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导语甩出“包袱”,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对于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说,导语是整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导语,根据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奇妙的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引领学生主动进入一个“探索”环境。使学生的思绪尽快地进入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境中。而且成功的导语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生活化。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将课本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将是最佳手段。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积极关注在生产、科技、市场等领域产生的新生事物、新问题,利用相关的数学理念制作成一些新颖事例进行教学的导入。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的时代感,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精神。比如,在初中三年级阶段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的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减轻单纯的数学演绎给课堂带来的枯燥感,我就将课堂的导语设计成学生们日常最熟悉的场景。师:“我发现现在很多同学都是到了学校之后才进餐啊。一般你们的早饭都吃些什么?”生1:(笑)“面包和牛奶。”生2:“煎饼”师:“啊,看来喝牛奶的同学很多。那么,大家是自己去超市买牛奶么?”生:“是!”师:“好,如果有一天你们自己有一家超市,也要卖牛奶,你们知不知道要怎么样计算出牛奶以什么样的价钱卖才能不赔钱呢?”生1:“看人家卖多少钱,我也卖多少钱。”师:“那你每天都要去别家店问价钱也够辛苦的啊!”学生笑。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好方法,在你不用每天去打听别人售价的情况下也能准确的给自己商品定价。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揭晓!”然后我在黑板上列出各种条件。桃子超市销售伊利纯牛奶,每箱的进价是30,经过一些市场调查,桃子发现,若每箱40元卖出,理想情况下每天平均可销售90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售价每提高一块钱,就会少卖3箱,假设每天销售量y(箱),每箱售价x(元),写出一个函数关系式,确定定价多少元最佳?用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从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二次函数定义,不仅让学生主动去探求解决的方法,还让学生了解学好数学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帮助很大。
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来
传统的数学课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是整节课的主导,不停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学生则是一个“看客”,就像一个个旁观者,不会主动的融入进老师的教学中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新课程理念也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要求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多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提升课堂的交流质量。作为教师一方,应该多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的情境。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交给学生一个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形象化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实现这种目的的最佳途径就是利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境意识。比如,在学习几何解题阶段,我就会让学生按照将要进行的具体内容,在课下准备好相关的几何图形模型。几何学习注重的是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最初的学期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利用形象化的模型掌握抽象的几何概念。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我让学生课前用透明性比较好的纸,按照要求做好一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在课上,我让学生在已经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上,画出对角线,找出交点,然后一同桌为单位,让两个学生将他们的平行四边形重叠,将上面一个图形绕着交点旋转180°,然后,让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图片情况。在学习“角的平分线”这一课时,我利用了相似的动手实践发。我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对折,再借用量角器测量两个折角的角度,找出这两个折角和大角的关系。在情境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平分线的特点,使学生享受“实践出真知”带来的快乐。总体来说,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提倡情境化的模式,并不是一个独创之举。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思维影响下,很多教师都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情境化的根本。我们提倡情境化不仅仅是增强课堂的情趣,更根本的是让学生从情境中了解学习的趣味,掌握化抽象为具象的具体方法,所有的努力,都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宗旨。
论文作者:邹光华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导语论文; 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