任存在,所以不要轻易地将别人对你的信任毁灭,因为爱也会随之淡化。
林芳芳说信任:如果自己结交到坦率热情的朋友,我们感到自己被信任,因此快乐。面对一个世故冷漠的人,我们会感到自己被戒备、受提防而心情紧张。
张丹丹说信任:应该用平等、真诚、欢乐去营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它给我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动力和色彩。失去它会给我带来孤独、烦忧,给我的学习带来阻力,使我的生活黯淡无光。人与人之间需要它的存在。
杨翔说信任:真正的友谊在于危难时刻的赤诚相助。
刘桂林说信任:信任也不能太绝对,多数情况下应该充满信任,但有时过分地信任,难免会受到伤害。
侯佳丽说信任:信任如同沙漠中见到水源,迷雾中见到阳光。
师生篇
学生的呐喊: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能行!给我力量吧!
老师的反省:
(1)学生犯了错误不可体罚、讽刺和挖苦,要相信学生会改正,会改好。学生犯了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能否从中吸取教训。
(2)不要随便猜疑学生。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远不如成年人,他们喜欢正面的激励和信任,却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和猜疑,认为那有损于自尊心,是恶意的。
(3)对待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情感问题,老师和家长不要谈虎色变、大惊小怪,生怕学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男女学生交往是正常的,不要动不动就扣以早恋的帽子。就是学生有早恋,也千万不要压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要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个人的情感问题。
专家提醒
老师和家长为什么要多给学生一些信任?所谓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在家庭和学校,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有何意义?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成人意识强,而且敏感,孩子开始与父母疏远,而且逆反心理强。很多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激发矛盾,不信任,更会引起反感,经常不信任孩子,一方面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会使父母与子女亲情淡漠,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由此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些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首先与信任有关。
青少年问题研究心理咨询专家丁祉老师称,学校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更要注重全面育人,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商,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情商,老师要努力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每位学生做朋友。老师还要承担调解员的角色,帮忙调解学生间、学生和家长的矛盾。丁老师介绍说,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教师使用有效的交流策略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创造力的获得、自主性的增强、思维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相关链接
信任就是力量
高考状元及家长揭秘家教成功之道之一就是:信任孩子。
现在不少父母在学习上给孩子加压。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数学考多少分,语文考多少分,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考上什么什么高中、什么什么大学;不少高考考生的志愿也是按着父母的意愿填报的。父母干预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的事情太多了。状元们的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是什么态度呢?
第一、不强行让孩子学习,而是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相信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第二、不给孩子规定每门课考多少分,他们要求学习尽力就可以。
第三、没有给孩子规定考上什么学校。
第四、高考前不是给孩子加压,而是给孩子减压。
1999年全国高考广东省理科状元许顺说:“我的父母对我高考没有过高的要求,随便考,考分高就报好点的学校,考得低就报一般学校。他们总是对我说,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只要尽力了,考到什么成绩没有人会怪你的。”
1999年全国高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理科状元江鹏,以656分的总分考取了清华大学。他说:“高考前父母对我说,考试也不用太紧张,考场上只要发挥出状态就可以了。这对我充分发挥实力是一个强心剂。越不紧张反而越考得好,越紧张反而越考不好。”
标签:两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