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城南一小,浙江省 乐清市 325600)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从上述名言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质,进而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自觉遵守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但是,现阶段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成效并不显著。因此,下文先对小学体育课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提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以期能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法
一、小学体育课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曾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体育课中需要培养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文就对学生在体育课中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在一个身体各器官组织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他们骨骼的发育与生长,促进其快速长高。(由于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引起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既有利于改善骨的机能与形态,使骨骼变得粗实和坚固;也有利于足弓、骨盆、胸廓、脊柱等骨骼的正确形成。所以,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小学生骨骼的发育与生长,促进其快速长高。)也能够促进学生呼吸器官的发育。(由于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提高,肺内每分通气量(即每分钟的通气量)加大,增强了呼吸器官的功能。所以,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呼吸器官的发育。)但是,目前多数小学生都存在体育锻炼频率较低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身体各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并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教师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2)良好的安全习惯
由于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一般都需要在室外进行。导致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危险或者意外。如果不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就会造成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时还会给学生带来人身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体育课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要充分活动开,预防伤害发生;上体育课时不爬高,不从高处往下跳;跑步时不互相推,拉,拌,追逐打闹;不在花坛、台阶、狭窄等不适合运动的地方运动和游戏。;上体育课时不佩戴各种金属的或者玻璃的装饰物,如发卡等;上体育课只穿球鞋或者运动鞋,不穿皮鞋或塑料底的不利于运动的鞋子;体育课中不做各种危险动作等安全习惯。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XX市重点实验小学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王刚按常规召集学生做好的准备活动,然后分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散点在各运动场地进行练习活动,体育教师王刚巡回指导各组学生练习,并间断参加一些小组的活动。临近下课还有十分钟左右,体育教师王刚吹哨子集合,准备下课,就在此时,一名男同学萧XX为了尽快到达体育教师王刚所在的集合点,走捷径从1米高的台阶上跳下来,不料没站稳直接后仰摔到在水泥地上。体育教师王刚见男同学萧XX倒在水泥地上一动不动,立即跑去看望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当男同学萧XX送被到医院后,经医生诊断为头骨摔裂。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同学萧XX之所以会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而造成。
二、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教师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铺路石子,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发者”,更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引领者。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并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前提条件就是要先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纠正。那么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第一、小学体育教师可制定体育课堂纪律及行为规范,这样有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第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因学生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充分明白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危害,他们才能下定决心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第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反复出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例如:XX小学四年级的杨阳同学,由于养成了不爱运动的不良习惯,导致他每到上体育课时,总会找出种种理由向教师请假不上课或者根本不到课堂上课。这样不仅给教师带来很大的麻烦,也打破了上课的秩序。为此,教师对杨阳同学不爱运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找出有效措施激发他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终杨阳同学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不但克服了不爱运动的不良习惯,也养成了爱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彭杰成.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几点体会[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6:2.
[2]陈钢锋.浅谈体育教学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3:2.
[3]牛水枝.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1.
论文作者:侯晓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行为习惯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不良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