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7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经初期检测疑似前列腺癌的50例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DWI扫描后进行穿刺手术活体检测,其中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实验组(n=27),未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对照组(n=23)。分析DWI检测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前列腺组织DWI信号强度和ADC值。结果:与穿刺手术相比,DWI检测成功率达93%。实验组患者前列腺组织D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800s/mm2:130.45±21.90 vs 105.66±77.23;b=50s/mm2:137.72±37.25 vs 89.34±77.23,p<0.05),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82±24.35 vs 153±19.36mm2/s,p<0.05)。结果:DWI信号强度和ADC均值能直观显示癌变程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老年前列腺癌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诊断
前列腺癌是西方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位于男性癌症患者的第二位。尽管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但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早期诊断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有研究表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对肿瘤的检测和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2]。因此,本文以此为方向,选择我院初期检测疑似前列腺癌的50例老年患者,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初期检测疑似前列腺癌的50例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DWI扫描后进行穿刺手术活体检验,其中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实验组(n=27),未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对照组(n=23)。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实验组平均年龄(68.3±5.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8.9±6.9)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完整,无其他严重身体及精神方面疾病。
1.2 方法
使用GEI.5T Signal Twin Speed 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DWI检测。DWI选用单次激发的EPI进行扫描,以体线圈为射频发射接收线圈轴位扫描前列腺和精囊,参数设定为:层间距1mm,层厚4mm,矩阵128mm×128mm,视野(FOV)24cm×24cm,b值(扩散敏感系数)800s/mm2、50s/mm2,扫描参数TR4 575ms。运用Functool2 处理原始DWI数据,获得ADC图像,由放射科2名副主任医生分析是否患有前列腺癌并计算ADC值。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分析与穿刺检测相比,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成功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组织平均DWI信号强度和ADC值。DWI值越高、ADC值越低,表明恶性肿瘤程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准确率
经过穿刺活体检验,50例老年患者中,有27例前列腺癌患者,23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由放射科副主任医生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结果,其中25例患有前列腺癌,25例未患前列腺癌,成功率达93%。
2.2两组患者DWI信号强度比较
b=800s/mm2或b=50s/mm2,实验组D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恶化是由外界环境诱导遗传信息突变产生的。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达前列腺晚期,难以治愈。因此,优化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3]。目前,临床上仍以穿刺活检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穿刺活检会产生疼痛、感染、直肠出血等症状,老年患者身体条件可能并不能承受这种有创伤的手术操作[4]。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更适合用于老年癌症患者的诊断。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磁共振成像的方法之一。水分子在生物组织内的自由扩散与组织内细胞数量、细胞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细胞数量越多,细胞膜越完整,水分子自由扩散受限程度越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基本原理是在T2加权自回旋波序列前叠加两个对称的扩散敏感梯度回波,两次扩散敏感梯度回波作用后静止的水分子在第二个梯度脉冲重聚相位,产生的信号不降低;而处于扩散运动中的水分子在第二个梯度回波后水分子的相位不能完全重聚,从而发生信号衰减。通过Functool2可以对DWI图像进行处理,得到ADC图,对ADC图上特定区域进行处理得到局部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值即为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定量数据。通过病理检查发现癌变区的肿瘤细胞数量多,体积小,排列紧密等会加强对水分子自由扩散的限制作用,即发生癌症病变的DWI图像信号强度高,ADC值低[5]。
本文选择50例初诊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经过穿刺活体检验,5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有27例前列腺癌患者,23例非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分析有25例患有前列腺癌,25例未患前列腺癌,与穿刺活体检验结果对比成功率达93%。两种b值下,实验组患者DWI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800s/mm2:130.45±21.90 vs 105.66±77.23;b=50s/mm2:137.72±37.25 vs 89.34±77.23,p<0.05)。实验组患者ADC平均值为82±24.35,对照组患者ADC平均值为153±19.36mm2/s,实验组患者ADC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前列腺组织癌变度高,可能出现癌症病变。
综上所述,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对老年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颖浩.我国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2):77-80.
[2]梁宇霆,靳二虎,张艺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0,01(4):272-276.
[3]叶定伟,李长岭.前列腺癌发病趋势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3):177-180.
[4]王跃,周文生.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66-367.
[5]睢争妍,尚中甫,刘跃奎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4,(7):91-92.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患者论文; 前列腺癌论文; 磁共振论文; 实验组论文; 老年论文; 对照组论文; 信号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