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的发展,在于不断的创新、发现,创新比命题的论证更重要。正如华罗庚教授指出的:“如果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2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这就促使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要做到这点,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进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大方向,与学生一同探寻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手脑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有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课堂这一个大的学习空间,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或典故引出课本中的新知识;②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③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兴趣;④让学生提前预习,找出疑点,激发求知欲;⑤一题多解,用比较法帮学生选出典型的解题方法,激发创新欲;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抽象性的东西以直观形象的面孔让学生欣赏,提高其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对未知空间充满疑问和好奇心,进而用心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与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用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探索兴趣,萌发出“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人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热情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和鼓励,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丹丹. 浅谈数学意识及其培养[J]. 安徽教育,2002(4).
论文作者:徐志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