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郑州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郑州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单 冰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贸易系,河南 郑州 451191)

【摘 要】 目前,郑州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流动人口已成为郑州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本文从分析郑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着手,总结流动人口增长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实现郑州未来的可持续协调化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流动人口;保障体系

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以及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城市首位度地位日益提升,目前郑州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规模大于户籍人口规模的地市,体现了郑州较强的人口吸聚能力。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郑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为郑州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和需求市场,为郑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某些领域的资源分配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差距也逐步体现出来。

1 郑州人口发展现状

1.1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概念

按照河南省统计局 《2018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界定,常住人口通常包括以下三种人群:(1)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2)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的人;(3)境外工作学习及外出不满半年但户口仍在本乡镇街道的人。

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撑。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医院科室精神文明建设能为科室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劲的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医院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

但流动人口的概念却相对较为模糊,标准不尽统一。大多数对流动人口的研究采用国家统计局在人口普查中对流动人口是这样界定即流动人口指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且户口登记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人口。这种界定标准。

1.2 郑州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河南是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常年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郑州市作为河南的省会,其人口增长与河南省人口增长基本保持同步。据统计,2018年郑州首次跨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也超越南阳成为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近十年以来,郑州市总人口从2008年的743.6万增加到2018年的1013.6万元。随着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今后将不断发挥其在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方面的优势,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的流入,郑州的城市规模会进一步向特大型城市转变。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对外公示的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显示,到 202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为12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5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82%左右。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加剧了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的压力,同时,带来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困难,社会治安管理难度问题日益增加。据统计,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已经占到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个比率甚至高达90%。流动人口的居住地点不稳定,工作岗位也时常变化,这为流动人口的统计带来一定的难度,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加。

1.3 郑州市流动人口现状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 《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人口1013.6万人,另外,有340万左右的常住流动人口。据统计,流入郑州的人口数量,占省外流入河南人口总量的37%左右,占省内跨市之间流动人口总量的60%左右。作为人口密度较大的都市,郑州的人口数量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按照2018年的数据标准,郑州在73.4%的城镇化率的基础上,按照每年5%—6%的人口增长率递增,人口增长面临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二孩儿及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较前几年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 郑州市流动人口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流动人口造成医疗资源的相对稀缺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住房来源以单位提供 临时住房为主(占55.2%);其次是自己租房(占37.6%);流动人口中也有少部分人购买了商品房(占5%),以及其他方式的住房(占 2.2%)。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人均居住面积在5—10平方米占39.75%,人均居住面积在10—20平方米的占41.25%,10—20平方米的占7.53%,30平方米的占11.48%。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流动人口的住房条件较差,一般面积狭小,居住空间拥挤,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更是无法保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步伐。而为了增加住房,城市中的土地过度开发,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如火如荼,随之带来的就是城市绿化的减少和城市居住环境水平的下降。

2.2 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突出

一是由于流动人口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劳动技能,与本地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就业岗位普遍集中在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服务业或建筑业,收入与薪资普遍较低,而且流动人口多数以分散的形式谋生,未加入相关的工会组织,甚至与雇主未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导致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侵害了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而且会造成劳资纠纷,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威胁,也使他们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缺失。二是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普遍不高,数据显示,其社保参保率不到城市人口的一半。显然,社会保障相对缺失使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产生极大的阻碍。

2.3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相对缺失

无论是常住居民还是流动人口,教育问题都是面临的主要问题。郑州市原有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匮乏,公立学校指标有限,完全满足不了常住居民的子女入学需求,更不用说流动人口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时需要提供一系列证明和文件,程序复杂,障碍较多。一些城市的学校要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缴纳林林总总的费用,如赞助费、择校费、借读费以及其他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在各种费用的堆积下,无疑加大了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2.4 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凸显

郑州市医疗资源在近几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和急剧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则是相形见绌。以郑州市三甲医院为例,较有名气的公立医院都是常年人满为患,全省的医疗需求都来享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这里除了郑州市的常住人口外,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率在日益攀升。为城市做贡献,却不能获得配套的资源,是目前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进入各大三甲公立医院,住院部走廊加床是常年的常态,主任医生或者是有名气的医生更是一号难求。地方的医疗资源闲置率较高,而郑州市中心的医疗资源则过度的利用。在人满为患的诊疗大厅和住院部,疲惫的医生和拥挤的人群不仅仅是看病难、难看病的问题,更蕴含着一触即发的医患纠纷。

2.5 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本次研究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采取技术操作考核的方式,对每一位实习生进行综合考察。技术操作考试评价标准将滴眼药水、剪眼毛、冲洗泪道作为考察项目。技术操作作为实践考察内容,考核成绩应当以患者满意度和紧张度作为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则证明越紧张。

3 郑州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体系

我们总是在强调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在孩子年幼时就推动他参与竞争。让孩子背负上竞争责任,他们的注意力势必会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积攒能量的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反而变得越来越羸弱,家长却浑然不知,还在为孩子在小格局里的优秀沾沾自喜,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3.2 健全流动人口教育保障体系

如今,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日益凸显,子女教育成为流动人口面临的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政府首先应要流动子女入园上学等问题纳入城市总体的教育规划中,让流动人口子女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入学权。其次,应积极推广公办“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的难题。第三,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鼓励这些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并在城市落地生根。第四,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育监管。简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手续,制定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统一收费标准,杜绝各种乱收费,从而降低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更轻松地融入城市生活。

政府推进医疗改革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城市流动人口的利益与权益。一是流动人口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并签订劳动合同时,政府应把城市工作的流动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之中,鼓励他们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关系的转移和接续工作。二是由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建立平价医院,以解决流动人口在卫生、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三是推进医疗关爱落地工作,可以在流动人口集聚区附近的医院开设服务流动人口的专门窗口和爱心门诊,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

3.3 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度,应逐步建立和推进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规范用工制度及用工程序,借助国家相关政策,提高和改善流动人口的薪资水平及各项福利待遇,保障其基本的劳动权益。二是本着“广覆盖、低标准、可持续”的原则,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机制。三是提供多层次的流动人口大病医疗、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保障流动人口自身的权益。

3.4 改善流动人口生活居住条件

首先,提高流动人口集宿居住的比例。实施“政府搭台子、市场来唱戏”,利用空闲土地以及厂房,采取由政府集中投资或借助民间资金、企业出资等途径,提供专为流动人口建设的集住宿、管理、服务一条龙的集宿地,并在周边建设如超市、医务室、文体活动室等配套生活设施,引导流动人口纳入规范服务范围,减少进城务工人员的散居率。其次,不断探索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条件,调整和优化公租房政策。最后,依法加强私有房屋租赁市场管理,规范私有房屋出租,依法严厉打击房屋租赁黑中介,规范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行为,以保障外来流动人口租住的合法权益。

3.5 提升流动人口自身综合素质

目前,流动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欠缺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大多数外来流动人口就业分布在城市劳动力不愿从事的 “脏、危、苦”等工作。而且,由于流动人口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遵纪守法意识差,在适应与融入所在城市社会的过程中,会出现与城市有序的生活方式相悖的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流动人口自身需要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城市相关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强自身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以适应所在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与融入城市社会,实现由流动人口到新市民的转变。

表2呈现了样本校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特质测查分数的总体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这2 365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特质的总体得分均值为274分,标准差为27分,最高分为405分,最低分为201分,极大值与极小值间的差距为204分。其中求知欲和分析能力的得分均值最高,均达到40分以上。寻找真相维度的得分均值最低,为36分。

【参考文献】

[1]邢文会.郑州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6-109.

[2]周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12(03):27-37.

[3]冯芸,刘洋.聚焦新型城镇化(河南社会发展蓝皮书)[N].河南日报,2014-02-28.

[4]潘淑清.试论人口流动与生育转变[J].西北人口,2001(2):9-10.

[5]朱海琳,白薇,陈建成,张玉静.北京流动人口城市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5(3):7-10.

中图分类号: C924.21;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3-0261-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129

作者简介: 单冰(197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融资,发展经济学等。

标签:;  ;  ;  ;  

郑州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