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借鉴_道德教育论文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借鉴_道德教育论文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及其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说理和灌输为主,与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探索出我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之路,已突出地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面前。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加强与改进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一、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态及其特征

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理论方面,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流派众多、观点庞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类,每类理论形态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1.社会适应理论

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个体服从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价值、信念和习俗,并使个体行为模式化,为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有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训练。思想道德教育是使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特征遵奉和服从社会习俗。它包括的主要理论流派有以下两种:

(1)永恒主义理论 永恒主义是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的影响遍及西欧和北美。永恒主义对教育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德育方向上,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使一切人都成为“国家可信赖的公民”、“民主公民”。他主张青少年以广博的文化学习,来发展理解和判断能力。认为古代思想文化最有助于人们形成“理性的人生观”和“永恒的道德”,确立“善的观念”。

(2)要素主义理论 要素主义兴起于美国,它的主要特点是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把社会的遗产传授给青年一代,并促进青年一代的成长。要素主义根据新时代的需要确定了教育目标,那就是传递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训练能力,以有力指导人的行为、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保证人的未来生活的完美和未来社会的完善。要素主义要求纪律严格,利用“已形成的既成纪律”训练学生,让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是要素主义的重要教育方法。学校的纪律铁面无私,甚至采用惩罚都被视为正当手段。

社会适应理论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

其积极的意义:第一,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系统的课程安排,有利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第二,使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发挥了教育主体的功能。第三,教育目的是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有益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化,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有益于社会,这种理论提供了系统的社会教育办法。

其不足表现在:第一,它在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功能时,过分强调了注入式、传授式、强迫性的灌输教育,致使教育效果不好。第二,它忽视了儿童的自主性、个性及完善人格的发展。第三,它仅强调遵从社会道德和习俗,而没有强调道德和习俗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好坏也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2.人格自律理论

人格自律理论的特征是强调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条件,强调个性,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比较忽视道德教育主体的作用,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该理论强调个体道德选择性和道德决断能力的重要性,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规定为如何增强个人理性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人格自律理论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存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 萨特是存在主义道德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个性的“自我完成”。所以,存在主义极力主张教育要保证学生的真正自由、个性发展,反对对学生强求一律,搞划一教育。存在主义否认统一的、客观的道德标准,主张让学生自由选择道德价值的第一原则和真正基础,教师不应当把统一的道德标准强加于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选择。

(2)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主义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反对灌输、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它要求教师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对待价值、习惯等一切文化,不把这些灌输给学生,反而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批判。改变了原来教育中的“教师中心地位”,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后来,杜威的追随者将杜威的儿童中心地位进一步发展,达到了极端个人主义、儿童中心主义的地步,这样就出现了“儿童中心主义”,或叫杜威右派。他们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满足儿童的需要,追随儿童的兴趣,认为教育的中心不是教材而是儿童。

(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部分,强调儿童是一个不断思考道德问题的哲学家,儿童有他们自己关于价值问题的思考方式,能主动地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形成有组织的道德思维方式。其理论创立者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把个体道德发展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 他对传统德育课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把传统道德教育贬乏为“美德袋”式的教育。他还根据“心理学理论——教育实践——哲学反思”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两种著名的教学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科尔伯格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道德理论、内容的形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学派着重阐述“教授价值观的方法”,即价值澄清法。所谓“澄清”,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种价值观和行为形式的选择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个学习过程由三个阶段七个步骤组成。另外,他们还设计了很多活动,如课堂讨论、投票、游戏等,其目的是一方面吸引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开放、无拘无束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使教师掌握具体的策略,无须在高深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中寻求指导。

人格自律理论的优点是:它充分发挥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法,有实证特色。其缺点是:它忽视了教育主体的作用,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它带有明显的道德相对主义的特征,对个人的行为和判断无法进行道德的评价,主张取消道德教育,奉行放任主义的教育方式。

3.人格完善理论

人格完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完善人格,而这种人格的完善既要求个人的个性、动机和行为的综合,又要求有教育者的教育作用。人格完善理论的教育方法不主张用单独开课的方法去进行道德教育,但主张利用一定上课时间,为学生提供讨论道德问题的机会。他们提倡在自然科学、地理、文学和健康等各门课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道德暗示,通过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道德问题。这种理论的具体表现形态如下:

(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认为学习既是反应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自我调节过程;人的复杂行为就是通过观察、模仿,再认识过程动作而不断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注重强化学习的意义,认为人可以利用外部直接强化,从环境中学习,可以利用替代性问题,强化在体验自身行为的可能结果中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还创立了自我效能理论,即强调建立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为更好地学习创造条件。

(2)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 完善人格道德理论是以美国的里考纳为代表的学派提出的。他总结了大量实际经验,并吸收了有关理论研究成果,认为完善人格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人的完善的人格。他在研究美国青少年道德的过程中,针对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现状,分析并总结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学校进行完善人格教育以及学校传授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尊重和责任是学校普通的公共道德的核心。另外,他把诚实、公平、忍让、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合作、勇敢、民主作为学校传授的价值观。同时,他还提出道德教育的12条途径作为美国教育实践的重要实施手段,深受实践工作者的欢迎[2] 。

人格完善理论较前两种理论来说更为科学合理些,它集中了前两种理论的优点,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也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相对也比较科学。但仍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如此理论没有为道德教育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它为道德教育提供的课程太杂乱无章,影响也不系统,使教育陷入偶然性,没有建立道德教育系统体系。另外,对教师的品德要求过高、寄希望过大,要求每名教师都具有正直、诚实、积极、容忍、谦虚、耐心、坚强等优良品质,成为尽善尽美的完人,不够现实。教师也是人,必然有优点,也有缺点。对教师的影响作用希望过大过高会使教育落空。人格完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前两种理论的积极成分,虽其仍有许多问题和缺欠,但对我国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二、借鉴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各国从本国的历史、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现代西方思想政治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现代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环节,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灌输”与“渗透”并重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经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和安排,运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向人们灌输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这种正面的、显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但其缺乏灵活性,教育效果不显著。通过对现代西方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我们应吸取其经验教训,借鉴社会适应理论和人格自律理论中的优点,克服这两种理论中的不足。既要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避免从前教育方法的强迫性、教育内容的相对主义、教育形式的放任主义。

在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公开的、正面的教育方法当然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应当直接而理智地传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准则,观点不能模棱两可或取中立态度,要态度坦诚、立场分明,但只有这种直接的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其时间的集中性和观点的鲜明性容易给人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进而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意识障碍,从而制约人们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内化。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当更具有自然性和隐蔽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把教育融合在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中,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接受教育。“隐蔽性”、“渗透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除了理论传授外,还有大量的环境熏陶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其理论。

2.重个性化教育,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性、价值倾向性、能动性、个性化的人,亦即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通过对现代西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方历来十分注重人的自主性、个性化,并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上述的人格自律理论和人格完善理论中的各个学派的观点,都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设置整齐划一,一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体性明显增强。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主体性的激发以及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要求,忽视主体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3.增强教育对象的参与性与实践性,注重“行为养成”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别是人格完善理论不仅重视“认知”和“情感”,而且十分注重“行为养成”。注重行为养成,注意调动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政治修养方面的认识判断,推理能力方面的发展。一般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教育模式来进行,这样就达到了帮助受教育者学会思考和选择的目的,使得以前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终身受益。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仅会掌握学到的知识和规范,而且具有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石主要是认知理论,片面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实践,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由于缺乏实践,道德信念又不能外化、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意见》指出: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联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应特别重视道德实践知行转化的研究。

标签:;  ;  ;  ;  ;  ;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借鉴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