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 830000
摘 要: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互动愈加频繁,国际交流的机会和舞台日益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渠道日益通畅,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也成为不可避免之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研究,以达到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让学生为之受用.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学习方法,缺乏积极性。
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习方法,而且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但是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方法,一味进行习题练习。虽然习题练习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但是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扩充知识积累,做到对学习时间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即使花费时间做了许多习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大成效,或者是获得成效使用的时间过长。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缺少学好英语的信心,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热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只重视量化。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落后,效率低,过于重视知识量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而且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在英语教学的需求,不能有效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严重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真正会教的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使自己得以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而教。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的生存定位为一个发展人的生存,从内心里给自己定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不容许自己在教学岗位上因忙碌的工作而失去自己,他就会不断地、主动地学习、研究和充实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完善自己。
(1)目的与手段的本末倒置。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英语单词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对句式的应用过于关注,长期发展下来,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提升得十分有限,作为沟通前提和基础的信息获取能力十分缺乏。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手段是通过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将教育目的进行了曲解,将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进行了倒置。
(2)学习方法陈旧单一。日常交流与课程学习并不完全一致,教科书教授的句式在日常交流中可能有过于生硬和刻板的嫌疑。但目前教师教授单词和语法时,过于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对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战胜一个又一个的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会主动去学习,拼命去获取知识。至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外,还要指定和推荐一些必要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让学生们养成主动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语音语调的纠正。
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语音语调的时候向学生说明学习英语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督促和纠正。下课后学生之间需要互相指正学习,对容易混淆的外语发音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发音上的错误,让学生引起对语音学习的重视。
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考能力。
要尽可能鼓励学生掌握词组。在现实生活中,外语词组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最小单位。在中学外语教学课程中,对于单词的积累和学习不能占用太多课堂教学课时,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所学的单词,日常生活中自主积累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加入竞赛游戏之类的互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活跃课程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效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词组单词记忆的积极性。
3.增强学生说英语的信心。
不少学生怕说不好英语而不敢说,也有一些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不标准,语调不自然,缺乏自信心,有着自卑心理,从来都不敢说英语,他们怕犯错误,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丑”。一些地方口音重的学生不愿用英语说话,他们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像运用母语一样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然后,教师要积极调整口语教学方案,随时倾听学生在口语练习时的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并予以指导。
4.发展多媒体影音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有所改善。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英语教学中都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或语音教室。
四、在新课程背景下改变传统教师角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新教材正是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为教学目标的特点,无论是课文编排结构,还是句型、语法练习,都注重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进行多层次的运用。
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的习惯、按时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等。
五、在新课程背景下,融洽英语教学的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要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而产生亲疏和偏向;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发展合作精神。
六、结语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它纠正了传统课堂对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倒置问题,鼓励通过多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跨文化交流是在国际交往频繁的背景下逐渐引起注意的一种现象,跨文化交流能力包括“摒弃民族中心论的思想,拥有了解、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对外来文化有欣赏的态度和能力”和“在其他文化环境下,拥有流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三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活学活用教学法、批判辩证教学法以及循序渐进教学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梁承峰 张丹 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吕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能力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论文; 目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