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视角下的学习不良学生个案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518100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研究和引导学业不良学生的三个真实教育案例,分析、说明了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教育等与高中生学习不良的关联及相应对策。班主任应通过深度对话和研究,认真研究学生个案,找出不同学业不良学生背后的真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破解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障碍,完善其人格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 学习不良 社会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 班主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不是可以铸造出一模一样的产品的工业生产线。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有更丰富的智慧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有宽广的胸襟对待特殊学生。十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让笔者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只有以研究的状态进入班主任的角色,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的心理品质和发展状况,掌握学生成长发展的家庭、社会的基本环境,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习问题是学生阶段面临的最大型、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需要处理的重点内容。班主任每天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学习基本功,以及认真、勇气、毅力、乐观等品格特质,走出自己的成功人生。教很简单,但教得有效,就很困难。比如笔者管理过的每个班级都会碰到一些学业不良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必须真心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好好学习,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
那么如何在学业、人格上影响这些弱势的学生? 要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都要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再坦诚地面对,鼓励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然后承担起自己要负的责任。打破弱势孩子的学习困境,这是身为班主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每个学业不良的学生都不一样,问题的症结都有差异,需要我们去研究每个个案,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的心理品质和发展状况、成长发展的家庭基本环境等,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以下选择笔者近年所管理班级的几位学习不良学生的真实案例进行探讨。为尊重学生的隐私,以下以甲、乙、丙代替学生的真实姓名。
案例一:自认患有“考试焦虑症”、特立独行的甲同学
甲同学非常遵守纪律,对自己的言行要求高,但在班级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不与同学交流,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他在班级的存在感相当弱。起初任命该生为政治课代表,他坚决地拒绝,深谈后才知道该生以前曾担任数学课代表,因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弱,有了不愉快的经历。而且通过与家长交流,发现该生父亲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对该生言行要求过于规范化和条框化,家庭教育氛围也比较严肃,这对孩子的个性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该生学习成绩原来中等,后来持续下降。但该生在学习上非常认真,照理说不应存在如此令人诧异的成绩。为了寻找该生学习效果较差的原因,与该生及家长都进行过深度交流,试图探究原因,发现该生从初中开始,临考前就存在较为明显的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到该生在重要考试中的正常发挥。该生认为这是自身学习不良的重要症结。被问及为什么会感到如此紧张,是准备不足还是别的原因时,他说道:“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没什么问题,但是每逢考试总是会出现紧张。我考试后就觉得也没什么值得紧张的,但是在考试中总是身不由己。”后来多次通过鼓励及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他缓解了这种考试焦虑,可是学习不良现象仍然没有明显改善。通过与该生的继续深入交流和共同探讨,使他终于意识到自身的学习问题并非单单出在心理,学习效率和学习状态也许是导致自身退步的原因。他说道:“也许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我自己没有意识到,所以就认为是考试紧张造成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依据甲学生群体交往、学习交流被动、封闭的个性,从源头抓起,采取了四个措施。一是动员个性比较开朗、积极上进的几位同学主动接近、交流;二是把该生与学习方法较好的、善于交流的三位同学组成学习合作小组;三是请科任老师在课堂上有意多提问该生;四是与家长沟通,改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法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甲生不仅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个性更是开朗了不少,与同学有了愉快的互动。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就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微妙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社交能力往往和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
案例二:怀疑自己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的乙同学
乙同学在班级表现得十分安静和非常低调,不爱与人交往,也面临着学习不良的问题。她在学习上是刻苦而自觉的,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属于非常典型的付出与收获不一致。
笔者与甲同学进行过多次深入谈话,结合观察和科任老师意见,可以判断出她学习不良的原因并不是学习状态不好,而是学习方法不到位。该生自己也认识到这个问题,自己很努力,但是总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进步,也曾一度怀疑自己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而导致该生学习不良的学习障碍正是她极为内向的性子,有学习困难时也独自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小天地中迷茫,不会主动寻找同伴和老师的帮助。找到症结后,采取了以下措施:考虑到乙同学内向的性格特点,让她当地理课代表,来加强与同学的主动交流和班级的存在感。她接受了,而且面对繁琐的作业收发工作,她也能不厌其烦,尽心尽力地做好。此外,从笔者任教的地理科目着手,与她探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建议她能尝试多和同学、老师进行学习交流或咨询。后来,她触类旁通,逐渐发现了自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问题,并且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个阶段下来,成绩进步比较明显。
虽然甲、乙两位学生的学习不良症结有相似之处,但是解决乙同学问题比甲同学要容易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两者的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特点和教育参与度不同。甲同学的爸爸相对比较严肃,对于孩子的问题不会主动与老师或者其他家长沟通,仅仅是静观其变,该生也不怎么和家长交流;而乙同学有什么问题愿意和家长分享,家长也有意识地寻求班主任和老师的帮助,在这种家校沟通方面,乙同学占据了优势。所以,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家校合作十分重要,教育并非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其中,学生是学校和家庭双方联系的桥梁。
案例三:认为学习和生活都没有意义的丙同学
丙同学在班级如同“隐形人”,不迟到不早退,课堂课下都十分安静。和同学间很少交流,甚至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很多同学还叫不出他的名字。几任同桌也反映该生基本不和他们交流,“就是一个闷葫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常常坐着都能睡着,作业也经常缺交。常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有考虑过离家出走。喜欢自己独处思考,不太善于人际交往。喜爱写作,初中时会写魔幻小说向杂志社供稿,但中考后就不太愿意动笔了。在生活中,非常沉默,甚至可能一天都不说几句话。
经过多次与该生本人及家长深谈,找到了该生学习不良的症结所在。父母亲均在公司上班,工作稳定。学生是家中独子,父母亲对其学业均比较重视,母亲也比较耐心和细心。曾经因为中考的缘故,叫停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写作,也曾阻断过孩子和有好感的女生的交往。父母亲这种“强制性、突然性”的禁止写作,使其突然抽离最感兴趣的写作,随后是高强度、紧迫的中考复习以及难以提升的学习成绩,使其一定程度感到受挫。受挫后情绪低落阶段,遇到性情非常合拍的女性朋友,又被父母亲以“禁止早恋”的理由硬性阻断联系。由此,“感兴趣——禁止——沮丧”的反应链再次强化,陷入了“持续沮丧”的低潮期。
了解情况后,我加强了对该生的关注,课间到班里时,也常主动和他开玩笑。也和语文老师沟通,可以多关注该生的写作,如作文不错,可以在班上夸奖他。一来突出其闪光点,促进和同学的交往;二来鼓励其恢复写作的信心,重拾兴趣。并且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该生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例如在全校诗歌朗诵比赛中为班级编写朗诵词及作领颂等。父母方面,也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过多施加学业上的压力,同时偶尔会带孩子与参与“母亲团”的活动,和其他同学一起聚会,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不再是“任何事都无所谓”的“冷漠脸”。作业不交的情况也逐渐减少,爱看书的习惯也重拾回来了。可见,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需要父母和校方去引导的,而非一味打压、压制。
通过以上案例研究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方式、社会交往能力,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的群体动力、家庭教育等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认知方式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不良现象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多方要素的综合作用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因此作为班主任,笔者认为,必须通过积极的深入交流,找出真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破解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完善其人格教育。
论文作者:庄惠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学生论文; 同学论文; 不良论文; 班主任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