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瞻性思考_产业集群论文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论文,前瞻性论文,产业集群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09)05-0074-06

从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标志。所谓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一定区域产业空间内(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由众多互相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根据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协作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文化产业集群的建构要求和运作特征,一是要有作为龙头的核心企业和分工协作的企业群,形成一个互动机制和企业网络;二是要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环节上成龙配套,企业群有较强的规模性、关联性和较高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三是要有强势地理空间聚集,空间化聚集程度较高;四是要有相关辅助机构和服务组织(如信息、网络、金融、科教组织)的强力支撑,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已在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还处于成长性阶段,而且发展不平衡,与湖北工业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相比,显然比较滞后。本调研报告对于湖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途径选择作具体分析,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一、湖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分析

1.从产业结构看产业集群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概括而言,近几年湖北文化产业核心层基本属于内容创意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体现出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而核心层产业集群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比较突出,核心层产业集群与外围层产业集群、相关层产业集群的层次结构和实现增加值之比趋向合理化。

从表1看出,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总额为2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2%。这一增长速度比同年全省GDP增长速度12.1%高出16.42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为2.73%,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按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划分标准,整个文化产业结构维度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2005年,三个层次增加值分别为67.01、30.05、62.57,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1.69%、18.69%、38.9%,三层次实现增加值之比为:42∶19∶39。文化产业主体部分(核心层和外围层)占到61%,较全国三层次之比(24.7∶23.3∶52)要好(即结构趋向合理化),核心层所发挥的核心和主导作用比较突出。2006年,三个层次增加值分别为78.78、36.64、91.18,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8.13%、17.73%、44.13%,三层次实现增加值之比为38∶18∶44。文化产业主体部分核心层和外围层实现增加值为115.42亿元,占到56%,体现了产业核心和主导地位。从增长速度来看,2006年,全省核心层表现出健康稳定增长,其中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和文化艺术服务业的增幅较高,而相关层增长速度接近50%。以上数据说明,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出一个以核心层为主导,外围层和相关层并行发展的格局,而在这个格局中,核心产业层体现了核心和主导作用。

核心产业层主要包括新闻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演艺业等。这些产业行业以“创意”为核心的特征表现得最为突出,是内容创意产业。这些核心产业在发展主体上是大型文化企业和产业集团,而其又是以产业集群组织形式为支撑的,在全省整体文化产业集群中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正因为其具有创意化、集约化、集群化特点,所以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核心产业都被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和核心性产业集群。我们探讨文化产业集群问题,分析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状况,首先要重视和观照这些核心产业的产业集群。同时,从外围层产业行业(包括网络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会展业等)来看,虽然这些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文化经济总值方面不容轻视,但这些产业与“内容创意”“创意为王”有一定距离,习惯上被视为文化产业的外围性产业集群。而相关层相关产业行业则构成边缘性产业集群。

2.从产业集团看产业集群发展

近几年来,湖北省积极实施集团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和重点扶持传媒业、出版业、影视业等重要产业门类的集团化建设,重点引导和集中培育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大产业集团。全省已组建了八大文化产业集团,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知音传媒集团、今古传奇报刊集团等。全省多个大型文化集团的产业集群相对发展较快,突现出企业群成长快、主辅业结合、强势园区依托等共同特点,充分发挥出导向性、示范性和先行先发效应。

从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来看,该集团作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全资子公司18家,控股公司7家,参股公司3家。2006年,该集团拥有资产总额3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4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6亿元,上缴各种税费1.81亿元。[1]集团的各个产业板块协调发展成绩显著,包括图书出版业、报刊出版业、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图书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关联实业和投融资业,形成了多类产业集群,推进了集团转型和产业提升。该集团已投资成立了长江崇文文化广场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包装有限公司等7个股份公司,这些企业群将成为集团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该集团拥有20刊5报,初步形成报刊产业企业群,并逐步转变为出版主业重要一环。该集团正在积极准备成立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集团还依托自身出版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一是进军电视剧、动漫业领域,二是拓展数字出版业,加快推进主业升级。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已形成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图书发行、印刷复制和相关文化服务业的产业集群,推动整个出版业的产业升级和多媒体融合,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出版产业体系,同时以投资、参股形式实行多元化项目拓展,向影视、动漫、文化外贸业等相关产业延伸。

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来看,现有6报9刊2网、8大公司,拥有资产总额近30亿元。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为10.36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2]为促进报业产业、传媒企业的发展,正在向跨地区、跨媒体的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传媒集团迈进。在产业集群发展趋向上,一是加快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效结合,促进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综合多媒体的转变。注重发展数字报业,把新技术应用于传媒生产、服务、营销等环节。二是剥离发行、印刷、广告、传输网络等部门,转制改企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组建湖北日报楚天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投资公司、发行公司、印务公司、广告公司、房地产公司、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长江出版合资公司,这些子公司将报纸产业的发行、广告、印务等业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运作和集群化发展。三是坚持发展媒体主业,强化媒体集群优势,发展和延伸多媒体产业链,继续做大做强集团报纸集群和期刊方阵。积极向影视节目制作、图书出版、文艺演出、体育产业开发、文化产品营销、旅游会展等相关文化产业领域渗透。

从知音传媒集团来看,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传媒集团,现资产总额6.36亿元,净资产4.15亿元。2006年实现经营收入3.10亿元,利润1.14亿元,利税1.38亿元,上缴税收6473万元。集团拥有9种期刊、2种子报、4个子公司、1个网站、1所学院。核心期刊《知音》杂志月发行量达到636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最新排名第5位,全国各类杂志排名第2位。其产业群由期刊报纸出版主业延伸到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影视制作、高职教育等行业领域,发展相关多元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规模化、多元化的集群发展格局。已组建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力争尽快实现改制上市目标。其知音广告公司不断提升经营开发能力,2006年广告收入达到6100余万元。其知音印务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期刊印刷基地,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润588万元。[3]该集团确立“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一体”就是以核心产业《知音》杂志的出版经营为主体,《知音》与系列刊形成强势企业群;“两翼”就是“传媒产业群”(包括期刊业、报纸业、电子网络媒体业)和“多元产业群”(包括广告业、发行业、印刷业、影视业、动漫业、教育业等相关产业)。

另外,如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着力培育广播电视广告业、广播电视网络业、广播影视内容业、数字新媒体业等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主业突出、系统集成的广播影视产业链。再如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以期刊报刊业为主体,提升期刊主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经营、广告业为两翼,横向拓张而形成成龙配套的产业链,并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品牌延伸而形成品牌产业群和内容产业群。

湖北文化产业集团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有四个共同点:一是形成了企业群,并以核心企业和强势企业为支撑;二是主业与辅业相结合,扩展产业群和延伸产业链;三是拥有自己的园区基地,产业集群发展以园区基地为依托;四是基本形成产业行业领域的文化产业体系,自我发展能力较强。

3.从区域空间看产业集群发展

从空间聚集来看,文化产业集群具有地理空间聚集特征。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区域成为集群的空间载体和平台依托。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大量企业因空间聚集和分工协作而形成企业群。企业群内不论是处于产业集群网络节点、承担产业整合和产品成型的关键企业、核心企业,还是大量与之密切关联的中小企业,都在区域空间内共生和群居,形成产业群落和企业网络。这种区域空间,是由企业群共生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和集群环境,存在企业主体的直接交流、产品的交易和信息的交流。其范围要由共同体的生存环境和共享利益来决定,其实质也要由共同体的共生共荣的生存方式来体现。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企业群在一定区域内的有序聚集和分工协作、专业化发展,突现出区域集聚的群体效应和规模经济。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产业集团的空间聚集性强,区域群落特征比较突出。从大区域宏观视角来看,省属大文化集团基本上相对集中于东湖“文谷”,形成超大产业区块和产业群落的强势规模经济,“文谷”将聚集十大产业群,包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艺术、古玩艺术、民间工艺、演艺娱乐等。从文化集团园区基地来看,在武汉的大产业集团都有自己的文化园区,为企业群和产业群发展提供基地支撑。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建有湖北文化出版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建楚天传媒印务工业园,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建长江报业园,知音传媒集团建有知音传媒文化园,今古传奇报刊集团建有今古传奇产业园等。再者,有的大文化集团或旗下公司在其行业领域通过资源整合、参股控股、市场分销、连锁经营方式而形成跨地域的产业群落、企业网络和区域环境,如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等。

另一种是由政府引导或大开发区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区,为文化企业群、产业群发展提供基地支撑和载体依托。由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产业园区而形成企业群体和产业网络,最为突出的是文化旅游园区。湖北省内各地级市均有这种旅游园区,形成以“行、游、食、住、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网络和旅游产品链。有的旅游园区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组合能力强,市场潜力大,园区内的旅游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建设精品名牌群,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像武汉城市圈内的旅游基地、宜昌市三峡旅游基地和十堰市的武当山旅游基地,在旅游企业发展方面,正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化和运作市场化,发展同行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进一步朝“发展产业群、拉长产业链”的路向进军,推动多企业合作和多行业联手,实行旅游运输联合化和导游服务公司化,建立促销联动机制。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建立了动漫产业基地。动漫基地以光谷软件园为依托,聚集动漫制作、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动漫广告、动漫软件设计、动画图书出版、动漫影音制作、动漫展示、卡通玩具等动漫及衍生产品相关企业,主要是孵化和培育动漫企业,打造动漫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武汉动漫基地发挥研发、制作、发行、贸易、交流、展示、体验、教育培训等功能作用,积极建设专业化的动漫技术支撑与公共服务平台,着重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动漫创意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开发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创意企业高端梯队。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带”,适时启动和聚合高校的创意园,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建筑设计创意园、时装设计创意园、民族文化创意园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园。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在空间聚集中表现出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企业群和产业群在空间聚集中形成共生和群居,这种群落空间主要是动态概念而不是静态概念,是由微观主体行为和共享利益界定的经济概念而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二是产业群落和企业网络的空间聚集而专业化较强、集中度较高、特色较鲜明,相对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增长;三是大文化集团的园区产业群落特征比较突出,正在趋向园区转型、产业升级和能级提升。

二、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问题分析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现初步形成了标志性产业集群和支柱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行业领域的企业群、产业群和产业链。但其仍属于成长型的、非成熟的产业集群,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大城市首位度较高

首先,是产业行业领域不平衡,同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领域的产业集群领先发展成效显著,而文化艺术服务业领域,如演艺业等领域还未真正形成演艺集群,缺乏大型演艺集团支撑。在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和相关层,网络服务业和印刷复制业初步形成了企业网络和产业群,但集群化发展不充分,处于成长型和培育阶段。而其他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群、产业群,其关联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其次,是地区之间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从全省来看,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的武汉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和襄樊,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比其他中小城市要领先一步,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要高一些,产业关联度要强一些,而其他中小城市则相形见绌,差距较大。

2.产业集群偏于成长型,产业链不够完整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成长发育时期,一般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自发性强而自为性弱,即使是大文化集团的产业集群也不规范,不成熟。有的产业集群的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和产品链不够完整,需要进一步加强纵向拓展与横向扩张。企业群之间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网络和系统集成还未充分实现。有的产业集群的集中度不高,分工协作层次较低,集群系统的产业张力和辐射力不强。有的园区基地空间聚集程度不高,缺乏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缺乏区域性优势集群的支撑。一些中小城市支柱产业集群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构成与分布不合理,特别是上下游产业缺乏产业配套与协作,难以形成互补性强的产业链,因而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不高。

3.产业集群特色不彰显,产品链有待强化

就文化产品而言,湖北文化产业集群还未形成多类型的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产品链,一些文化集团的产品系列趋于同型同构,产品生产电难免同质化。如出版产业的报刊产品,其系列产品产生趋同化倾向,在细分市场上差别不够显著,特别是具有荆楚特色的品牌产品不多,产品特色不彰。就文化服务而言,有的产业集群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效能上做得不够好,特色服务不彰显。全省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以园区为依托的文化产业集群,其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多于所提供的文化产品,产品输出明显少于服务输出。就科技化水平而言,全省整体文化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例不大,在产业集群的装备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

4.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企业群自身发展中创新动力不足,区域产业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提高水平和提升境界。二是政府引导和推动力度不足。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方面)效能还不高,一些中小城市对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有待加强。三是投融资比较困难。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多元化投资支撑,上市融资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选择,文化集团应积极争取上市融资。中小企业面临贷款融资难和成本攀升的困境,成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三、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1.坚持实施产业集群先行战略

产业集群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已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能级提升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是现今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为了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实施产业集群先行战略,有效推进产业集群的先行发展,发挥其先导、聚集作用和引擎效应。从功能要求来看,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专业化和协作化;大力增强集群企业的规模效应和集约增长,强化集群企业的各自产业特色;大力推进空间产业群落的聚集化程度,促进企业群落的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大力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价值链,使之由价值链中端趋向价值链高端而具有国际竞争力。从集群类别来看,要积极培育支柱型产业集群和强势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区域性(如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优先发展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以资源赋存为依托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大文化集团为中心的创意产业集群。从行业领域来看,就要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即传媒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网络等)、文化娱乐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设计创意业、文化物流业。从产业园区来看,要以园区基地为载体,突出发展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特色鲜明、市场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东湖西岸的“武汉·中国文谷”,5年内形成年产值过千亿元的超大产业区块,并重点培育强势产业集群,进而形成生态文化产业圈。

2.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既要依靠市场主导又要依靠政府推动,政府推动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尤为重要。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大都依托于文化产业园区(包括政府主导型园区和文化集团主导型园区),对于文化园区产业集群来说,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有力的政策扶持,出台土地资源、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鼓励和吸引大批企业进入特定地区形成产业群和企业网络,并形成由区位差别所决定的制度收益和政策优惠,用以促进企业群落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地方政府还要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以此有力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先进、开放、实用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特别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与支持,完善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文化企业群实现技术整合和集成,促进产业集群成功升级。其次,进一步优化软环境,通过政府推动营造和优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软环境,包括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创业氛围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样,政府推动既从政策引导、要素供给方面起到制导和扶持作用,又从需求诱导和公共服务方面起到培育和保障作用。

3.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主体

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作为集群主体的企业群,是通过空间聚集和分工协作生产同类产品,产业组织形成企业网络和群体效应。集群内不论是处于产业集群网络节点、承担产业整合和产品成型的核心企业,还是大量与之关联互动的中小企业,都在区域空间内共生和群居,形成由企业群共生互动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和集群创新模式。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主体,首先,就要求加强培育大文化企业,特别是重点培育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提高其产业集约化、科技化和高端化水平;大力发展中小型文化企业,提高其集中度、关联度和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积极推动民营文化资本创业投资,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打通银企融资瓶颈,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开放和规范民间金融市场,文化企业要朝上市融资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本运作模式,既会经营产品又会经营资本,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5~7年内,优先培育一大批年产值过500万元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一批年产值过1亿元的集群核心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力争形成5个以上年产值过50亿元、2个以上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推动成长型产业集群向强势产业集群发展。其次,着力推进产业模块化建设,大力发展模块化集群。产业模块化作为企业间协作的有效网络治理模式和创新性的生产组织方式,具有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和高附加值化特征,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发展模块化集群,推进企业内部模块化和企业群体间模块化,形成一个由核心企业主导和协调的模块化网络组织,以共同进行模块化产品或服务的创制和整合,进而推进产品的多样化、高端化和特色化,以高附加值占据国际产业分工关节点。

4.着重加强集群产业链建设

从产业链建设来看,文化产业集群具有产业关联、结构匹配、功能互补、多向协作特点,形成产业集成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能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深化专业分工、推进集约增长、降低交易费用的效应,有力促进技术、资本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良性配置,有效刺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企业群按功能形成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和互动关系,在整体生产经营环节形成产业链。产业链是指上下游企业围绕主导产业而形成的资源、研发、生产、流通、营销及衍生业务等诸多的环节链接和产业配套。产业链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关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现在国际竞争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竞争市场,产业链建设越来越重要,必须从纵向拓展和横向扩张两个维度推进产业链建设,推进主导产业的延伸和关联产业的衍生,促进产业链的完整化和延长化。就纵向拓展而言,就是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具体向上游的资源配置、原料供应、研发设计环节和向下游的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衍生产品(或衍生业务)环节延伸,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配套和协作机制,提高产品研发的创新能力和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力,使产业链与资源配置链、市场供应链形成互动化。就横向扩张而言,就是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项目拓展,积极开发相关辅业、关联产业和复合型产业项目,主辅业结合而一体化发展。如传媒业产业链可以向文化旅游业、文化外贸业延伸拓展。产业链的横向扩张,必须围绕做强主业目标要求进行,注意抑制过度的扩张冲动,防止推出游离主业发展方向的、超过自身投资能力的、投资回报率太低的产业项目。总之,通过加强产业链建设,有效促进形成主业突出、纵横发展、特色鲜明、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产业集群,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收稿日期:2009-03-12

标签:;  ;  ;  ;  ;  ;  ;  ;  ;  ;  ;  ;  

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瞻性思考_产业集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