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学校中学生评价的展望论文

对未来学校中学生评价的展望论文

对未来学校中学生评价的展望

王贝贝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北京)

摘 要: 从学生评价的发展历史轨迹来看,未来学校的学生评价将继续沿着传承与创新的路径前行;将在大数据时代的支持之下,突破目前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的不足;将依赖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情怀,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未来学校;学生评价;展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生产方式和技术革命引领着教育的变革。当我们进入信息社会,来到互联网时代,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的学校必定会发生重大改变。近年来,未来学校的概念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未来学校的教与学、师与生、课程与教材以及学生评价等问题的研究一时间大量涌现[1]。在这些问题中,学生评价因其在学校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成为讨论热点。随着未来学校的崛起,学校学生评价会何去何从?与现在相比又将有哪些变化呢?本文尝试通过回顾过去,驻足当前,并结合客观条件和外界支持对其发展进行展望。事实上,当前对于未来学校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关于“多久才算未来”、“怎样才算是未来学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2]。出于这点考虑,本文将不去“遥望”,而仅是基于当前的现实,对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我国学生评价的改革走向与发展可能进行思考。

一 从历史轨迹看未来学校学生评价发展路径:传承与创新

有学者将学校学生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3]:早在奴隶社会时期,考试制度已经产生。中国古代的教学著作《学记》中有对考试制度的明确阐述,到后来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几经发展,流传甚久。虽然到后期其弊端逐渐暴露直至废除,但是很多考试方法一直延续至今。19世纪中期学校学生评价进入教育测量时期,各种客观的量表被广泛应用于学生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测验量表愈具科学性。当然,教育测量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难以考查学生作为人的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情况。20世纪三十年代年以后学校学生评价发展到了全面评价时期,这个时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他们的思想品德、综合能力等。

可以看出,学校学生评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先前的评价方式或模式没有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完全消失,而是实现了突破和改进。沿着这一轨迹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学校在学生评价方面无论如何发展,都不会完全摈弃先前模式、另起炉灶,而是会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保留有价值的,改进问题与不足,在传承与创新并存的过程中进步。

二 从当前不足看未来学校学生评价发展方向:发展性评价

认清现在才能把握未来。诚如前文所提到的,未来学校的学生评价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传承与创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学生评价等方面也获得长足进步。在笔者看来,近年来学生评价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为未来学生评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沃土,而学校在学生评价中还存在的不足以及暴露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评价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所在。

新课改之下的学生评价已经在探索之中获得了不少进步。如在微观上表现为有的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理念有了转变,宏观上表现为在学生学业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考、高考等一直处于探索变革中……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当前的学生评价仍存在很多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操作层面上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为重心。比如,尽管目前已经在形式上将综合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但在实践中,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家长方面最看重的仍是考试分数,在他们看来,“分数高的学生”就等于“好学生”。不少地区综合素质评价形同虚设,更有学校在对学生的分数以外进行评价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成绩佳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自然而然”地优秀。这样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还加重了学校以及师生的工作负担以及心理负担。此外,即使在认识上有所提升,由于教师时间、精力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加之技术或者工具方面的短板,在实践中,存在由于学生评价使用策略不当、评价工具不适等引起的评价规范性、科学性不足问题。比如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有不少老师错误地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就等于对学生的夸奖或鼓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只进行不甚“走心”的肯定性评价,而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变得麻木和无感,甚至适得其反。再比如新课改还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性,虽然多元主体理念逐渐被落实,但是关于多元主体的评价参与还缺乏技巧上的探索,各方主体到底该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仍缺少行之有效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过多元主体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实现。

从当前现状来看,未来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实现发展性评价,不仅需要时间,也呼唤政策改进、经济投入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吉猫出租》小夜子从小和婆婆生活,受婆婆的影响,也一直喜欢猫,她几乎每天都向婆婆报告猫的情况,好像婆婆一直活在身边。婆婆让小夜子在小时候即使没有朋友也不寂寞。所以奶奶去世了以后,奶奶最爱的猫成了小夜子的小写的他者客体,猫能填补她的心灵空缺,与猫为伴就永远不寂寞。对于《人生密密缝》的里的女儿友子来说,她睡觉必须抱着的毛巾,睡觉做噩梦醒来也会抱着毛巾哭,毛巾已经破烂不堪了,但是毛巾上面有妈妈的气味,于是这块毛巾就变成了她情感的寄托,她对无能妈妈很失望,但是她依然对母爱充满渴望,虽然获得不了她想要的完美的妈妈,这个破毛巾确实她实实在在能抓得住的。

在未来的学生评价改革中,以上这些薄弱环节都应该成为着力点,通过不断改进而实现发展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评价标准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所谓多样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的情境来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甚至实现评价的“私人定制”,追求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谓灵活性是指在实施过程中不过于迷信所谓标准,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试。当然,“灵活”不等于“随意”,否则会使评价标准的功能丧失。其次,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尤其避免只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倾向。再者,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恰当选择和利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使前者的科学性和后者的人本性得以发挥,相得益彰。另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证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等多元主体对学生评价有更明确、正向的认知并发挥出各自作用。最后,实现评价过程的形成性。不拘泥于最终结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重视评价的技术和策略,比如教师的评语明确具体,不泛泛而谈等。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因素对等离子喷涂涂层吸波效果的影响,并展望了等离子喷涂制备吸波涂层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 从客观条件看未来学校学生评价发展保障:教育大数据

可以预见,在大数据的支持之下,学生评价有望步入新的台阶。在评价功能方面,大数据将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全程记录功能和预测功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切的评价,助力学生评价发展功能的实现;在评价标准方面,大数据“样本=总体”的特征能使丰富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价标准差异性成为可能;在评价内容方面,大数据有助于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又可以丰富评价内容;在评价方法方面,大数据之下,评价效率提高,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得以兼顾;在评价主体方面,大数据在便利教师开展学生评价之余,还将实现“量化自我”,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此外,大数据还有利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介入。种种因为人力或工具的限制而产生的问题在大数据成熟之时都有可能迎刃而解[5]

信息时代使得采集具有“全体性、混杂性、相关性”的教育大数据来开展学生评价成为可能。教育大数据将会使教育评价发生变革,从而完善现行学生评价,淡化学生评价的功利性质、工具性质,凸显学生评价的教育性质[4]

四 从教育本质看未来学校学生评价发展应然:尊重与热爱

对于学生评价的未来发展,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为其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之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科技并不是万能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人与人、心与心的沟通,教育是有情感和温度的,这是科技的局限所在,也是教师不可被取代的原因。评价活动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极具主观色彩,对评价主体有着很高的要求。要使学生评价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需要评价主体有对于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清醒认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也需要评价主体怀有一份教育情怀,以耐心和爱心关照学生的需求,愿意与他们真诚地交流,并给予理解,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可以肯定的是,注入尊重和热爱的评价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评价[6]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还会出现一种问题即交叉路口设计的不合理,该问题的出现是由于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本身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则设计人员在道路前期的设计中在出现双重道路或三重道路交叉时极易出现设计交叉路口不合理问题,在设计中一旦出现问题则道路投入使用后就容易导致交叉路口出现车流密集、疏散不开等交通拥堵问题,而通常某些路口出现交通瘫痪会进一步对城市整个交通体系产生恶劣影响,对人们的出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利影响,从上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城市规划设计时合理的整体布局是确保道路交通顺畅的重要前提,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当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我们会发现,不忘教育的初心、脚踏实地地努力便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怀着对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尊重和热爱,沿着传承与创新之路,借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东风,学校学生评价正朝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迈进。未来可期,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未来学校的曙光[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3.

[2] 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斌华.学生评价的发展轨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1):37-42.

[4] 王祖霖.大数据时代学生评价变革研究[D].湖南大学,2016.

[5] 黄志伟.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新视野下的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教育现代化 ,2018,5(02):293-295.

[6] 张文.新课程推进中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2):20-22.

本文引用格式: 王贝贝.对未来学校中学生评价的展望[J].教育现代化,2019,6(38):235-23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8.116

标签:;  ;  ;  ;  

对未来学校中学生评价的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