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183;改造#183;继承#183;创新——论列宁对待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格尔论文,逻辑学论文,态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列宁对待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态度可概括为建立在辩证、唯物基础上的批判、改造、继承、创新,是“批”有“改”、“改”中有“继”、“继”中有“创”,四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这是今天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值得学习的辩证的具体同一性的态度。
关键词 列宁 黑格尔逻辑学 基本态度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各种学说、理论、思潮相继涌进国门。这不是坏事,因为任何一种文化、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令人担忧的倒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方法问题。一些人在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问题上往往易走极端,要么是奉为圭皋、全盘接收,要么是全盘否定、不屑一顾,而前一种态度更具普遍性。这些都不是辩证态度。学习方法比学习内容本身更为重要。确立辩证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经典作家学习。重温半个多世纪前列宁对待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态度,学习他的辩证思维与原则坚定性,在今天仍有重大现实意义。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作为概念的辩证法,《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也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的第一阶段。在逻辑阶段,“绝对精神”尚未体现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是以纯粹思维与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1914年,列宁为了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年轻的布尔什维克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和繁忙的革命工作之中,以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读了《逻辑学》,并作了大量摘录,写下了著名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研究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的逻辑学,首先碰到的就是态度问题,态度科学与否,对学习成果关系极大。列宁指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1〕就是说,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何谓“辩证”?它是由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 〕列宁也正是采取这种既批判又革命的态度,这是“一分为二”分析的辩证态度必然得出的结论。具体而言,坚持批判态度,就必须坚持唯物立场,坚持实践性、扬弃性和严格的历史性;而革命也就是改造、继承和革新。因此,既批判又革命的辩证态度可以用八个字四个环节来描述,即批判、改造、继承、创新。
列宁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把人的认识看作是螺旋式上升的无数个圆圈,因此,他认为不能割断认识史。他在“概念总论”部分转述了黑格尔这样一句话:“一般地驳斥哲学体系并不是意味着抛弃它,而是进一步发展它,不是用其他的、片面的对立物去代替它,而是把它包含在某种更高的东西之中。”〔3〕这是对待旧哲学、 包括对待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科学态度,同样,也要把黑格尔逻辑学视为哲学史上必不可少的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列宁曾严厉地批评了资产阶级教授把黑格尔当作“一条死狗”来对待、完全否定黑格尔哲学的态度。〔4 〕正如他自己所说,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最新的科学进化论,它不容许对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歪曲的考察。〔5〕他还认为, 唯心论对唯心论的批判,往往有利于唯物论。例如黑格尔客观唯心论对康德先验论的批判,就为丰富和发展唯物论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料。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否定是哲学的进步,反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哲学的进步。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正如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块泼掉一样,也不能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合理内核与其唯心主义体系一起抛掉。这就要采取辩证的态度。这实质上也就是辩证否定的态度,即“杨弃”的态度。正如恩格斯所说:“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杨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6〕首先要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坚决地、毫不动摇地否定旧事物, 即列宁所讲的“打倒天”;同时批判地改造、吸收其中一切合理的因素。这种“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于它的否定东西中的”否定,这就是辩证法的特性和本质的东西。〔7〕总之,正如列宁所说的:“我总是竭力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读黑格尔的著作:黑格尔学说是倒立的唯心主义(恩格斯的说法)——就是说,我大抵抛弃神、绝对、纯粹观念等等。”〔8 〕这就是列宁的科学态度。
鉴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特殊性,因而列宁的态度除上述的以外,必不可少的还应包含一条适合于批判和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特殊指导思想和态度。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就体现在列宁针对黑格尔关于把逻辑学建立在“客观精神的运动上”思想所写下的一条重要批语中:“科学认识的运动——这就是实质。”〔9 〕这是唯物主义地吸取其合理因素的关键性指示。逻辑学是建立在“科学认识的运动”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的运动”基础上,这是区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关键所在。列宁所说的“科学认识”是指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在人的思想中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从不知到知、从不深刻不全面的认识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这就形成了科学认识的运动,这就是逻辑学的实质问题。列宁这一句话实质上表明了改造黑格尔逻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列宁辩证态度的总表述。
当然,具体而言,列宁对待黑格尔逻辑学的态度可概括为建立在辩证的、唯物的基础之上的批判、改造、继承、创新。这四个环节构成密切相关、相互渗透的系统整体与有序过程,即在批判的基础上改造,在改造的同时继承,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实际上是“批”中有“改”、“改”中有“继”、“继”中有“创”,一环紧扣一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下面分别作一微观考察。
先说批判。批判就是揭露其唯心主义本质。“不破不立”,没有批判,就谈不上卓有成效的改造、继承和创新。对于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被费尔巴哈称为“理性化和现代化了的神学”的黑格尔哲学,批判是首要的任务。列宁真正是做到了把批判贯穿于研究黑格尔的全过程,坚持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对于《逻辑学》一书中的唯心主义糟粕,列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总是旗帜鲜明地给予驳斥、鞭苔和抨击,有时甚至拍案而起,予以痛斥。他用“胡说”、“呓语”、“僧侣主义”、“奇谈怪论”、“空洞的学究气”等词句来批判其体系中的糟粕。如在“概念论”总论中,黑格尔说:“概念在其客观性中就是自在自为的客观本身”,“概念是客观存在的灵魂”,这就是说客观事物不过是概念的外化,而当概念从主观性、客观性阶段发展到“理念”时,就达到了完满的概念——绝对理念,它消融了一切矛盾,不再需要发展,黑格尔整个逻辑学体系就此封闭,这实际上是对发展的背叛。为此列宁深痛恶绝地称之为“=客观主义+神秘主义和对发展的背叛”。〔10〕这一评语深刻地批判了其体系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性质。此外,列宁对黑格尔所说“逻辑是纯科学”(意即纯思想、纯概念是构成世界的基础,是逻辑学的对象)的批判;对黑格尔否认假象客观性的批判;对黑格尔关于精神“比自然界无限的丰富”,把精神视为“主客观的绝对统一”的唯心主义露骨观点的批判(在引文左右两旁均批下“神秘主义”四个字)等,都突出表现了列宁的批判立场。批判也就是否定,没有批判的否定就没有发展。批判也是为了改造。
改造。对于辩证唯物论者来说,黑格尔的许多观点并不象一件什么现成的物件随意取来即可使用,而是要经历一番改造制作的功夫。改造是继承的前提,如果说批判是清除旧基地,那么改造就是开挖基地,它是构建新的思想大厦的前奏。列宁用了很大的精力在改造继承上面。他使用了诸如“倒过来说”、“应该读做”、“倒过来=纯粹的唯物主义”等词句来改造黑格尔逻辑学。黑格尔认为,意识的运动“有如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是以“构成逻辑内容的纯本质的本性为基础的”,列宁批了“特色”二字,并认为应“倒过来”:“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以‘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申出来。”〔11〕将头足倒置的黑格尔逻辑学重新倒转过来,并把它安置在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之上,这是进行改造的原则性方针。依据这一方针,列宁把黑格尔抽象的“概念”改造为现实的“人”,把“异在”解释为“不以人为转移的自然界”,把“客观精神”改造为“客观认识”,把“理论的理性”解释为“理论的领域”等等。列宁说:“运动和‘自己运动’……——谁会相信这就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12〕按照上述说法,列宁的改造大体可分为理解、拯救、清洗、解脱四种方式:
(1)理解。 把黑格尔的某些话从其体系中拿出来看就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要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加以正确理解,赋之以全新意义。抽象出来加以唯物的理解,这是一种改造。比如列宁写道:“绝妙的公式:‘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体现着特殊、个体、个别东西的丰富性的这种普遍’……好极了!”〔13〕单引号中的话就是黑格尔在论述具体概念比抽象概念更深刻、更高级时说的原话,列宁不但全文引用,而且大加赞扬。还有,列宁说的“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性”, 〔14〕“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等,〔15〕都是从黑格尔体系抽取出来加以重新理解以后,形成唯物主义辩证法著名论断的。
(2)拯救。在黑格尔某些论述中包含部分合理因素, 但是头足倒置了,要“拯救”这些观点,就有必要将其重新转过来。如黑格尔在阐述历史和逻辑一致原则时说:“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列宁批道:“听起来很象唯物主义”。为什么听起来很象唯物主义呢?因为在黑格尔那里,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不是逻辑的东西要符合历史的东西,而是相反,“哲学在历史中的发展(哲学的历史——笔者注)应当符合于逻辑学的发展”,〔16〕所以要将其重新颠倒过来才“象唯物主义”。
(3)清洗。黑格尔一些观点虽然包含了某些合理思想, 但它不但是唯心主义概念运动的组成部分,而且使用的概念也是唯心主义的。这就应把硫化铜与黄金区分开来,清洗其唯心主义的“粪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比如黑格尔的“善”实际上继承了康德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这种道德的“善”就是实践。实质上这种实践只具有伦理的意义,它包含神秘主义色彩。列宁对其进行清洗、改造、抛弃了“善”这一神秘的提法,而把实践这个概念奠定在唯物主义基座之上。又如列宁提出“打倒天:唯物主义”,〔17〕黑格尔所谓的“天”,是纯思维概念领域,认为从“天”中可以“产出”自然界来。列宁主张“打倒天”,就是要抛弃“天”这一神秘的王国。
(4)解脱。这也就是解放、脱俗——脱唯心主义之俗。 前三种改造方式的对象都有黑格尔现成观点可资改造、继承,唯独这第四种方式不同。在这种方式适用范围内,黑格尔的合理思想往往隐藏在重重的唯心主义迷雾后面,有的合理思想则通过唯心主义概念运动整个行程才隐约可辨。这就增加了改造的难度。列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这把锋利的“解剖刀”,透过神秘的迷雾,把被尘封许久而显得暗淡无光的思想“珍珠”一个个解放了、揭示了出来。如列宁在针对“概念论”第一编中“概念”与“判断”这两章所提的概括性意见中说,黑格尔的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以及“对立面统一”等合理思想是“穿过迷雾般的极端‘晦涩的’叙述才‘透露出来的’。”〔18〕同样,黑格尔关于否定之否定的天才思想也是通过其整个概念运动的全过程才显现出来的。正因为列宁敢于、善于把这些“珍珠”从唯心主义雾障中解脱出来,才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从中进一步挖掘出了关于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的辩证思想。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来改造黑格尔逻辑学思想,这是列宁研读黑格尔著作的一大特色。以上讲的是第二个环节改造的四种方式。
继承。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列宁摘要《逻辑学》一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创新。继承也就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要求不偏离人类思想发展的文明大道,吸取前人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继承是在肯定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发展”,可见,继承既包括继承以往哲学命题的抽象意义,也包括继承某些命题的具体含义,对黑格尔辩证法尤其要如此。列宁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在黑格尔逻辑学这座“大厦”中,到处都有宝藏,就看你识不识货。列宁真可谓慧眼识珍宝,举凡其中大大小小的合理思想,无不被他采撷了出来。黑格尔逻辑学中大约有一百多个范畴,列宁在改造中有的摈弃,有的则继承了下来。其中有的范畴只反映自然物的个别特性,如“感受性”、“繁殖”,还有“量”部分的一些范畴(它们属于较窄的领域——数学),列宁认为均不宜包括在逻辑范畴之列。其他如物质、运动、时空、实体与属性、直接与间接、连续与中断、一与多、全体与部分、内与外、一般与个别、相对与绝对等范畴列宁都批判地继承了下来。同时,列宁还满腔热情地用“机智而且聪明”、“好极了”、“卓绝深刻、正确”、“真正的辩证法”、“唯物主义近在咫尺”、“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吹来一阵可以说是清凉的风”、“极度正确和中肯”等词句称赞这位近代辩证法形态完成者的精彩观点。凡是有此类批语的地方,一般说来都是列宁主张大力继承的内容。比如列宁在黑格尔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论述中就继承了以下合理思想: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的思想,关于实践的一般特点(实践是一种主观要求,实践是把主观变为现实、达到主客观一致)的思想,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猜测等等。此外,列宁还高度重视并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内在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源泉的思想,指出这是“辩证法的精华”。〔19〕
最后一个环节是创新。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拓展、革新、升华。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就只能在原地踏步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就不会有思想的发展与哲学的进步。创新是辩证发展观点的具体体现,创新比继承从一定意义上说更为重要。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比黑格尔哲学高明得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在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统一问题上,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与对立统一规律方面,在辩证法的体系等重大问题上,列宁都有其出色的创新和贡献。
黑格尔第一次试图将逻辑学同世界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发展史联系起来,尝试建立辩证逻辑体系。列宁在此基础上,在阐述辩证逻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客观基础时,提出了辩证法、逻辑学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著名原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的新发展。
列宁的创新发展最鲜明地表现在辩证法十六条要素中。实际上这十六条中的前三条最初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来的,后来才发挥成了十六条,虽然从中仍可窥见黑格尔的思辨的辩证精神的痕迹(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许多要素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已超出继承的范围了。这固然也说明了创新与继承在某些场合下是不分家的。在十六条要素中,列宁特别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这一光辉思想。 他先是在4、5、6、9 等条要素中概括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来自内部的矛盾性,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等。接着在16条中指出质量互变的过程,就是对立面转化的过程,在13、14条中指出事物的否定是由于内在矛盾产生、发展的结果,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的统一,这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其他两条基本规律的基础。最后列宁在方框中做出结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20〕此外,列宁在十六条要素中还提出了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的一些原则:客观地、全面地和发展地看问题;明确规定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是辩证法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并指出否定之否定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把人的认识的辩证途径概括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等,〔21〕都是列宁在继承黑格尔思想基础上的重大创新。
由于列宁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使黑格尔逻辑学中正面表现出来的或歪曲表现出来的,或原先被笼罩在唯心主义迷雾后面的种种合理思想,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使哲学的思维冲破了黑格尔人为地设置的神秘主义栅栏和牢笼,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列宁对待黑格尔逻辑学具体态度的批判、改造、继承和创新四个环节,可归结为既批判(包括坚持唯物的、历史的、实践性的态度)又革命(包括改造、继承、创新)的态度。这是辩证的科学的态度。 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A是A又不是A”这也就是具体同一性的态度。辩证态度与具体同一性的态度有共通之处吗?请看列宁的话。列宁曾称具体同一性为“辩证思维的本性”。〔22〕“A是A又不是A” 可写成A=A和非A的统一, 即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列宁说的“客观(尤其是绝对)唯心主义转弯抹角地(而且还翻筋斗式地)紧密地接近了唯物主义,甚至部分地变成了唯物主义”〔23〕,说的就是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中间接地包含有唯物主义因素。过去的哲学是今天和明天哲学的起点和基础,而明天的哲学则是过去哲学和今天哲学在更高水平上的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离不开人类文明与哲学发展的大道。以上,就是列宁对待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态度,他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各种哲学思潮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有益启迪。
注释:
〔1〕〔3〕〔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4页、第177—178页、第104页、第84页、 第186页、第84页、第147页、第98页、第137页、第230页、第292页、 第103页、第1888页、第246页、第238—240页、第115页、第308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4页。
〔4〕《列宁全集》第15卷第15页。
〔5〕《列宁选集》第2卷第64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14页。
〔7〕《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3页。
标签:逻辑学论文; 唯心主义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列宁论文;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辩证思维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科学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