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群众用电需求量也开始逐渐增大,为保证供电稳定安全,需要重视变电站建设效果。文本将结合电气工程强电安装特点,讨论隔离开关、电缆敷设、设备调试、线管预留预埋、接地处理、管内穿线、质量控制等施工技术,为保证110KV变电站运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强电安装;施工技术
引言:
本文讨论内容均围绕上海三一重机在奉贤区临港开发区建设的110kv变电站项目展开。本人在其中担任项目负责人角色,分析施工中常见的GIS组合柜、线路穿墙、变压器调试等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该项目关系到辖区范围内群众用电稳定性,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秉承谨慎、严肃、科学的态度处理工作。
一、电气工程中强电安装特点
电气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个设备组件会按照通过电流、核定电压、应用频率而划分为强电、弱电良好中能够。强电主要安装在一些电压、电流较大的环节当中。本次建设建木为110kv变电站工程,总投资金额为2031万,是2台50MVA主变、2路110kv进线的中大型工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努力,本次项目最终建设效果也是得到业主的认可,并获得了“优质工程”奖项。因为强电工程自身安装流程较为复杂,所以在正式投入施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程内容,标注好需要应用到的电气设备,在施工准备阶段,控制好材料设备进场,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对各个管路要做好预制工作,确保管路之间穿线顺利。对于强电工程施工来说,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可有效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运行质量,为加快施工进度,本人也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和施工队伍沟通,查阅对应施工规范,做好工程方案交底,为整体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1]。
二、变电站强电安装施工技术
(一)隔离开关施工技术
在本次项目进行开关施工技术隔离时,首先需要确定隔离开关连动杆和传动结构之间的连接是否稳定,之间不能存在缝隙,为后期100kv变电器的安装符合后期电气工程安装作业的需求,实现各项作业落实的准确到位。在进行隔离开关施工时,需要切实做好进深操作,控制力度,防止因力度过大而造成齿轮孔隙不吻合问题。在设置隔离开关时,需要重点关注触点位置与接触情况。为了保证触点灵敏度,可以将润滑剂涂抹在触头上端,避免实际操作时发生卡顿问题。另外,在安装设置之前技术人员还需要全面观察触头顶端,确保无无损,表面干净整洁。一旦发现触头存在磨损问题,就需要采取二次打磨,平整的触头表面可实现平稳工作状态,一旦运行状态不稳定,就会导致接触不良或产生电弧问题。
(二)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电缆敷设是强电变电器施工的关键环节,其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后期电气设备的应用运行情况。在对电缆进行敷设时,需要注意桥架的安装与消防处理,确保施工稳定落实。在安装电缆通道之前,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需要对敷设程序与路径采取充分核查,确保设计深度符合电缆敷设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安装施工。施工时,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固定好支架与托架。在安装吊架时要确保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连接板上的螺栓固定精准。一旦钢制电缆桥架长度大于30m,就可以使用伸缩连接板。为确保接地顺利,采用热镀锌钢之前,还应该对镀层厚度和质量进行综合检测。
(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变电站需要应用的变压器往往体积较大,所以从生产厂家向施工现场运输时均使用的是散件分批运输方式,等待所有组件进入现场后再统一采取组装。因为变压器内部组装构件比较复杂,所以要保证安装条件符合要求。例如:要在变压器内部为完全干燥条件下安装储油柜、散热器等组件。安装储油柜时要检查好表面是否存在裂痕、磕碰问题,储油柜内部干净、清洁、无杂质,做好气密性试压。安装油位表的时候,首先检查连杆伸缩性是否灵活,确保警报器能够在油位过高、过低时发出警示。安装散热器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附件,避免磕碰,减少散热鳞片损坏的可能性。另外,高压柜安装对于强电施工十分关键,高压柜安装要求较为严格,所以施工人员在正式开始安装之前,需要做好配电房的全面考核,例如:高压式门窗、楼板的检查等等,只有保证安装条件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次项目中安装了GIS组合柜,施工前仔细核对了设计图纸,设置好基础型钢,做好连盘处理,用电焊设备把连盘和型钢焊接起来,因为高压柜一旦安装完成后就,结构很难改变,所以一定要做好施工确认。对电气设备进行调试时,需要重视稳定性,例如:一旦发现变压器运行出现故障,技术人员要立刻切断相关电源防止变压设备受到损坏,根据实际情况调试差动回路。
(四)管线预留预埋技术
电线管的预留预埋施工及钢管暗配都是变电站强电施工安装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电线管材质类型较为多样,例如:PVC管是一种常见电线套管器具,虽然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是由于其材质较软,机械硬度、强度都比较低,所以在后期应用中存在老化速度较快,使用年限会受到影响,而且极易出现变形、弯折问题。因此对于PVC材质线管应主要安装在腐蚀性区域内。在敷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降低线路长短,控制弯头数量,控制线管应用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对于所有线路来说,铺设之前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线性能采取仔细核对,一旦发现线管出现裂痕、弯折、皱褶等问题,就需要及时清场,不能将此类材料应用到线路铺设操作当中。为确保管道受力稳定,在弯折线管时,可应用弹簧保护管线外部,在分线盒中对管线采取连接操作时,应利用锁扣连接的方式,做到“一孔一管”。为确保电线管路能够顺利运行,需要在连接过程中对光管管口采取正确的密封处理,各个点线的保护管要做到整齐排列,如果要在地下铺设管线,要避免保管接触到设备器械,如果部分线路必须要经过此类设备,应该提前做好保护措施。盒焊过程中,电线应该和管口对应起来,控制焊接效果是否牢固,保证管线的顺利应用[2]。
(五)电气管内穿线技术
管内穿线是变电站强电安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线实现顺利应用的关键步骤,在正式进行管线穿线之前,技术人员需要提前做好管路内部的清扫处理工作。首先在细钢丝或其他可清扫的材料上包裹住吸水布料。将包裹好的材料插进管路内部,上下反复拉动几次,将管路内堆积的脏水、污泥以及其他垃圾彻底的清理出来。为保证管内穿线顺利,还可以在管内撒入一定的滑石粉,确保其干扰、润滑效果,降低线路与管壁之间的磕碰摩擦,有利于提高穿线速度,确保施工进度稳定。在处理好管内后,就可以正式进行引线工作,引线方向应满足施工要求,且为了避免线路破损,要提高管路通畅度。如果工程管理长度过大就很容易出现弯曲问题,这对于引线传入有一定不利影响,可以在管路两端用两根铁丝来回拉动,为导线通过提供充足空间。变电站建设工程量较大,所以往往一根线管中要穿入多根导线,为保证对各种导线顺利区分,应用颜色标注。当前我国电气工程施工规范中支出,黄绿相间为PE保护线、红色为L3相、黄色是L1相、蓝色为中性线。因此在本次项目施工时,也是深刻落实了国家技术规范,合理调控用电负荷量,确保电气管内穿线技术正常使用[3]。
(六)接地问题处理技术
通常对于变电站的接地处理可分为两种:1、工作接地;2、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指按照工程实际运行要求而采取的接地处理,而保护接地则是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保护接地可避免设备绝缘而出现破损,防止设备外壳被出现过高电压。在正式进行接地工作时,要先找到接地装置的安装标准,综合工程设计图纸。例如:每个接地体之间的距离需要保持在5m以上,与变电站建筑之间距离相隔1.5或2m以上,施工焊接之前,要确保焊接表面清洁,没有污损和铁锈。管理人员要核对好施工图纸上需要接地的变电设备数量,如果核算错误,就会造成电缆沟接地线数量短缺,从而导致后期应用的质量问题。
(七)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为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建设要求,需要在前期根据图纸设计安排好施工流程和工艺技术,检查好设备仪表的读数,严格根据说明内容进行施工与组装。同时按照说明书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控和组装,分批次进行施工人员调度,审批文件、图纸,确保施工质量可满足实际要求,所以进场材料需要提交生产资质合格证,样本质量检测合格证书等文件。各岗位技术人员要定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现场具备安全标示及安全警示,从安全到质量都满足变电站施工要求。
结论:综上所述,电力行业创新改革正不断深化,强电施工作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重视,结合其安装特点与运行规律来制定科学、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帮助其提高运行效率。为了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本项目施工时间选择在凌晨1点-6点,设备进场后令所有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荣妹.变电站建设现场施工过程控制及工程管理探究[J].科技风,2019(13):194.
[2]朱克平,何英静,倪瑞君,等.浅谈变电站电缆敷设与二次接线的工艺改进策略[J].电工材料,2019(02):46-48.
[3]刘志军.核电厂区施工变电站输出电源与电站内中压厂用电源相容性分析及建议[J].电工技术,2019(05):73-74+77.
论文作者:裴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变电站论文; 强电论文; 管路论文; 设备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管线论文; 电缆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