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单用与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郑飞杰,刘灵江,姚文鸣

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 315201

摘要: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单用与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I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I型躁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8周末,研究组的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8周末,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单药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的疗效与丙戊酸钠联合阿立哌唑相当,且安全性优于联合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立哌唑;丙戊酸钠;双相障碍I型

目前根据DSM-IV修订版诊断系统,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双相情感障碍I型和双相情感障碍II型。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躁狂急性发作患者常有严重精神运动性兴奋,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早期通常采取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目前,国际上已公认丙戊酸盐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2],如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可联合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治疗,加强疗效。2015年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指出阿立哌唑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用药,故单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具有一定前景。与此同时丙戊酸盐作为心境稳定剂对于精神病性症状无效,还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并对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因此无法耐受,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确切,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具有控制作用,且其安全性好[3]。故本研究将阿立哌唑单用治疗双相I型障碍与丙戊酸钠联合阿立哌唑进行比较,来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2岁,平均(29.3±7.6)岁,平均病程(19.6±7.3)d;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3-67岁,平均(28.2±7.1)岁,平均病程(20.7±6.9)d。以上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参考《DSM-IV》第4版中双相情感障碍I型诊断标准进行确诊;②BRMS总分在10分以上;③脑或躯体无严重疾病;④患者与其家属同意参加研究。除上述资料外,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给予患者口服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mg/d,逐步加量,其最大剂量不超过30mg/d。对照组加用丙戊酸钠口服,起始剂量:200-400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1200 mg/d,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的BRMS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评估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末进行BRMS量表评定疗效,以BRMS总分减分率的分级标准计算临床疗效,公式如下:BRMS的总分减分率-(基线总分-每周末总分)/基线总分X 100%。BRMS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好转,<25%为无变化。其中,显效率即为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4、8周,研究组的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不良反应比较

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提示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总体上,阿立哌唑组不良事件较联用丙戊酸钠组少。阿立哌唑组出现不良事件3例,丙戊酸钠组为6例。阿立哌唑组有头晕嗜睡1例,药物减量后好转,2例为便秘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组有2例心悸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腹泻未处理后好转,1例便秘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4周末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经过保肝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

3讨论

丙戊酸钠是国际公认的心境稳定剂之一,能有效的治疗躁狂发作。研究表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型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并优于安慰剂。针对双相I型躁狂患者,尤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单一应用疗效欠佳,故在治疗方面增加抗精神病药,一方面可以改善精神症状,另一方面起到增效作用。丙戊酸钠的副反应相对较多,如对肝功能、血液系统、生殖系统都有影响,还可能出现皮疹,影响药物浓度,在应用同时联合另一种药物,其药物不良反应会明显增加。

近些年,阿立哌唑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其对中脑边缘区D2受体具有拮抗作用,有部分5-HT1A激动和5-HT2A拮抗作用[4],也被当作情感稳定剂,单药既可以对双相情感障碍进行治疗,特别对精神症状与攻击、激惹的控制效果较好[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8周末,研究组、对照组的BRM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分值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8周,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阿立哌唑单一用药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I型躁狂急性发作,尤其是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其疗效和联用丙戊酸钠相当,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宗荣,金卫东,赵汉清.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性疾病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01,20(8):486-487.

[2]沈渔邮.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9.

[3]蒋正伟.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6,1(9):9-10.

[4]黄继忠,张明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2):75

[5]应益飞,徐松泉,叶剑辉,等.阿立哌唑治疗躁狂症30 例临床观察[J]. 江西医药,2007,42(1):52-53.

论文作者:郑飞杰,刘灵江,姚文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阿立哌唑单用与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郑飞杰,刘灵江,姚文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