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摘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他们如何从音乐作品当中感受与认识声音的美感,让他们在合唱当中感受声音之美,得到心灵的熏陶。
关键词:童声合唱、声音概念,发声方法,以情带声
童声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具有精深的艺术性。而班级合唱教学不仅是学生体验多声部感觉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当中,首先接触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我们会发现未经训练过的童声存在音色不统一、发声方法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合唱效果与学生合唱技巧的提高。由此,引发了对合唱声音训练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让学生明确的正确的声音概念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 歌唱发声时由于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得不对会阻碍歌唱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歌唱的表现力,因此,纠正错误的发言很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班级合唱训练当中,找到最适合学生歌唱的方法,是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歌唱的首要条件。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嗓音沙哑的情况,这跟学生平常用嗓不科学、喜欢大喊大叫的不良习惯有关的,小学生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而容易受损。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首先从主观上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才是优美的声音。引导学生轻声演唱,让学生理解音色统一、和谐的声音才是优美的,喊叫似的声音响亮但刺耳。因此,让学生多接触与聆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引导他们如何从音乐作品当中感受与认识声音的美感,从感官上对合唱声音的概念有初步的认知显得非常必要。
在合唱教学的实践当中,需建立起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学会细心聆听自己的声部在音色、音量、音准方面是否和谐、统一。合唱需培养学生关注他人、调整自我、协调合作的能力。例如,可采用对比法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同一首歌曲用优美的声音和用喊叫似的声音歌唱有什么不同。由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我校在开展班级合唱工作中,把合唱欣赏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利用课间时间循环播放由本校合唱队演唱的校本教材的合唱作品。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欣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合唱与声音的概念,为进一步的合唱实践做好铺垫。
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在合唱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歌唱中什么是正确的发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明白合唱不是独唱,强调个人的发声应与整体的发声融为一体,使所有的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高度的统一就要做到:1.正确的气息的训练。气息的运用是演唱好声乐作品的基础,因此首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呼吸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呼吸行为,可通过呼吸发声游戏、数数游戏和火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比如轻发“砰砰砰“的打枪声调整气息强弱,通过反复数数来控制呼吸用力点,模拟火车“呜呜呜”长音帮助学生锻炼呼吸节奏等。气息的练习包括叹气,叹长气和叹长气的滑行练习。叹气就好像生活中的叹气一样,要自然、放松,好像是从心窝里直叹出一口气来,要自己能听到叹气的响声,这个响声是一个混合母音,有“哦”的因素,要抓住“哦雨”混合起来的感觉,同时要感到胃部的周围有膨胀感。叹长气,把气息延长到适当的长度,不要固定音高,要像是从心里输出了一口长气,同时又舒适感。叹长气的滑行,就是往高音滑行到适当的高度,再滑下来,要始终抓住“哦雨”的准确度。这样可帮助学生找到发声的积极力量。2.声音的训练从哼鸣开始,让学生找到放松的状态,然后慢慢过渡到唱“U”母音,因为“u“母音的发音能让学生的嘴形自然地合拢,声音容易集中,对音色的统一训练有较好的效果。有了唱“U”母音的基础后,按同样的感觉演唱其他的母音。3.在和声训练中,让学生学会轻声唱法,用微弱的音量“p”和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地歌唱,重点强调相互聆听,学会边唱边调整音量、音准和音色,感受声音和谐、均衡的效果。做到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合唱状态的统一。
三、让学生学会“以情带声”演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小学生处在形象生动的音乐氛围中并受情景的感染,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乐由情起”是指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能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真谛。童声合唱教学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可以使童声合唱教学在一室之内,窥见宇宙;在有限内,追求无限。通过多种手段创设音乐情景,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到合唱教学中来,并能够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绪,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在合唱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生动、富于幽默的语言描述,并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体现声音的独特效果,在引导学生找到演唱高音的感觉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想象手里拿着一块石子,身体重心往后倾斜,往远处扔出石子的同时唱出“U”的长音,声音要像石子扔出的抛物线一样,往高处和远处延伸,从而寻找演唱高音的共鸣位置。此外,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意境的基础上,才能唱出有感染力的歌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而改变学生在演唱时不理解歌曲的情况下盲目喊叫的状况。比如在教唱二部合唱曲《小纸船的梦》时,教师可通过对神秘夜空、月亮的传说等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和音乐的意境在眼前“自主勾勒与歌词相符的意境“并经行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幅唯美的夜空画面,从而带动其用轻柔、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并感受柔美的和声魅力,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充分的熏陶。 再如:当训练无伴奏童声合唱《牧歌》时,柔美而悠扬的音响舒缓而悠长,充盈着整个教室,学生在演唱本声部旋律的同时,还要竖起耳朵,捕捉着其他声部的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此时,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歌唱环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动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从而用情带声让学生歌声唱出想象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童声合唱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徐敬珉
[2]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谈歌唱时几种不正确声音及纠正方法》 宣艳秋
[3]《新教育》2007(6)《如何加强初中学生歌唱发声的初步训练》
论文作者:赵敏燕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合唱论文; 学生论文; 声音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童声论文; 母音论文; 音乐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