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文科专业论文

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文科专业论文

国外文科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国外论文,文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和频繁的今天,教育的改革,包括文科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必须放在一定的国际背景中进行思考和实践。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国际上高等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文科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借鉴,对我国文科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考察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文科本身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而且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分化和综合的过程。因此,允分认识文科的含义也是确定其地位的重要条件。第二,文科的地位与文科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定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与整个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相关。显然,如果把高等教育,特别是文科看成仅仅是某种工具,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时,其地位必然要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同时也将其作为人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手段,其地位与作用则有所不同。

在理工科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国外文科为什么能一直保持重要地位,近些年来甚至有所回升,不仅师生绝对数量在增加,而且所占比例也很大呢?它持久的生命力来自它巨大的社会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人才。直到目前,许多国家大学文科学生及毕业生均占一半左右,印度甚至超过60%。这就是说,文科高等教育承担了国家半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而且,由于高等教育的综合化和文理科之间的渗透,文科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要指出的是,文科教育在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宝贵文化遗产,形成世界观。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素质教育促进的是所有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意义更深远。所以,美国以之为“有理性的工程人才的保证”,法国以之为“防止学生发展不平衡的手段”,日本则以之“传授共同文化和共同公民准则”。

其次是开展科学研究。文科的研究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也有助于近期、中期和长期问题的解决甚至政策的确立。除个人或集体的研究外,许多高校,尤其是名牌院校,还设有专门机构,它们往往成为地方、国家乃至地区和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中心或文化中心。除保持必要的文、史、哲等方面的人文科学研究和基础研究外,国外文科研究很强调现实问题的研究和为决策服务的研究,国家亦很注意发挥文科在这方面的作用。派专家参加各种级别的经济社会事务委员会,撰写报告,开设应用专业和应用课程,这些是国外文科高等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使之服务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国家决策的重要方式。

第三是直接参与社会服务。这一源于中世纪的做法在现时代得到丰富和加强,它包括开设校外课程,社会兼职,组织学生实习,接受咨询,为继续教育提供条件等形式。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绝不在理工科以下。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实践,为国外(主要是发达国家)文科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文科以其内容丰富,贴近社会和生活,方便灵活,耗资少等特点,成为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社会对以上三点的深刻认识是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地位得以巩固,甚至有所回升的根本原因,而一些具体情况又加深了人们的认识。一个情况是,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大,对与之关系密切的文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另一个情况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竞争加剧,机会减少,文科因其广博和适应性强而使学生的就业(包括转向后的二次就业和任中小学教师)可能多于理工科毕业生。

二、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

各国有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高等文科教育又为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所制约,其专业结构都带有本国特色,个性鲜明。但是,透过这些差异,从更广阔的时空角度去分析,又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

1.始终保持一定规模

如前所述,尽管文科在高教中的地位远不如以前,尽管各国有千差万别,文科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始终保持一定规模,学生数量在高校学生总数中占的比例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

据《世界教育报告(1993年)》统计,部分国家高等教育领域中文科学生仍占有相当比例,见表1。

表1 文科学生在各专业学生中所占比例(%)

国家人文科学 法律和社会科学

本科 研究生本科研究生

英国 11 11

2732

瑞士 15 17

4036

瑞典 16 32822

西班牙11 14

4543

罗马尼亚 3

41114

荷兰 12 11

3838

意大利15 14

4232

匈牙利4

31836

德国 3

31619

法国 25 23

2022

丹麦 18 72729

保加利亚 5

51828

前苏联16 17719

澳大利亚 23 21

2533

巴西 10 11

4351

美国 -

9 - 19

加拿大9

12

27 46

埃及 17 15

37 45

日本 18 21

39 42

韩国 8

18

29 33

2.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上面的统计不能也不应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变化。文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稳中有降。文科学生数量在发达国家仍处于较高水平,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专业结构的调整。

众所周知,传统的人文学科因其内容陈旧和与社会联系不密切而吸引力大减。在美国,经过战后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之后,80年代人文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均减少一半。与此同时,经过分化、综合和新建,大量的新专业产生。这主要在社会科学领域,绝大多数为应用性学科。仍以美国为例,从50年代到80年代,教育专业的数量由4 个增加到44个,管理专业由2个增加到17个,社会科学专业由7个增加到15个。

文科专业内部衍生的主要形式是学科群建设,即一两个学科为核心,与其他学科广泛契合、交叉,或寻找边缘生长点,形成新的应用性专业。管理、社区研究、家庭研究、外交、经济等都是很热门的学科群。仅管理学科群就包括了财经管理、商务管理、工程管理、教育管理、农业管理、行政管理、军事管理、外事管理、人事管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交通管理、计算机管理等十多个专业。

文科专业与其他专业关系的调整通过高校的综合化得以实现。由大学和学院将多种学科包容在一起。比如,英国不仅牛津、剑桥两所传统大学文科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后来建立的伦敦大学、其他新大学乃至多科技术学院也设有许多文科专业,呈明显的综合性。伯明翰多科技术学院有艺术与设计、建筑环境、商业、计算机与信息、教育、工程与计算机技术、音乐等8个学部;考文垂多科技术学院有工程、应用科学、 艺术与设计、社会、生物与卫生科学、商业6个学部; 谢菲尔德市立多科技术学院有商业与管理、文化研究、教育—卫生—福利、环境科学、技术等5个学部。

3.逐步走向中和、平衡

文科高等教育的稳定与发展,有赖于专业结构的调整,而专业结构的调整,则出自教育规律、学科规律和市场规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综合化,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分化、交叉、组合,市场对新理论和新人才的需求,为专业结构的调整既提出了需要,也提供了可能。文科高等教育在发展走向上逐步形成了两种平衡与中和。

首先是学科结构方面的平衡。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需要各专业及其人才数量保持一定的平衡,过于偏重一方是不适宜的,甚至是危险的。于是,有重文轻理、工传统的国家(如法国)和重理工轻文科的国家(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都在逐步调整专业结构,力求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作为上述措施的保证,是管理方面的中和与平衡。人们习惯于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分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学校自治)两大类,二者泾渭分明。实际上,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发展使人们的认识逐步接近,两种管理体制也开始取长补短。互相融合。作为地方分权(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地方学院构成的公共高等教育系统)和学校自治(大学)典型的英国,在有关官员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向议会提出绿皮书和白皮书之后,议会于1988年通过《教育改革法》在把高校进一步推向市场的同时,加强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而中央集权的法国,则从80年代初开始推行分权放权政策,使大学自主权扩大,与地方和社会的联系加深。这样,中央、地方、学校几个积极性的结合,有利于克服两大传统体制的弊端,使得高校按前面所说的教育、学科、市场规律办事,结合社会、地方需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并保持深入、持久、合理、有效。

4.坚持建设稳固基地

历史上大学曾经是文科高等教育的领地,在那里文科长期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理工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文科的垄断,为了保持一定的数量,保证水平和质量,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必须为文科高等教育建设一批稳固的基地。

在国外,此种基地主要由三部分院校组成。

首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学和著名的综合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在那里,不仅专业设置广泛,教学水平高,而且有相当数量享誉全国和世界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人员,在维护文科地位,推动理论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是文科高等教育的龙头。

其次是其他综合性高等学校,这既包括美国的文理学院,也包括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它们涉及面宽,以应用专业为主要方向,容纳了大量师生,是文科高等教育的基础和主体。

还有一些专门的文科高教机构,这尤以法国最为典型。1968年改革后,大学规模划小,一个学区的大学数由一所发展到若干所。于是,在保持多学科性质的同时,许多大学根据自己的传统和条件突出了主攻方向。在大学较多的学区,还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如巴黎一大的法律哲学专业、二大的经济专业、三大的语言专业、四大的文学专业、五大的社会—教育—心理专业等,都名扬四海。此外,法国的高等研究实践学校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工作,它的哲学、历史、宗教、社会等系和有关研究机构更是久负盛名。

三、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集中反映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成为历次改革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它的演进可以引起许多方面乃至教育本质的变化。一些人因战后50~60年代的诸多改革多涉及体制与结构,较少深入到课程和教学,而称之为“没有革新的改革”;而把80年代以来更为细致深入(同时也更宏大)的变革叫做“没有改革的革新”。国外文科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基础课比例

知识更新、产业调整和职业流动的明显加快,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使人才的适应能力在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便更加突出,基础课的比例明显加大。法国高等教育法甚至要求每个阶段都要根据自己的特定目标安排相应的普通教育内容。这方面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两种。

一种以法国为代表,通过展宽大学低年级专业界限的办法加大基础课比例。法国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两年,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深化和扩大适用于某一大专业领域的各门基础学科的知识”。这一阶段不分专业,只分为十个主修方向,即“领域”:法律、经济、经济及社会行政、文学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应用数学、科学、神学、体育运动科学技术、师范。各个方向的必修课占总课时的45%~75%,文科开设的全是诸如文学、语言、外语、历史、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余下的为选修课,其中也包括一定比例的基础课。

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即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甚至不分院系,进行普通教育,首先让学生“学做人”(Learn to be)。 这些课程约占学士学位学分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选修课中的基础课,基础课约占四年学分的一半。哈佛大学本科学院要求文理科学生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分析、外国语言文化、数学—自然科学五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斯坦福大学规定,所有准备获取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宗教、人类发展—行为—语言—社会过程与机构、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和应用科学、西方文化传统等八大领域中各选一门基础课。素有人文传统的耶鲁大学,则把基础课分为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科学四大类,供学生选择。日本大学前两年也如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统一由各样教养部安排,约占学士学位学分总量的三分之一。

2.实行文理渗透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呈综合化、全面化,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不断明显、加强,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客观需要。国外的大学,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文理渗透已经成为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

文科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当中的文理渗透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首先,文科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理科课程,以保证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尤其是促进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美国斯坦福大学规定,所有文科学生只能在修习了微积分或其他相应数学学分之后,才可学习高一级的专业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则要求,主修文科的学生必须修习占学士学位课程学分总量的16.5%的自然科学。至于计算机,它已经和外语一样,作为基本语言和技能,列入了几乎所有文科大学生的课程计划。

其次,文科中出现了一批跨学科课程,它们本身就是文理,甚至文理工渗透的结果。比如,牛津大学开设了哲学和数学、生理学和哲学、经济学和工程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冶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跨文理或文理工学科的课程。在为选修和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应用性课程中,特别是那些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课,跨学科的情况就更多了。

3.广泛开设选修课

国外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这与选修课密切相关。学分制可以在保证基本满足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尽量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但学分制必须以开设数量足够、质量可靠的选修课为重要条件。所以,可以说学分制离不开选修课,当然,选修课也离不开学分制,因为它只有在后者的范围内才能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多数国家把选修课分为两种:一种与主修专业或基础必修课有关,学生须从校方限定的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学分课程修习,称为“限定选修”;另一种不必与主修专业或必修课有关系,学生可凭兴趣或需要从课程目录中任意选择,称为“自由选择”。这样,合理的知识及课程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必要约束与个人的自由,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在这一方面,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的比例大,一般占总学分的40%~60%。为此,各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种类繁多,如耶鲁大学每年选修课达1500多种,而哈佛大学则把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从低到高分为四组,共4000余种。再者,文科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的选修课更广泛,更丰富。另外,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学校的人力(即学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国外许多大学允许学生跨系、跨院,甚至跨校选修,如日本实行跨校选修,学分通用的大学已达一百多所。

4.努力增加应用课程

当代高等教育观念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出人才与出成果这两项传统使命的同时,大学增加了另一项职能——服务,即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当说,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它的出路。对理工科如此,对面临更多困难的文科尤其是这样。

在这个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大潮中,开设应用课程、培养应用人才、从事应用研究成为重要方式。

短期高等教育机构本来就以应用专业为主,课程的应用性自不必说。近年来的主要趋势是利用其“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快速、频繁地调整专业,开设最新的、最实用的应用性课程。比如,法国两年制的大学技术学院(IUT)企业与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15门课程, 除普通经济学和法律外,其余的全是应用性课程,如表达技术、应用数学和统计、会计与预算技术、社会心理学、计算机管理等。“社会职业”专业的20余门课程,分成交流与表达、社会与当代世界、活跃与联系三个方面,除文学、艺术、哲学、史地外,也均属应用类,如视听技术、管理技术、社会问题、小组活动的组织、活动和教育的结构、心理学—社会学技术等。

大学则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注重应用性课程的水平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美国课程专家曾对一百多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的课程作过统计,发现这些学校平均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9%的新课程,应用性课程在后者中占有重要比例。比如,斯坦福大学针对美国社会问题开设的“西方文化”、加州大学开设的“城市研究”、广岛大学开设的“地区文化”与“情报行动学”等皆属此列。

标签:;  ;  ;  ;  ;  ;  

国外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文科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