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述评_次贷危机论文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述评_次贷危机论文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证券化论文,稳定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稳定是指一种具体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管理和评估金融风险并吸收外部经济冲击[1]。而金融不稳定就是指金融机构的挤兑或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损害了经济的运行[2],从而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因此金融不稳定通常表现为资产价格的波动、由银行挤兑或资本市场挤兑导致的流动性短缺以及风险的积累和扩散。由此可见,在目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背景下,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创新对于提高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便是对世界金融领域影响最大的创新,这种金融创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界限,导致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私人股权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出现,同时还出现了多种证券化产品,以及在证券化产品中再次证券化的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借款者的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转移信用风险以及增强经济中的流动性。但在本次次贷危机中,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会通过哪些渠道影响金融稳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比较已有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金融稳定的研究主要是从资产均衡价格的波动、流动性以及风险的扩散和传递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在综述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时,主要根据以下三条主线展开,即资产证券化对资产均衡价格波动的影响,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以及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和扩散机制。

一、资产证券化对资产均衡价格波动的影响

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资产均衡价略波动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分支,即单独考虑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对资产均衡价格的影响,以及综合考虑资产证券化及其引致的各种新型金融机构对资产均衡价格的影响。

(一)单独考虑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对资产均衡价格的影响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资产均衡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颇多。Citanna、Kajii and Villanncci指出,在确定性经济中,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会导致新型金融机构介入金融市场,从而使资产价格的波动更为自然,因此,资产证券化可以被用作控制资产价格波动的工具,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3]。Aninat从国际的视角分析了金融创新工具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这些金融创新工具包括可转换证券、证券化产品以及信贷衍生品。他指出,复杂金融产品的应用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管理风险的工具。同时,他认为一些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恰恰是由于市场缺乏管理风险的工具。通过对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化债券以及信贷衍生品等工具的使用,新兴市场国家可以通过各种风险转移机制来更好地管理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4]。另外,Mayhew(2000)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认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可以稳定资产均衡价格的动荡。

也有学者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加剧了资产均衡价格的波动。比如Geithner认为,资产证券化及其引致的各种新型金融机构虽然使美国的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也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泡沫、经济的剧烈波动以及风险的潜在积累[5]。他的这一观点也可用来解释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总之,国外学者并没有对“资产证券化是否会造成资产均衡价格的波动”这一观点达成共识,除了上述两种观点以外,还有学者对这一问题持中性态度。比如,Oh利用修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了当引入证券化产品等金融创新工具后,资产的价格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发现,这些金融创新工具的引入是否会对资产均衡价格产生影响取决于其能否促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善。如果它们能够促使市场更加完善,那么资产的均衡价格将会趋于稳定。反之,如果不能促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善,资产的均衡价格则将会受到影响。因此,资产证券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Zapatero(1998)也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对资产均衡价格产生影响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完善性。他用利率来代替资产的价格,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资产证券化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利率有时会大幅度波动,有时会趋于稳定。但在不完善的市场中,利率一般都会大幅度波动[7]。Citanna在一个简单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建立了资产的时间序列模型。他认为以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的主要作用是完善或破坏市场,有时它们会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有时会削弱资产价格的波动[8]。Aninat认为,当前新兴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随着可转换证券、证券化产品以及信贷衍生品的出现,市场中积累的风险实现了转移。由于新型金融工具主要使用在成熟的市场,它在新兴市场中的风险转移速度比较慢,同时产生的收益效应和风险效应都是扭曲的,因此,新兴市场在获得较少收益的同时却要承担较大的风险[4]。

(二)综合考虑资产证券化及其引致的各种新型金融机构对资产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前所述,资产证券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界限,导致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私人股权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出现,因此也有学者综合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及其引致的各种新型金融机构对资产均衡价格波动的影响。比如,Citanna、Kajii and Villanncci认为,不管是在确定的还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系统中,资产证券化及其引致的各种新型的金融机构使资产均衡价格的波动更具随机性,市场逐渐回归有效,因此金融体系从总体上来讲是稳定的[3]。但Geithner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资产证券化导致各种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3]崛起,虽然使美国的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也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泡沫、经济的剧烈波动以及风险的潜在积累[5]。

总之,国外学者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资产价格影响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但这部分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学者们在研究中认为所有金融市场吸收新型金融工具的能力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有着不同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些市场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是不同的,它们适应新型金融创新工具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创新工具会对这些市场的资产均衡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应对不同的市场体系加以区分,从而更加深入地讨论资产证券化对资产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二,许多学者在研究中以“金融市场的完善性”为研究视角,认为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中,资产证券化可以稳定资产均衡价格的波动。但按照有效市场理论,市场的完善性可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完善性市场”更有利于资产证券化稳定资产均衡价格的波动,学者们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界定。如果资产证券化在强式有效的“完善性市场”中能够稳定资产价格的波动,在半强式有效的“完善性市场”中无法稳定资产价格的波动,由于半强式有效的“完善性市场”也属于完善性市场的范畴,这就导致了反复的矛盾。因此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应该对完善性市场的类型加以区分,这样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二、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学术界主要持两种观点,即资产证券化不会引起流动性危机,或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品会导致流动性危机。

(一)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正面影响

持“资产证券化会对流动性产生正面影响”的学者认为,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产生之前,市场中投资者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或发行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但是在这些传统的融资方式下,市场中总是存在一定的“投资约束”。但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出现以后,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融资方式,一些学者认为,在这些新型金融产品的影响下,“投资约束”将不复存在,市场中也不会出现流动性短缺,所以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不会导致流动性危机的爆发。

(二)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资产证券化引致的流动性短缺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Bervas认为,资产证券化导致风险转移工具的永久性供给,从而使内生流动性不断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能够逃离货币约束,市场中不会出现流动性短缺,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证券化产品来满足它们的流动性需求。然而,这一融资链条的顺畅运转与市场信心是密不可分的,流动性供给也与资产价格的期望值息息相关,一旦价格发生逆转,流动性的供给也就会停止,这样由证券化产品及其债务工具串联而成的信用链条就会由于流动性的枯竭而无法正常运转,流动性危机就会衍化为信用危机[12]。Bervas很好地解释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Gai、Kapadia、Millard and Perez论述了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无法顺利销售,这导致流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从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他们还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一般结果,认为资产证券化导致市场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和资产价格泡沫,因此一旦泡沫崩溃,潜在的风险就会释放,系统性危机就会爆发[13]。BIS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在金融动荡期间可能会产生信用骤停,这样就会使经济中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安全就会受到威胁[14]。

(三)关于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影响的简单评述

比较以上学者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关于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正面影响的研究主要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而对负面影响的研究则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这些研究成果衍化出了一个新的现象——资本市场挤兑(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这一挤兑现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贷市场的违约使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不断地抛售证券化资产,以及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者不断地失去销路,导致证券化资产不断贬值,进而引起资金供给的减少和流动性短缺,而传统的挤兑形式主要是源于银行挤兑导致的流动性短缺。因此,这一部分的研究文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次贷危机原因的视角,从而丰富了金融危机理论。

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和扩散机制

风险转移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之一,资产证券化诞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转移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十国集团认为,资产证券化的主要作用集中在信用风险的转移方面[15]。Allen and Carletti分析了证券化如何使信用风险在银行和保险部门之间进行转移,以及银行如何扩散自己的风险。他们重点强调了风险在不同机构之间的传染机制,正是这种传染机制导致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存在[16]。Barrett and Ewan认为,银行通过证券化将风险转移到了私人股权公司、对冲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身上,但这些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明显不足,致使它们很难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导致风险分布的不透明[17]。Michael Mah-Hui Lim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以及管制的放松导致风险在转移的过程中被放大和扩散了,由此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18]。Reinhart and Rogoff认为,以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使风险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再转移到信用市场和资本市场,并且风险在转移的过程中被不断地扩散和放大,由此导致了美国严重的次贷危机[19]。BIS通过对证券化等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研究认为,证券化掩盖了信用衍生品的风险,一旦基础资产发生问题,金融创新就会产生金融冲击,从而引起危机的爆发[14]。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已经使银行、保险以及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部分遭受冲击都会传染到其他部分,由此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从国外学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及扩散机制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功能不但不能消除风险,更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引起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的这一基本功能。

四、结语

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既可以促进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也可能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在本次次贷危机中,以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产品既对金融风险的转移和扩散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的枯竭以及信用危机的发生,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在前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讨论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品基本功能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深刻把握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设计和利用资产证券化产品。

标签:;  ;  ;  ;  ;  ;  ;  ;  ;  ;  ;  ;  ;  ;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述评_次贷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