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宇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 056038
摘要:如今我国城市化进展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土木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崛起,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这个行业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这时就必须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去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水平。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目前,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稳定性、经济性、操作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应用效果较好。但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过程,施工中涉及的环节多,影响因素多,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在以往的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中,施工裂缝、漏水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和居住者的居住舒适性。因此,工程建筑施工人员要认真的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
1 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1.1 主客观因素
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在保存、施工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施工细节,例如:温湿度、施工时间等,这些细节控制不好,将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强度,造成结构的不稳定。按照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因素分,可以从主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主观因素是施工相关人员。在工程项目中,施工的主体是人,人控制着工程的进度、施工标准等,但是,在一些工程中施工管理不严格、施工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等现象普遍存在,工程的质量无法进行把关,必将出现豆腐渣工程,危害社会。因此,要想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要从对人员的管理抓起,全方位的提升人员的思想和专业素质,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其次,客观因素。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也是水泥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反应的过程需要有相适宜的温湿度,这就需要在施工时选择外部适宜的环境进行施工,避免由于温差问题导致热量不能良好释放,从而造成裂缝等现象。
1.2 施工材料因素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主客观因素受人员素质和施工工艺控制水平影响的,而施工材料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也很关键。建筑工程的工程量一般较大,施工材料的种类多,用量大,尤其是水泥、钢筋等关键材料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如果其强度、标准不能够达到工程要求的标准,工程质量则很难保证。但是,一些建筑工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使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使用,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工程中不合格施工材料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工程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土木工程企业的竞争激烈,市场的规范导致很多隐藏利益日趋透明化,这就导致很多工程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幅下降。为了追求高收益,工程企业开始放松材料的质量标准,采购并使用性能不能够保证的材料进行施工,最终工程的质量不能够控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②相关部门管理的不完善。工程企业能够将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应用到工程中,很多情况是由于对工程企业的监管存在漏洞,工程企业不顾工程质量钻各种空子,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
2.1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首先应保障所用材料符合设计需求,水泥的标号、骨材的规格、添加剂质量等都应加以检验,通过多次试验确定材料的最佳配比,在搅拌环节应严格按照配比和添加顺序将混凝土、水及其它添加剂进行混合,确保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各种材料均匀的进行混合。在运输途中,需要做好措施避免混凝土浆液出现离析现象,避免远距离运输并设置合理的转载次数,如出现离析需二次搅拌至合格状态才能投入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混凝土易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温度应力和自缩性,因此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加以关注。首先在水泥浆的拌制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不仅会造成水分的蒸发,影响水泥的流动性,也会使水泥过早凝固。为了降低热量值,可以采取用添加剂替代水泥的方法。通常会使用煤灰粉等替代一定量的水泥,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如果再夏季进行施工,可以采取添加冰块冷水等措施进行缓解。搅拌后如果需要长途运输,还需加入缓凝剂,从而延长水泥的凝固时间。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执行,避免裂缝产生。浇筑前需要对模板进行检查和紧固,将缝隙堵住避免漏浆,且通过浇水使模板保持湿润。为了降低天气因素对结构质量的影响,应避免直接在高温、光照强烈的施工场地施工,并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监控,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梁板的浇筑应首先进行节点处的浇筑,振捣密实后再使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当结构的尺寸较大时需要分层进行浇筑并分层振捣,需在前一层的初凝时间内完成后一层的浇筑作业。浇筑时应均匀、平缓,避免出料口的高度与模板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在尚未初凝前进行振捣,振捣深度应在进行振捣时应快插慢拔,多个点位同时进行避免漏振,控制好时间和频率,直到表面出现浮浆、无泡沫和下沉为止。在浇筑后应对边角和表面处及时进行补浆,确保边角的质量和表面平整度。拆模时应注意对结构边角的保护,出现表面裂缝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尤其需要加强温度控制,为了使内部的热量能够及时排除,浇筑前可以设置循环水管,用过这种方式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内胀外缩引起裂缝。浇筑完毕后应做好保养工作,需要确保保养时间满足要求,在保养期间,主要做好补水工作,在炎热季节需要在表面覆盖防晒材料避免在高温和光照下水分快速流失,在低温时应做好保温措施,避免结冰后体积膨胀引发裂缝。同时避免表面放置重物或将结构悬空放置。
2.2 添加物法改善混凝土结构性能的措施
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但是其抗剪能力较差,为了改善其抗剪能力,可以采取添加物的方式提升其性能,如提前布设钢筋或纤维材料,使这些材料参与受力,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在浇筑前应确保钢筋等材料的规格、数量和质量满足施工要求,特别是避免锈蚀材料的存在,已经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绑扎或焊接,以实现钢筋间受力传递的连续性和自身强度。
2.3 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力也不能忽视,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运用中在不断应用新技术降低内部约束力,如常见的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通过这些保温措施减小内外的温差,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盈利,同时也在不断降低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从而避免在外部约束力的长期作用下使内部产生裂缝等缺陷,如在地基与混凝土结构间设置滑动层,从而在地震等情况下减少地基带给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力,使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能力等满足恶劣情况下的受力要求,避免出现裂缝甚至断裂等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土木工程中大量运用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严格管控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工艺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结合工程特点针对混凝土结构易出裂缝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雪林.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新材料新装,2018,1(08):296-297.
[2]孟广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8,3(21):100-101.
[3]张洪龙,李 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J].湖南水利水电,2018,(06):132-135.
[4]张春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J]. 门窗,2019(08):149,151.
论文作者:郭天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混凝土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